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苏军强渡第聂伯河的几天里,每个深夜,都有无数支几百甚至上千人的苏军先遣队,在近千里长的河流不同地段,借着夜幕藏身,没有声息地悄然过河,然后突然袭击对岸驻守的德军,占领登陆场所。当德军从突袭中刚刚清醒过来的时候,苏军整师的部队就在黎明前和黎明时从同一地点渡河登陆。每个白天,长长的河上,都有许多地方忽然腾起烟幕,响起巨大的轰鸣和密集的枪炮声。这时,紧张的驻河德军以为苏军已经开始强渡,猛烈的炮火一齐向那些地方射去,军队也迅疾往该处集结。然而,就在此时,苏军大批步兵坦克却在另外地段安全渡河,从容登陆。原来这些烟幕、声响则是苏军实施的佯攻和佯渡,为的是吸引敌人兵力火力,转移他们的视线,使苏军顺利过河。苏军指挥者常常选择在最艰难的地段上渡河,而德军几乎没有人能料到对方会从这里渡河,因而根本没有防御。而苏军强渡第聂伯河时,通常是整师甚至整军在10至16公里的河段上同时进攻。这样,防守的德军力量被分散,顾此失彼,难以集中兵力火力进行堵截。
苏军运用种种智谋,完成了从宽大正南强渡第聂伯河这样的战争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当面临着具有强大雄厚实力的敌人时,想尽办法分散其力量,使之不能集中优势兵力、火力,然后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突然行动,达到制胜的目的,这是重要军事谋略之一。
隆美尔设计抢石油
隆美尔是希特勒手下的一员干将,是擅长于奇袭作战的高手。他尤其精于沙漠地区的作战,被称为“沙漠之狐”。北非会战时,有一次他的部队燃料不足,于是想夺取附近的英法联军装甲部队的石油,但英法联军装甲部队阵容强大,正面突击,肯定不是对方的敌手。隆美尔略为思索,便有了主意。他命令手下将不多的坦克围成一圈,横冲直窜,在沙漠上掀起漫天的风沙;然后迅速向英法联军推进,作出正面强攻的阵势来。英法联军远见沙尘遮天蔽日,疑是德国大军来袭,匆忙间不敢应战,慌忙丢下装备掉头逃奔。隆美尔于是不费一枪一弹就获得了大量燃料及其他军用物资装备。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善于使用疑兵之计,虚张声势,制人而不制于人,是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兵不厌诈,是军事斗争的一大特点。隆美尔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指挥员所具备的高度的智力水平和用兵艺术。
软硬兼施德军不战自降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集结了大批兵力,开始向围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发起反击。
苏联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德国法西斯,德军丢盔卸甲,狼狈溃败。一些顽固的德军还企图依仗有利地形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苏军奉令狠狠地予以打击。
著名将领尼古拉·瓦杜丁领导的方面军的一个师包围了德军一部。德军被压缩在一个山沟里,他们拼死抵抗,幻想能突出包围圈逃走。
苏军的大炮不间断地轰击着敌人。就在这时,瓦杜丁将军来到前线。他观察了这里的局势,认为现在敌人已陷入绝境,如果能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是有可能放下武器自动投降的。将军对指挥战斗的利雅鲍康中校说:
“你打得非常漂亮,但是,你认为我们值得在他们身上消耗这些炮弹吗?目前我们有必要对他们使用心理战的策略,要他们知道他们已完全被包围切断了,他们的任何援军都不可能突入,他们没有任何突围的希望,想求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用高音喇叭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
利雅鲍康下令停止射击。他用喇叭向被围德军高喊:
“德国士兵们,你们投降吧!你们早就落在我们的大后方了!什么都挽救不了你们!你们的指挥部给你们安排好的是死亡的命运!你们如果投降,一定会受到优待!请马上派出投降代表!”
回答他的是猛烈的炮击声。德军的炮火巨响压倒了他的喊话声。瓦杜丁将军笑道:“看来光施恩是不行的,还得恩威并施,来些厉害的。还有喀秋莎炮弹吗?”
“还有,可以打3次排射。”利雅鲍康回答。
“给他们来2次,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
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片血红的光线。喀秋莎打过以后,德军的射击虽然还在继续,但已十分紊乱。
接着,战场上又响起了利雅鲍康的声音:“德国人,我们又调来了一个师的兵力,你们眼看就要全部死于非命了!我们不忍看你们被全歼,赶快投降吧!”
德国人仍然用射击来回答他,但是很明显不像上次那样激烈。显然,敌人的炮兵已被摧毁,而敌人正在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瓦杜丁微笑着说:“看来起作用了,再加点码,把最后1排喀秋莎打出去,让他们再尝点苦头,更害怕一些,然后再唤起他们的求生欲望。”火光又一次飞掠过冬天大地的上空,响起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这次,德军没有再开炮。
“好!向他们喊话,告诉他们,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喊话声又响了起来:“德国士兵们,你们投降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能再等了!是活还是死,就在你们一念之间了!你们的家人希望你们活着回去!”
