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29228200000043

第43章 古代智谋(下)(25)

第二天起早,林断事率了随从,打轿到寺中烧香。寺中集合了众僧,都来迎接。他下轿拜神烧香完了以后,立在两旁的众僧,见他走下殿阶,仰面对天看着,好像在听什么话似的。过了一会,忽然对着空中打了个躬,说:“我已知道这事了。”再仰面,又打一个躬,说:“我已知道这个人了。”突然急匆匆走上殿,大喝一声:“当差的在哪里?快给我捉拿杀人凶手!”当差的喝着应声。林断事目光一扫,众僧虽然有些惊异,但都仍恭敬肃立着,只有那个半老的和尚,面如土色,牙关打颤。林断事指着他,令当差的把他捆起来,对众僧说:“你们看见了吗?上天告诉我,杀井家妇人的就是他!”这老和尚冷不防这么一下,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又听说是上天显应,吓得两腿发软,只得从实招认。小和尚也招认了。又找到了妇人的尸首。

林断事选择了合适的密访人,既避人嫌疑,不会打草惊蛇,又因是立功赎罪,遇到困难能忍辱。在掌握了可靠线索的情况下,乔装烧香,借用神意,突然点出凶手。罪犯没有思想准备,心理上受到强烈震惊,必然在神态上表现出来。

吴太守明断赖婚案

明朝,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新任太守吴公提到任后第一次升堂。程元上堂状告姐夫金声负约赖婚,说是金声早先曾将亲女许给程元之子程寿为妻,现改许了韩子文。要求维护原来的婚姻。太守询问了程元之后,同意立案。

第二天,吴太守刚坐晚堂,有几个人呈上停止诉讼的“息词”,说金声愿意退还聘礼,韩子文愿意退婚,不要伤了金程两家的和气。吴太守为官清廉正直,已从乡绅那里知道了一些真情。看过“息词”后,又询问了韩子文。韩子文本不指望保持这桩婚姻,因此劝说了几个要他打官司的好友写了“息词”。但从太守的询问中,听出太守是个公正之官,便照情实说,他是被迫退婚的,当时写有婚约,内有“不曾许聘他人”之词语;女方受聘之后,又回送青丝细发一缕。韩子文当时从袖中取出吉帖、婚书、头发,一并呈给了太守。

太守听了韩子文的陈述,仔细看了物证,又分别单独审问了金声、程元、赵孝。金声答话中含糊其辞。特别是太守问他:“你与程元结亲,是哪年哪月哪日?”金声一时答不上来,想了一会,吞吞吐吐说了个年月日。太守问程元:“你聘金家女儿,有什么凭据?”程元答:“婚姻的礼仪都行过了便是凭据。”问:“媒人在哪里?”答:“媒人在徽州,没有来这里。”太守要看他媳妇的吉帖,程元说一时没有带在身边。太守又问:“你哪年哪月哪日与金声结姻?”程元想了一会,随便说了个年月日,与金声所说的时间分毫也对不上。太守又单独审问中证赵孝:“你是什么地方人?”答:“台州人。”又问:“你是台州人,怎么知道徽州的事情?”答:“因与两家有亲戚关系,所以知道。”太守又问两家结亲的年月日,赵孝估计着说了个日期,与上面两人说的对不上。

原来程元是金声的表兄,他从徽州老家来台州,要与金声合伙开当铺,儿子也来了,很喜欢金声的女儿,想做个中表夫妻。金声正嫌韩子文是个穷书生,当初许配他是出于无奈。程元想了这一招,告姐夫赖婚,又贿赂了衙门,以为这样很容易断给程元之子。告状后又听说韩子文一方写了息词,以为没有什么问题了,三人也没有商量怎么回话。想不到堂上露出马脚,韩子文胜诉,三人被罚打各三十大板。韩子文终于完了婚,后又登了甲第。

