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29228200000056

第56章 军事谋略(上)(5)

出奇制胜的策略,可以迅速达到消灭敌军,求得胜利的目的。所谓出奇,就是在敌人所意料不及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上发起进攻,以突然猛烈地进攻,求得战役战斗的速胜。

拿破仑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策略。

利用地形进攻奥军

1806年10月13日,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与普鲁士军队相遇在耶拿城附近。耶拿城北有座兰德格拉芬山,耸立于狭窄而又蜿蜒曲折伪萨勒河谷旁边。西北面的山坡俯临一片起伏不平,形状不整齐的高原,霍恩洛厄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就在这高原上扎营。普军没有利用有利时机进攻,法军得到间歇,将一切可以调动的团队迅速调上来,从耶拿城北面和西面的山坡登山。傍晚,拿破仑亲自登上兰德格拉芬山观察了那一片高原。与此同时,法军在耶拿城找到一个牧人,他指出一条更北一点的小道,沿着这条小道,穿过劳一塔尔峡谷,可以通到那片高原。在山的南麓是一个比较开阔的河谷,名为米尔一塔尔。有一条路沿着这个河谷通往魏玛。也就在这一边,山坡很陡,树木丛生,而且有很多峡谷,其中一个叫施内克即蜗牛的峡谷蜿蜒而上,由于高原上有村落和树林,地形复杂,普军赖以取胜的紧队阵势无法展开。却有利于拿破仑那种以大群散兵为前锋而继之以密集纵队的作战方法。霍恩洛厄对拿破仑的行动一无所知,以为面前只有米尔一塔尔这条路可以进入高原,于是把主力部署在这一边,在兰德格拉芬山那边没有充分警戒。而法军在拿破仑指挥下,趁着黑夜在山顶布满了军队,内伊和苏尔特的军团费了大半夜和清晨的时间向耶拿进军,在右面或北冀列阵,拉纳和近卫军占据中间高地,奥热罗军团则在米尔一塔尔威胁着扼守施内克的萨克森和普鲁士军队。拿破仑还手持提灯,亲自指挥士兵把一组一组的大炮沿着峡谷的羊肠小道拉上山顶。拂晓,法军发动了突然袭击,把普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取得了耶拿战役的胜利。

战争中,选择和利用地形是非常重要的。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就可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所以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在领兵作战中无不重视地形的选择和利用。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迅速集结了大量部队,并夺取了居高临下的阵地,然后突然向敌军发起进攻,一举夺得了胜利。

机动迂回化险为夷

1809年4月17日,达乌将军统帅的法军第三军和巴伐利亚军位于多瑙河正面战线上,彼此相距约56公里,同时受到奥军两倍优势兵力的夹击。由于其他两个军和预备队都还相距很远,一时很难救援。面临这种危险情况,拿破仑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命令达乌将军从勒斯堡缓慢地退却,与巴伐利亚军在多瑙河以南的丘陵地区会合,使两个军并肩战斗,抗击奥军的正面进攻,并以此诱使英军跟踪追击。与此同时,拿破仑指挥刚刚结束长途行军的奥热罗和马塞纳两个军,再以强行军的速度向东猛进,直抵弗莱辛和兰夏特地区,猛击奥军的左翼,并切断其交通线。拿破仑就这样摆脱了敌军的夹击,赢得了阿本斯堡战役的胜利,使奥军损失了1.3万人。

5月21日和22日,拿破仑的法军在阿斯佩思一艾斯林战役中遇到奥军的猛烈进攻,损失超过3万人,不得不实行撤退,并暂时转入防御。但是,拿破仑丝毫没有气馁,更没有认输,他经过积极准备和慎重计划,竟然在7月4日一夜之间,利用大雷雨作掩护,在阿斯佩思这个地点搭了便桥,指挥15万大军渡过了多瑙河。渡河之后,拿破仑立即指挥部队采取左向迂回运动,并在7月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最后打败了奥军。

拿破仑有句名言:“行军就是战争。”并且认为,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军队数量的不足可以用进军的速度来弥补。拿破仑依靠出色的成功的机动,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加里波迪大胜敌军

1848年,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波河平原和亚平宁半岛民主派提出的“召开全意大利制宪会议”的号召,引发了罗马人民起义,推翻了教皇统治。革命的三色旗在罗马上空升起,罗马共和国在礼炮声中诞生了。然而与此同时,以法国为首的统装干涉者从四面八方形成了对罗马前包围。

