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29228200000038

第38章 古代智谋(下)(20)

王汗送走合撤儿的使者,以为这样一来,铁木真必败无疑,心中非常高兴,也就放松了戒备,连日在营中搭起金帐,设宴狂饮,王汗和部将每天都吃喝得酩酊大醉,酒意醺醺。铁木真得知王汗中了合撤儿的诈降之计,忙邀众将商议军机。合里兀答儿认为:王汗数日以来大摆筵席,说明没有防备,因此,建议铁木真果断采取偷袭的办法。铁木真采纳了合里兀答儿的意见,立即下令全军开拔,由合里兀答儿为前导,沿客鲁伦河西行,昼夜进发,直抵王汗扎营的温都儿山。发动进攻前,铁木真仔细勘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前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王汗中军,自己率大队绕到山后,扼住敌人的去路。此时,王汗正和部将在帐中吃得高兴,忽听得帐外号角长鸣,蒙古铁骑潮水一般杀人营中,个个惊慌失措,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无法指挥。部队御敌士兵们失去了指挥,面对剽悍善战的蒙古骑兵吓得四下散开,纷纷向后山夺路而逃。不料来至后山,铁木真大队人马已摆开网阵,王汗的士兵叫苦不迭,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厮杀。谁知杀开一重,又是一重,杀开两重,复添两重,铁木真军的阵地就如铜墙铁壁一般,无法冲破。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三日才结束,王汗全军覆没。只有王汗和他的儿子桑昆侥幸逃脱。不久,王汗就被乃蛮部将领捉住砍掉了头。

铁木真与王汗一战,铁木真先巧施诈降计使王汗上当,解除戒备,然后又出奇兵急袭王汗大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铁木真以逸待劳破敌师

铁木真成为蒙古部落首领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势力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曾与铁木真结成盟友的扎木合对此心怀不满,寻机与铁木真一决雌雄。

铁木真的叔父拙赤居住在撒阿里川一带,他经常令部众到野外放牧马群,一次,一群马被人劫走,放马人不敢与劫马者抵敌,前去报知拙赤。拙赤甚为愤怒,只身一人追赶马群。傍晚时分,拙赤追上劫马者,悄悄弯弓搭箭,把为首的那个人射倒,然后乘乱将马群赶回。

原来,拙赤射中的那人正是扎木合的弟弟秃台察儿,扎木合闻讯悲恨交加,遂联合塔塔儿部、泰赤身部及邻近各部,共十三部,合兵三万,杀奔铁木真营地。

铁木真得到消息后,立即集合部众三万人,分作十三翼,做好迎敌准备。战斗一开始,铁木真的部队抵挡不住气势汹汹、强悍敢死的扎木合军,且战且退。扎木合指挥大军紧紧追随,直通至斡难河畔。铁木真各部相继退入山谷中。在商议军情的会议上,博尔术认为:“敌军远道而来,气焰方盛,利在速战,我军则应以逸待劳,等到敌军师老力衰,再一齐掩杀,定获全胜。”铁木真采纳了博尔术的意见,集众固守。扎木合几次遣军进攻,都被博尔术从军中挑选的弓箭手一一射退。

本来,草原各部兴兵,不带粮饷,专靠沿途掳掠,或猎些飞禽走兽,充做军粮。此时扎木合军与铁木真在斡难河畔的山谷中相持,无从抢夺,军粮成了大问题。士兵饥饿难忍,就四处去觅野物,整日不在军营中。博尔术得到报告,登高瞭望,见敌军四出游猎,东一队,西一群,势如散沙,立即人大帐禀告铁木真。铁木真认为时机已到,遂命各部做好战斗准备,一声号角响过,将士们一齐奋力杀出。