吴太守明断此案,他能抓住案情中的矛盾,审问时单刀直入,使三人难以自圆其说;采取分别审讯,防止了串供;执法严明,使衙门中受贿者帮不上忙。

假闹鬼探真情

四川新都县有一进士杨某,家富心贪,凶暴残忍,在任云南兵备金事期间,曾收受了张廪生的贿赂,事情未有结局,就被免职回家了。张廪生想讨回这笔钱,正好赴京殿试,途中路过成都,带了四个家丁来到杨某家。杨某哪肯将咽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谋划后将张廪生请进府内,摆酒款待,席间将他们灌醉后送至红花场庄子。预先布置好的一群打手,将张廪生等五人全部杀死,把尸首埋在红花地里。

一年后,张廪生家里两个儿子,既收不到父亲的家书,也打听不到父亲的下落,便去成都打探。几经周折,在新都的一个旅店里才听说父亲已被杨某杀死,听到街上也有议论。回到成都后写了状子,抱牌进告,正遇上在此察访的巡按察院石公正。石察院将此案交给了刑法衙门长官谢廉使。谢廉使接此任务后,悄悄地把史应、魏能两个承差叫进了衙门,让他们设法找到杨某埋尸首的地方,嘱咐他们不能打草惊蛇。

史应、魏能根据谢廉使批准的行动方案,各自备了百来两银子放在身边,打扮成客商模样,一同到了新都,只说买红花的事。街上的人都知道红花的买卖都由杨某的三管家姓纪的掌管。这个人生性耿直,交易公道,所以客人都愿来找他,生意很好。史应、魏能一经来到他家,讲明来意,还送了土特产。纪老三满面春风,置酒相待。这两个衙门里办事的老手,甜言蜜语,能说到点子上。利用当地有“刘关张”的桃园结义之风尚,说动了纪老三,三人要结拜为兄弟。当夜纪老三送他们在红花场庄子客房歇宿。第二天看了红花,讲了价钱,两人给足了银子,纪老三也让了些货,彼此情投意合,还举行了结拜仪式。

在不长的时间内史、魏去了五六次,每次去了,都是你请我,我请你,日日欢饮,与纪老三真个像兄弟,一点形迹都没有露出来。一日饮酒兴头上,魏能对纪老三说:“我们夜里只想睡个好觉。既然是相好的弟兄,该给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才好。在这里,每夜听到鬼叫,连做梦也不安。我从小就怕鬼。”史应帮腔说他也听到了。纪老三点点头,像是自言自语:“一定是云南那个人了。”史应、魏能见露出了真情,却只装作早就知道的一样,不显一点惊异,接茬说:“既然死了,你也应积些阴德,找机会向你家老爷说说,给他用一堆土埋了尸骨也好。为什么抛弃他在那里,使他每夜叫苦连天!”纪老三说:“死是死得很惨,但尸骸原来就埋葬了。不要听外边的人胡猜乱道。”史、魏两人又说:“外人都说是抛弃了,二哥又说是埋葬了,若是埋葬了,他怎么这样叫苦?”纪老三说:“两个兄弟不信,我领你们去看。”史应说:“趁着酒兴,斟满热酒,向埋他的地方浇一浇,叫他晚上不要再怪叫。”纪老三叫一个伙计带了酒器,领他俩到了红花场掩埋尸骸的地方。史应、魏能斟了一杯酒,还向空中作揖说:“云南老兄,请喝一杯酒,晚上不要来惊吓我们了。”两人这时已把周围的暗记认定了。后仍回庄房里宿歇。次日,对纪老三说:“晚上果然安静了,想是云南人那两杯酒吃得快活了。”当天辞别纪老三时,邀请纪老三去成都做客。

年关将到,纪老三到成都买年货,特去史、魏两家拜访。两家住处不远,热情招待纪老三。史应说去市上买东西好好招待纪老三,叫了一个手下出去了。买好东西后打发随去的人先回家做好准备,他却去按察司衙门里头密报给了谢廉使。回去摆出酒肴,正与纪老三接风,吃到兴头上,两个公差跑进去要纪管家去见官。纪老三吃了一惊。史、魏用宽慰的口气说:“自身没有什么事,就去见一见也无妨。”还提出要陪他一块儿去衙门。