15分钟后,德国法西斯的投降代表走进了苏联红军指挥部的地下室。德军全部投降,苏联红军没有损失一人就结束了这场战斗。
在战争中,采取心战策略,实施恩威并举,既让敌人懂得厉害,又唤起他求生意志,看到求生可能。这会狠狠打击敌人的士气,使敌人不战自降。
瓦杜丁以攻为守牵制敌人
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在艰苦地进行着。德国法西斯几乎倾其东线部队的所有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以此一战拿下这个战略要地,最终决定苏德战场战局。斯大林格勒承受着巨大压力,形势甚为严峻。
这时,苏联红军名将瓦杜丁的部队正在距斯大林格勒400公里远的北部沃龙涅什阵线上驻守。
德国军队自从不久前在这里被瓦杜丁部阻挡住后,一直没有发动进攻。他们修筑战壕、掩体,布置永久性火力点,显然是企图长期盘踞于此。
瓦杜丁将军得到报告,这里的敌人行动慎重,小心翼翼,没有任何进攻的迹象。瓦杜丁认真分析了敌情,他意识到,德军并没有在这里展开进攻的企图,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拖住自己的部队,使自己不能救援斯大林格勒。敌人幻想一旦拿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再回转头吃掉自己。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正在激烈展开,眼看着德军一批批开往那里,而自己这边却平静异常,无力可施,瓦杜丁十分焦急。但他又不能把兵力移调斯大林格勒,那样的话,对面德军就会全力逼过来。瓦杜丁将军经过认真考虑,决定采取策略,变被动为主动,让敌人来由自己牵着走;而自己既能挡住这里的德军,又能援助斯大林格勒。
瓦杜丁开始了他的行动——主动出击,用飞机轰炸、炮兵轰击,用步兵出其不意地进行冲锋,为的是不间断地骚扰敌人,不给敌人一点喘息时间,不叫德军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要让他们以为苏军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大规模的行动。瓦杜丁知道,这样就会在沃龙涅什战线上牵制住更多的德军,而这里德军师团愈增多,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就愈减少,该城苏军的压力就会减轻。
瓦杜丁部队的飞机每天夜里都飞临德军阵地上空,投下一枚枚炸弹;这一批飞机刚刚返回基地,另一批飞机就腾空而起代替它们。有时,一架飞机在德军上空盘旋达一、二个小时,但没有投一颗炸弹,因为它的任务就是骚扰德军,使他们在拂晓前得不到任何安宁。
天亮了,经过这嘈杂慌乱的一夜后,德军士兵刚刚觉得可以合一下眼时,苏军的大炮又隆隆作响。
入虎穴英突击队建奇功
挪威弗穆尔克虽是一座小小的城镇,却是40年代能够大量生产重水的少数基地之一。重水是使原子反应堆的中子得以减速的缓冲材料。有了重水,就能控制反应堆,有可能制造原子弹。
1942年夏,英国情报部门获悉,纳粹德国在1940年占领挪威之后,每年都向弗穆尔克的诺克斯工厂提取数吨重水,这说明德国正在加紧研制原子弹。为了不让德国得逞,必须设法切断德国的重水供应。英军指挥部经过详细研究后决定,用滑翔机运送两支突击队到挪威执行破坏任务。11月19日的第一次突击行动因意外事故不幸机毁人亡,幸存者也被德军捕获杀害。
英国人并不气馁,在总结了第一次挫折的经验教训之后,紧接着组织了一支更精干的6人突击队,开始第二次突击行动。1943年2月17日午夜1点钟,突击队在哈尔唐吉高原顺利空降着陆,然后在零下25度的严寒中冒着狂风暴雪行进到目的地。面对敌人的严密防守,队长隆纳贝尔将突击队分成两组,互相掩护,利用黑夜、劲风、悬崖峭壁以及丛林灌木,悄然越过岗哨,摸入了诺克斯工厂。在厂房嘈杂的机器声掩护下,突击队员们顺利地安放了炸药并成功地加以引爆。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后,重水罐被炸得裂成碎片。由于嘈音掩盖了爆炸声,德国人竟没有及时觉察。突击队员们安全地撤出现场。当德国人终于发现不妙时,已经挽救不及,厂内重水横流,设施被毁。这次成功的突击行动被称为“重水之战”,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导致诺克斯工厂停工一年,生产不出一滴重水,纳粹德国丧失了建立原子反应堆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大大延缓了他们研制原子弹的进程。
“军无粮则亡”。军事家都把袭击对方粮草、断其粮道作为用兵之要法,破敌之根本。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更大,釜底抽薪有了更广泛的含义。英国利用突击队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研制原子武器的原料基地,从而破坏了他们的整个计划,这正是“釜底抽薪”之谋略的成功运用。
蒙哥马利转败为胜