扎木合正在帐中休息,听见号角声急忙出帐探察。哨兵报告说:铁木真大军已杀到营门。扎木合急令集合部队,速出抵御,可是部下正四出捕猎,来不及归,自无法成军。这时,铁木真大军已如潮水一般,涌入营门,四下砍杀。扎木合心慌意乱,手足无措。其他十二部的主将见大势已去,率部争先逃走。扎木合军也无心再战,四下溃散。铁木真部下十三部人马,已养足精力,士气旺盛,锐不可当。混战中,扎木合拣了一匹快马,在亲兵的护卫下狼狈地从帐后逃跑了。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铁木真大获全胜,各部杀敌数千,仅俘虏就有数千名。此后,铁木真在蒙古草原上声威日振,附近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以逸待劳”是重要的军事计谋之一。铁木真在与扎木合的军事较量中,能够听从正确意见,审时度势,既保护了自己的力量,又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铁木真激将胜强敌

铁木真和克烈部王汗失和以后,一次,他只率领手下几百人与王汗之子桑昆统领的大军遭遇。铁木真仓促备战,但是己寡敌众。他连忙召集部从商议应战之策。听说敌军大兵压境,铁木真的部下大都胆怯不安,因此在会上,大家面面相觑,一言不发。铁木真对此感到十分焦虑。正在沉默冷场之中,忽然有一将从人群中挺身而出,愤然说道:“兵在精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为主子计,急发一前队,从山后绕出山前,扼敌背后,再由主子率兵,截他前面,前后夹攻,不患不胜。”铁木真认识这个人,他叫畏答儿,是跟随自己多年,久经战场的一员勇将,遂接受他的建议,命术撤台为先锋,带兵打头阵。术撤台听说让自己为先锋打头阵,心里很害怕,就装作没听见的样子,站在一边用手里的马鞭擦着马的鬃毛,一声不响。畏答儿在一旁瞧见术撤台这个样子,知道他不愿意打头阵,就上前请命:“我愿率兵前往,万一阵殁,家中有3个黄口小儿,求主子格外顾念。”铁木真心里清楚自己的部下大都怀有畏敌心理,见畏答儿挺身请战,就连声夸他忠勇可嘉。这时,人群中又闪出一将,叫折里麦,也是铁木真的老部下,他表示愿意与畏答儿一同冲锋陷阵。铁木真欣然同意,并当着众将有意夸他俩是自己多年老友,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安危与共。

众将本来大都心怀疑惧,担心寡不敌众。这时听得铁木真连声夸奖畏答儿、折里麦忠勇,不由得愤激起来,纷纷到铁木真面前,请愿出战,就连术撤台见大家求战心切,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志率兵与敌人一决胜负。铁木真见部将的士气已被鼓起,即命术撤台率前队,自己统后队,齐到山前杀敌。

畏答儿、折里麦领命后,即率一队士兵为先锋,冲入敌阵,奋力砍杀。激战中,畏答儿战马负伤,将他掀倒在地。危急时刻,术撤台率领前队赶到,杀退敌军,救下畏答儿。这时,桑昆率领的大部队投入战斗,铁木真亦带后队赶到,双方混战在一起。铁木真的部下虽然拼力冲杀,但是由于兵力太少,无法杀退敌人。

危急之中,忽然术撤台突发一箭正中桑昆面门,桑昆负痛撤下阵去。兵士们见主帅中箭不能指挥作战,便徐徐退去。铁木真之危才得以解除,也整顿人马回归大营。

铁木真在仓促遭遇敌人大军的不利情况下,把握时机,恰当地使用激将法,消除了部将的畏敌情绪,振奋、激发起他们的杀敌热情,以少数兵力,顽强抗击了敌人大军的进攻,有效地保存了自己,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张柔疑兵胜武仙