纪老三到了按察司,谢廉使不升堂,悄悄叫他进去,向他晓明厉害。纪老三便从头到尾,把事情的过程详细作了交代。谢廉使录了口供。然后,一面派史应、魏能造公文去新都县,要知府立拿杨某正身,一面命捕衙到红花场起户。

新都知县接了公文,正是除夕,亲自领了三百名卫兵,包围了杨家,捕到了杨某。史、魏指点捕衙起到了尸首,一起赶回成都。大年初一,谢廉使升堂,纪老三作证,尸体为证,有验尸报告,又传来原告对质,杨某只得承认,最后被判凌迟处死。不多时,即死在狱中。

本案的侦破,首先是选准了重要的知情人杨某的管家纪老三作为突破口,然后为了接近和取得纪老三的信任,侦察员扮成买红花的客人,买卖中给足银两,送上特产等礼品,结拜兄弟,逐步取得了纪老三的信任,又通过说鬼,探得重要罪证尸骸的埋葬之地。对纪老三采取秘密审讯,录取了重要证人的口供。最后,在掌握了人证、物证之后,采取迅速行动捕到杨某,起了尸骸,使罪犯落网伏法。

牧童斗狼

两个牧童进到山里,见狼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俩每人捉了一只,然后分别爬到相距几十步远的树上。一会儿,大狼回到窝里发现小狼不在了,急得团团转。一个牧童使劲拧小狼的耳朵,小狼嗥嗥乱叫。大浪听到叫声狂怒着奔了过来,边号叫边爬抓。这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把小狼弄得直叫。大狼又奔跑过去。又号叫又爬抓起来。两个牧童交替着让小狼嗥叫,大狼就来回不停地奔跑号叫。如此几十次,最后力竭倒下死掉了。

两个牧童交替使小狼嗥叫,调动大狼疲于来回奔跑号叫,终于使它力竭而死。

以少胜多的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是满族历史上的一位能征惯战的民族英雄。他用兵作战不仅凭借勇敢和胆识,而且还依靠运用谋略。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是他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策略,打败明朝军队的一次战例。

鉴于满族势力地日益强大,腐朽的明朝政府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努尔哈赤政权的战争。崇祯帝任命辽东经略杨镐为统帅,调兵遣将,征集粮草,紧张筹备。1619年,明军准备停当,决定兵分四路出击。北路以原辽东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领2万余人,从靖安堡出发,攻赫图阿拉;西路以山海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军2万余,由抚顺出关,从西进攻;南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统兵2万余,从鸦骨关出边,由南进攻;东路以总兵刘铤为主将,带兵1万余,从东进攻。全军共10万多人,号称47万,气势汹汹地杀奔而来。

当时,努尔哈赤只有6万多军服队,处于劣势地位。然而,他凭多年反与明军作战的经验和所掌握的军事情报得知,明军人数虽多,但因内部军心涣散,战斗力并不强。在作战部署上,明军四路进军,兵力分散,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打败明军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他召集诸将商量破敌之策,提出“凭尔几路来,除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他说:“明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由于兵分四路,区降一路的军队并不多。他决定只派少数人马阻击并阻滞明军的北、南、东三路,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打击从西区前来的明军主力,就这一战役来说,形成了6万人对付3万人的相对优势。

西路明军主将杜松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立下不少战功,但这次用兵,他自恃兵多将广,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为了抢首功,他不待其他部队的配合行动,提前出关进兵,直扑努尔哈赤政权都城赫图阿拉以西的萨尔浒。当时,努尔哈赤料定明军会进攻萨尔浒以东的界凡城,于是一面派兵构筑界凡城,阻挡明军东进,一面在界凡一带部署下伏兵,严阵以待。果然不出努尔哈赤所料,杜松到达萨尔浒之后,留下2万人驻守。自领1万人向东攻取界凡,把已经分散的兵力搞得更加分散。这下正是努尔哈赤所期待的。当明军进入伏击圈后,满洲八旗兵以两倍于敌人的兵力突然杀出,打得明军溃不成军纷纷逃窜。明军主将杜松压不住阵脚,陷入重围,最后被敌人斩杀。明朝的西路军全军覆没。