5月,民族英雄加里波迪在波波洛广场集合起自己军团的2500名士兵,离开罗马去打击来犯的那不勒斯军队。

当时罗马共和国的局势尚未稳定下来,秩序比较混乱。为了迷惑混入城内的敌方间谍,使敌人弄不清进军的真正意图,加里波迪巧施了瞒天过海之计。首先,他把出发时间定在夜里,趁着夜色掩护行军。谁也不知道他们开向哪里去。其次,他把出发地点选在波波洛广场,由波波格门出城。即使敌军间谍发现了,也一定认为他们是出兵远征法军,因为法军驻扎在这一方向,而那不勒斯军队却在完全相反的方向。再次,加里波迪指挥部队迂回行进,不断改变行军方向,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向敌军的方向挺进。为确保行军安全,还派出骑兵对行军地区进行广泛的侦察。尤其是在崎岖不平的地段,纵队便停止前进,由骑兵侦察了前方的情况回来报告后,再开始前进。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仅确保了行军安全,而且又让部队得到了充分休息。由于部队没有疲于行军,保持了充沛的体力,因而实际上并未减慢行军速度,而且也避免了部队到达目的地时因为太疲劳而让敌人处于有利地位的情况发生。逼近敌军阵地时,加里波迪派出两个连以搜索队形去狙击,占领了整个战场的制高点。从山麓上的阵地望下去,两军对垒的情景,可以尽收眼底。加里波迪在阵地指挥战斗就像是进行一场军事检阅:他通过号兵可以随时把自己的作战意图传达给部下。在号音的指挥下,每件事情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甚至士兵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准确而迅速。在共和国战士们的勇猛冲锋和密集射击下,敌军大乱起来,几乎没放几枪就逃跑了。加里波迪当机立断,派出一个营的预备队,命令战士们以刺刀全线冲锋,追歼逃敌。这次战斗不到3个小时就胜利结束,敌军被全部击溃。很难想像这是一场2500人对6000人的战斗。加里波迪以其非凡的军事天才,创造了奇迹。

一个星期之后,那不勒斯军队卷土重来。这次敌军由2万人和30门大炮组成,占据着韦莱特里、阿尔巴诺、帕莱斯特里等战略要地,左翼凭侍大海天险,右翼依靠亚平宁山脉,从而控制了通向罗马的必经的山谷,在兵力、装备、地形等方面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加里波迪率领1万名士兵迎敌。为了迫使敌人撤退,他认为必须迅速占领山谷并夺取敌军对外联系的侧翼阵地,这样就可以切断敌军的去路,迫使敌军犯分散兵力的错误,然后趁机用全部兵力打击敌军的薄弱部分。然而狡猾的敌人并没有轻易上钩,而是主动放弃了一些阵地,把全部兵力收缩到韦莱特里城一线,准备以优势兵力与罗马军队进行决战。

当加里波迪率领一支1500人的突击队逼近韦莱特里时,他先派出一支小分队直抵城下去侦察地形,并故意吸引敌军的注意,诱敌出战。果然,那不勒斯军队见加里波迪兵团兵力有限,决定出击。在敌人的步兵和骑兵猛冲过来时,小分队则根据加里波迪的指示向后撤。不久敌军步兵团队因困乏而减慢速度,以密集队形在公路上缓慢行进,骑兵冲锋过猛、孤军深入,丧失了轻步兵团的掩护,全部进入了埋伏在两侧山上的预备队的有效射程之内。罗马战士的准确射击使敌军成了活靶子,损失非常惨重。

双方交火半小时以后,加里波迪率领50多名骑兵猛冲向敌人。敌军的战马和加里波迪的战马撞在一起,把他摔落在地上,抛出几米远。但他一跃而起,飞身上马,把帽子顶在刀上摇晃,向部队示意自己安然无恙,以安定军心。战士们见主帅死里逃生,顿时发出一片欢呼,信心百倍地投入战斗,取得了很大胜利。战斗形势对罗马军队非常有利。本应当乘胜追击,向敌人发出总进攻。但这时加里波迪只有1500人,而敌人则有2万人,于是他便向总司令罗塞利请求迅速增援。罗塞利迟迟不下命令,贻误了战机。当远征军主力到达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收缩阵形,准备撤退了,加里波迪提议派兵迂回截击可能撤退的敌人,但罗塞利仍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于是,加里波迪只好率领一支小分队直抵城下,准备偷袭。当他们发现韦莱特里已是一座空城,敌人已经撤退时,加里波迪立即率军追击,可是敌军主力已无影无踪,只俘虏了敌人留下的大批伤员。这一仗,加里波迪以少胜多,打得非常出色。但由于总司令的无能,错失战机,没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结果只打了一个击溃战,而没有实现歼灭战。但加里波迪的军事天才仍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战场风云,瞬息万变。只有战前善于创造条件,战中善于捕捉战机的一方,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军事指挥员不仅能够深谋远虑,而且能够当机立断。这正是所谓“千军易得,主将难求”的道理。