1942年8月,蒙哥马利受命前往开罗,担任英国中东集团军第八军团司令。由于前任指挥官连遭败绩,使英军在北非战场上撤退了数千里之遥,造成伤亡惨重,士气不振。尤其严重的是,前第八军团司令奥金莱克不清楚德军将在何处发动下一次攻势,他已计划把第八军团撤出埃及,以图保存实力。这实际上就等于把北非拱手让给纳粹德国,势必对整个战局产生严重影响。
蒙哥马利到达前线后,当机立断,撤销了准备撤退的所有命令。他以新任司令官的名义,重新发布命令,要求所属部队坚守阵地,粉碎敌人的任何进攻。蒙哥马利判断出,隆美尔的德军将会在阿拉曼沿线重新发动进攻,因此制订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在阿拉姆哈勒法地区布防坚守,严阵以待。
8月31日夜间,隆美尔在阿拉曼发动了进攻。战斗始终按照蒙哥马利设计的轨道进行。在英国军队的顽强据守面前,德军损失惨重。当德军最后像蒙哥马利预期的那样,不得不使用坦克向英军阵地攻击时,早已待命的英军第七装甲师的400辆坦克,在轰炸机和反坦克炮的配合下,浩浩荡荡冲杀过去,经过激烈的战斗,重创了德军坦克群。隆美尔第一次遭到严重挫折,被迫反攻为守。接着,蒙哥马利以强大兵力,在阿拉曼战线上展开全面反攻,英军舍生忘死,大败德意联军,隆美尔率残军在15天内一口气撤退了700英里。德军在北非的战线完全崩溃,曾经令人胆丧的隆美尔非洲军团也宣告覆灭。这是希特勒末日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取得胜利的首次决定性战役,为英美联军不久在诺曼底登陆创造了条件。蒙哥马利也因此战功被封为阿拉曼子爵。
处于防御态势时,不得不借助地形,暂取守势,积极寻找有利时机,到敌人弱点开始暴露时再转入进攻。这是兵法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韬略。蒙哥马利通过重振士气,使部队结成严密的防线,坚守住牢固的阵地,待敌攻势懈怠,实力耗损后,果断反击,从而获胜,实为一成功的战例。
英军大败隆美尔
1942年秋,英军在蒙哥马利将军的指挥下,遏止住隆美尔的进攻,并开始计划从阿拉曼沿线展开反攻,夺取北非战役的最后胜利。阿拉曼战线从地中海海岸到广漠的内陆沙海,绵延40英里,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从北段地区进行正面攻击。为了减少损失,使反攻一举成功,必须使用某些手段使德国人相信英国人要从南面开始进攻。因此,英军进行了大量以假乱真、迷惑敌人的活动,这些活动被统称为“伯特伦”计划,它的任务是把蒙哥马利的队伍伪装起来。这支部队有1000辆坦克,1000门大炮,81个步兵营,还有几千辆军车和数万吨战争物资。总共有15万人和1万辆车要通过寸草不生的旷野而不能被隆美尔察觉。经过魔术般的伪装隐蔽工作,这些任务完成得相当顺利,德国人一点也没意识到英军会在短时间内从北段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美军在南面故意进行一些容易暴露的进攻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把德军的注意力从其他方面吸引过来,以利于北面的军事集结行动。蒙哥马利手下精于骗术的老手们于9月27日开始在南段铺设一条20英里长的新水管道,实际上这也是虚假的。由轻工兵挖一条战壕,一次5里长,沿着胸墙铺设一条5英里长的、由4加仑旧油桶制作的模拟管道。入夜后,再把战壕填平,将模拟管道向前移动,然后再开挖新战壕。进行的速度控制在同铺设实际管道一样。这样,任何迹象都表明,至少在进攻开始48小时以前,这项工程完成不了,以便在进攻时间上进一步欺骗敌人。同时,还修建了三个模拟泵房,“高架油箱”和“油桶加油站”以及一个“浅蓄水池”。为了使欺骗行动更逼真,还在管道的南端选择一个9平方英里的地段作为“军需品堆集处”,共放置700堆,造成那里已运进9000吨弹药、汽油、食品和工兵器材的假象。
这一切努力加上其他种种真假难辨的情报,使隆美尔逐渐产生怀疑,虽然北段是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但他也相信英国人有可能在南段动手。因此,他把装甲部队分散开,把其中一半坦克调到南面去抵御假的威胁,这样,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恰好中了英军的声东击西之计。1942年10月23日夜,英军在阿拉曼战线突然发动猛烈的炮火轰击,北、南两段的火力都十分凶猛,但看起来好像主攻在南段,德军摸不着头脑。英军利用这种混乱情况,突然在北段显示出真实的意图,早已隐蔽到前沿的装甲部队和大炮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待隆美尔要调整部署,阻挡英军攻势时,已经为时太晚,终于,英军突破了隆美尔坚固的阿拉曼防线,取得了全面胜利,并乘胜结束了北非战役。
“声东击西”是指故作态势,给人以假象,借以迷惑对方,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为历代军事家熟知和常用,所以它也容易被识破。因此,要成功地运用这一谋略,必须察明敌方是否了解我情,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敌方“将计就计”,使己方落入敌之圈套。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