乘胜率军北上,对付以马林为主将的北路明军。双方在尚间崖、斐芬山展开战斗,结果明军大败,马林只身逃到开原。北路明军的攻势遂告瓦解。

就在努尔哈赤全力对付西路、北路明军的同时,明军的东路在刘挺的率领下已经到达离赫图阿拉五六十里的地方。这时,西、北两路的战事已告结束。努尔哈赤立即派代善、皇太极等日夜率部兼程向东南进发,很快集中起了3万多兵力,埋伏在明军所经过的山谷之中。等刘挺的部队进入伏中,满族兵四下冲出,把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刘铤被杀。明军东路顷刻瓦解。这时,明军统帅杨镐闻知,四路大军,已经损失了3路,急忙令南路主将李如柏撤退,才使这支明军逃脱了被歼的厄运。

这次战役,处于劣势的满族八旗兵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连续打了几个漂亮的歼灭战,仅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就彻底粉碎了10万明朝大军的军事进攻,取得了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辉煌战果。这场战役,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被歼,战死总兵官4人,阵亡的道员、副总兵、参将、中军、千总、把总等官员310人,士兵阵亡45800余名,丢失马、骡、驼28000余匹,损失火器、枪炮20000余件。这一仗使努尔哈赤军威远扬,力量大增,对明朝的政策由防御转入进攻。从此,明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萨尔浒之战证明,“多”与“少”、“强”与“弱”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果掌握了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就可以变“少”为“多”,转“弱”为“强”,把握驾驭事物发展的规律。努尔哈赤巧妙地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就把自己在战略上的“弱”变为战术上的“强”,把自己在全局上的“少”变为在局部上的“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被动地位,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洪承畴中美人计

洪承畴乃明末有名的大臣,文武双全。明廷派他任统帅领兵到关外抵御清兵,锦州一战,不幸兵败被俘。

清太宗顺治皇帝久有吞并中原的野心,苦于无合适人选做开路先锋。俘获洪承畴后,大喜过望,决意劝降他作入侵中原的开路先锋。于是派说客辩士,劝洪承畴投降。但洪承畴深明大义,坚决拒绝,并绝食明志。

太宗帝非常赞佩他的忠义,愈欲争取他,特下手谕,说谁能劝降洪承畴者将受上赏,但无一人成功。太宗听洪承畴的随从说洪最喜欢美女,便设美女计,搜罗全国美女,但无一美女被看上眼。

太宗已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到宫中。皇后博尔济吉特关心地究其因。太宗便把劝降洪承畴、洪承畴拒绝的事向皇后说了。

皇后说:“威迫不来,利诱不行吗?怎会有不投降的傻瓜?”

“难,难,难。”太宗摇头说,“什么都用过了,使用美人计也不行,他越来越强硬。唉……。”

皇后沉思好一会,就把自己的计谋告诉太宗。太宗起初不同意,然后抚摸着在怀里的、两眼汪汪的皇后说:

“为了国家前途,由你去干吧!但要秘密小心,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皇后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秘密出宫,避开看守,独个儿到了禁闭厅,见了洪承畴。

“此位是洪将军吧?”她细声问道,声如出谷黄莺。

“你是什么人?”洪承畴闭目危坐,一副威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忽听声喉婉转的女人声音,不觉把眼睁开,眼前是个美人儿,比前些日子送来的美女要美上十倍,仍问道,“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她深行一礼,向前走了一步说:“我知道洪将军是忠心耿耿的,绝食明志。深为钦佩。”说时嫣然一笑,又说:“我来此,想拯救你脱离苦海的!”

“什么!你还想劝我投降?”洪承畴又装起威武来了,“嘿!我铁石心肠。请早闭上嘴!”

但她并不介意,媚眼一抛,继续说:“将军!我虽为女子,但颇识大义,对将军这种英勇行为,忠心和殉节精神,是钦佩的,怎忍夺将军之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