坚持就是胜利

1860年5月11日,加里波迪率领红杉军成功地在西西里的马尔萨拉港登陆。一踏上西西里的土地,加里波迪就毫不犹豫地进军巴勒摩。

为了壮大声势,增强实力,他一方面发表了告西西里人民书,放手发动群众,获取马匹、车辆、辎重、给养;另一方面与当地起义军会师,与当地民政首脑和社会贤达合作,使这支人民的军队声威大震。在向巴勒摩进军途中,加里波迪的军队故意避开一般人常走的大路,而选择了绕圣朱利亚诺山脚而行的更直的捷径,推进到军事重镇卡拉塔菲米,这里有那不勒斯军队的包括炮兵与骑兵的三个营掘壕固守。他们部署的大炮居高临下,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加里波迪研究了敌情后,发出了进攻的命令,不久就攻占了第一线阵地。那不勒斯军队一边负隅顽抗,一边徐徐撤退,在第二道山岭列开战斗队形,以卡拉塔菲米的建筑群为依托,以事先修好的防御工事作掩护,进行顽强的抵抗。远征军多次冲锋均被打退,伤亡比较惨重。加里波迪集结起全部兵力,他自己与司令部人员一马当先,冒着密集的炮火冲锋,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攻占了对方防守极为严密的阵地。

经过长时间的厮杀,远征军将士人困马乏,筋疲力尽,他们纷纷要求指挥官作战几个小时,到晚上再来歼灭残敌。“不,这不是休战的时候。”加里波迪斩钉截铁地回答,脸上泛起他特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露出在任何情况下从未丧失的镇静表情,并接着说:“我们一休战,那不勒斯人就会以为我们已被打垮。他们的士气并没有完全消沉下去,他们的士兵打得不错。我们如果不抓住战机,我们如果休战,今晚就打不垮他们,因为他们会看出:我们现在打不败他们。我们必须吓破他们的胆。”然后他向士兵们大声疾呼:“意大利的命运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战场上,就在我们与那不勒斯军队的第一次交锋中。我们必须征服一切,或者就战死在这个沙场上。这次战斗必须是决定性的一战——不是战死,就是胜利。”同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使得身着红色衣衫的勇士觉到身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们又像早先那样勇猛地冲入敌阵,连续攻克了敌军5道坚固的阵地。与此同时,加里波迪还派出西西里起义军从侧翼打击敌人,分散敌军的防守火力。在这双重压力下,敌军终于抵挡不住,丢盔卸甲地退出了卡拉塔菲米。

翌日,加里波迪在难以形容的欢呼声中进入卡拉塔菲米。然而,加里波迪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的战士祝贺他们辉煌的战绩。“率领你们这样的战士,我什么样的大仗都敢打。昨天,我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就敌人兵力与敌阵的火力而论,我率领你们进行了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我依靠的是你们使得敌人闻风丧胆的刺刀。你们明白,这一点我没有估计错。”

战争不仅是双方实力与智慧的角逐,同时也是一种意志的较量。“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从这种意义上讲,抓住战机,决一死战,也是一种智谋的运用。

瞒天过海出奇兵

1860年4月,西西里岛爆发了人民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全岛。起义农民健立起游击队,到处袭击敌人。但是在那不勒斯王国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道路严重挫折,濒临失败的边缘。

加里波迪被西西里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斗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为了支援西西里起义者,他招募了千余人的志愿军,组建成“红杉军”,准备远征西西里,并号召意大利人民“武装起来”,“为我们的兄弟而战斗”,“为我们自己而战斗”。

1860年5月5日夜里,红杉军在热那亚起航,驶向大海。航行非常艰苦,而等待他们的又是强大的、拥有巡洋舰并控制着法罗海峡的那不勒斯。为了转移敌军对西西里远征的注意,避免同严阵以待的敌军迎头相撞,他巧施计谋,迷惑敌人。一方面派出小分队潜入教皇领地,大造声势,扬言要进攻教皇;另一方面则命令军舰向非洲海岸方向前进,在突尼斯附近登陆,补充了必需的给养,然后出其不意地突然掉转航向,全速驶向西西里的马尔萨拉港。

当西西里海岸遥遥相望的时候,加里波迪得到情报:那不勒斯军队果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已经把一直停泊在马尔萨拉港的几艘巡洋舰调到别处去了。加里波迪认为时机已到,命令全速前进,占领马尔萨拉港。港务局发现这两艘可疑的船只驶向马尔萨拉后,立即向那不勒斯的巡洋舰报告。然而当巡洋舰赶到时,一切都晚了,加里波迪已经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差”,率领部队全部登陆,长驱直入开进了马尔萨拉城。那不勒斯军向红杉军发射炮弹、子母开花弹。但由于红衫军迅速而有组织地撤到了城里,敌人的炮火并没有给他们造成一人伤亡。红杉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工事,以密集的炮火还击,迫使那不勒斯军队放弃了登陆的企图,狼狈地逃走了。红杉军初战告捷,在西西里站住了脚,开始了解放西西里的辉煌历程。

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局势下,进行军事佯动,欺骗与迷惑敌人,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往往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取得军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