金将张柔投降成吉思汗以后,率部下攻克雄、易、安、保诸州,驻防满城。金真定帅武仙得知消息后,即率数万大军向张柔发动进攻。这时,张柔的大部队正在外面,一时回防不及。张柔帐下只有数百人。面临数万敌军压境,张柔镇定自若,从容部署军卒迎敌。当金军兵临城下之时,张柔令军中老弱士卒及城中妇女登城守卫,虚张声势,而自己则亲率一队精壮勇士悄悄潜出城外,绕到武仙军背后,突然发起猛攻。武仙军见城上旗帜猎猎,刀枪林立,还以为张柔兵多粮足,防守严密,正在踌躇之际,忽遭张柔率兵冲击,猝不及防,还以为是张柔援兵大至,一时大乱。张柔率众乘机摧毁了敌人的攻城用具。这时,武仙军见城外山后又有旗帜飞扬,更怀疑是张柔设置的伏兵,因此,愈加退缩,四散奔逃。张柔乘胜追缶,杀敌数千名。以后,武仙收拢军卒,重整装备,复率军与张柔争战。一个月内,打了17仗,张柔连获胜利,武仙看到已没有退敌的希望了,就献出真定城,投降了蒙古。

“诱敌生疑”的目的是为了诱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张柔在敌众我寡,大兵压境的不利形势下,巧布疑兵,迷惑敌人,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产生错觉,以为张柔兵力雄厚,遂丧失信心,导致了一败涂地的结局。

哲别攻取居庸关

1211年,成吉思汗统帅蒙古大军出征金朝,一路上势如破竹,克昌州,取桓州,又连下抚州等山后请州,并在野狐岭击溃30万金军,追至绘河堡,歼其大半。此后,蒙古军乘胜直下宣德州。在这里成吉思汗派遣哲别为先锋,率军攻打金中都屏障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中都北面,关城凭山建筑,周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哲别率军进到关前驻扎后,立即到关下察看地形。他看到关前山路崎岖,关上金军防守严密,无隙可乘,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计划。会上,哲别分析了形势,并根据形势提出了诱敌出关的作战方案,大家一致同意这一方案,立即分头部署准备。

哲别先派部将率军猛攻了一阵,攻打不下,就挥军拔寨退走。居庸关守将见蒙古军攻关不胜败退而去,心中大喜,即下令全军出关追击敌人。当追到宣德州附近的山岭旁时,突然伏兵四起,杀得金兵措手不及,狼狈逃窜而回。及到关下,却见关上插满了蒙古旗帜,关城已被敌人占领。此时,金军前无进路,后无退路,两边又是崇山野岭,只好纷纷下马投枪束手投降。原来,哲别撤军后,兵分两路,一路在撤退途中设伏占领关城。哲别拿下居庸关后,遂迎成吉思汗入关。蒙古大军进围中都,金帝一面遣将防守,一面派使到成吉思汗大营议和,成吉思汗见一时难以克城,就答应金使的议和请求,撤军而归。从此,金朝更为虚弱了。

金军利用居庸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凭关坚守。哲别审慎形势,不为不利因素所困倒,正确的采用“调虎离山”之计,将敌人引出关城,设伏击之,同时遣军乘虚而入,一举拿下关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哲别击败霍脱思罕

哲别和速不台率军大败钦察军队之后,经过休整补充,军力大增,遂踏冰渡过浮而嘎河,攻克阿斯塔拉干。钦察部首领玉里吉的兄长霍脱思罕闻讯,急忙率部众前来御敌。哲别分析了敌情以后,命部将易思麦里前往诱敌,只准败,不准胜,将敌军引来。自己与速不台分军设下埋伏,专候钦察军的到来。吕思麦里领了任务,率军前往迎敌,途中,钦察军已赶到。两军相遇,霍脱思罕望见敌军不过数千人,而且衣履不整,军械无光,显然是一支战斗力不强的疲惫之师,遂不将其放在眼里。易思麦里见敌人已到,便突出阵前,指挥部卒,与钦察前队酣战一场。霍脱思罕见前队战敌不下,便倚仗人多势众,挥军齐上,打算包围易思麦里军。易思麦里见敌人已上钩,遂率军徐徐退走。

霍脱思罕见蒙古军败退而去,士气大振,纷纷疾驰追赶以争头功。易思麦里见敌军已尾随追来,就令部下沿途抛甲弃杖,钦察士兵在追赶途中,见路边有不少好东西,不觉眼热,遂下马拾取。这时,后退的蒙古军又回军来争斗,稍战,便又退走。这样,此退彼进,来到一座山前,易思麦里挥军径入山谷。霍脱思罕杀敌心切,不防有他变,也率军奋力追入。到了山谷中,不见了蒙古军迹,不觉峰转路迷,失去了方向。正在疑虑间,忽听得四面山上号炮震天,顿时矢石如雨,钦察大军被挤在窄小的山谷中,四处挨打。霍脱思罕这时才觉出上当,急忙下令退军,把后队改作前队,觅路而出。将要出山口时,忽然速不台率军突起,堵住山谷出口,与钦察军战至一处。这时,易思麦里又回军从背后杀到。霍脱思罕腹背受敌,心慌意乱,钦察军在蒙古大军的冲杀下,已溃不成军。霍脱思罕只好率亲军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霍脱思罕杀出蒙古军的包围,又前行数里,才敢停下喘息片刻。正在清点军队人数时,猛听得四下喊杀声又起,原来是哲别又率军杀到,霍脱思罕这时已吓得肝胆俱裂,只顾在亲兵的保护下,催马逃命。钦察军在蒙古军的追杀下,十有九死。霍脱思罕逃回大营,已无兵可以迎敌,只好前往投奔阿罗思的密只思腊。

“诱敌深入”是重要的军事谋略之一。哲别在与霍脱思罕作战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谋略,用一支弱兵成功地将敌人引入预先准备好的埋伏圈内,然后,出奇兵将其歼灭之。

忽必烈识破离间计

元世祖忽必烈,系成吉思汗之孙。宋开庆元年(125年),元宪宗蒙哥去世。次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即大汗位,改元“中统”。此后,元“中统”出现了与忽必烈对抗的内讧争战,忽必烈经过四年时间才平息了这场内讧而获胜。他努力内抚黎民,外结邦交,元朝中兴,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

当时,南宋不愿看到元朝的强大,军事上无法与元抗衡,便采取离间的办法,企图挑起元朝内部发生矛盾、自相残杀,以此削弱其实力,以便坐收渔人之利。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元王朝。当时,有人进谗言,说运山侍郎张大悦曾与宋暗中有交往,以为此举会激怒忽必烈挥刀斩张大悦。然而,忽必烈在查无事实后,就诏谕大悦:“宋善用间,朕不轻信,毋怀疑惧。”充分体现了对臣僚的信任。此后他又减百官俸,省六部为四,诏诸路开浚水利等等。在稳定内部以后,他于至元五年(1268年)起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9年,灭掉南宋。

做官长的应度量宏大、知人善任;不轻信谗言,力排挑拨离间。忽必烈正是这样,所以才使元朝鼎盛。

阳罗堡之战

阳罗堡,一名武玑,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境内,是长江上一个有名的渡口。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274年12月,元军统帅伯颜率军到达汉口。当时南宋派重兵驻守阳罗堡,并准备了万艘战船以此来阻挡元军。伯颜先将船只停在沧河湾口,大兵屯驻在江北。元军将领提议先破宋军战船,然后再攻城。伯颜却以为不宜贪小利,应先过江。于是元军强攻阳罗堡,可攻了3天也没有攻下来。这时,伯颜意识到不能一味强攻,因此他就派阿术率三千骑兵乘战船过江夜袭南岸宋军阵地。元军乘宋军不备,攻克南岸阵地,随即派人送信给伯颜。伯颜马上指挥大军急攻阳罗堡。在元军的内外配合下,将宋军杀得大溃。

伯颜之所以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是由于他及时调整了战略战术。他派阿术乘虚而入宋军阵地,然后前后夹攻,使宋军腹背受敌,处于被动。元军大兵过江,占领了阳罗堡这一重要军事要塞,使宋军失去了天然屏障,从而也决定了南宋覆灭的命运。

王著诛杀阿合马

元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后,元世祖忽必烈逐渐疏远了在元朝创制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汉人官僚,而重用色目人。中统初年,回回人阿合马得到元世祖的信任,主管中央财政,他巧立名目,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对于那些敢于揭发其劣迹的正派官员,阿合马必伺机构陷,致其于死地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