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29228200000008

第8章 古代智谋(上)(8)

秦国军队走了3个月,来到与郑国相邻的滑国地界。郑国商人弦高去洛阳卖牛的路上,正好遇到前来攻打郑国的秦国军队。弦高见此情景非常着急,急中生智,他声称自己是奉郑国国君的命令来犒劳秦国军队的使臣。一面稳住秦军,一面立即派人火速回国通知郑国国君做应敌的准备。弦高先给秦军送上4张熟牛皮,然后又送上12头牛,用以慰劳秦国的军队。弦高对孟明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行军要经过郑国,冒昧地来让我慰劳你和随从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不富裕,因为你们的部队在外面已经很久了,如果住下来,我们愿意供给你们一天的给养;如果要离开,我们准备给你们担任一夜的保卫。”弦高交上礼物,就回郑国去了。

秦国将领孟明没想到自己是上了弦高的当,竟然认为郑国对秦军的侵略已经有所准备,感到秦国偷袭郑国的目的不能达到,就顺手牵羊消灭了滑国,率军回去了。

郑国附晋求存

春秋时期,郑国是个小国,又因为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所以吃尽了这两国的苦头。当时晋强楚弱,郑大夫们就在一起商量,怎样能够亲附晋国。

大夫子展想了一个办法,说:“我国可以故意向宋国挑衅,这时以晋为首的诸侯必然要趁机来攻我们,他们来我们就同他们结盟。假如楚军来到,我们又跟随楚国,这样晋国必定要生气。晋国如果能屡次前来,楚国不能抵抗,我们就可以坚决亲附晋国了。”大夫们对这个计谋表示同意,就派边境的官吏向宋国挑衅,引诱宋国进攻郑国,俘虏了很多郑国人。这时子展说:“现在可以出兵攻打宋国了。我们攻打宋国,晋国必然攻打我们,我们和晋国结盟,同时报告楚国。楚军来到,我们就和楚国结盟,同时重重地贿赂晋军。这样就可以免于祸患了。”

以后事情的发展,完全按照郑国大夫们设计的晋胜则从晋,楚胜则从楚,择强而事的程序进行。郑国由于采取这样的谋略,才得以在两强的夹缝中生存。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庄公和军师曹刿同乘一辆兵车,在长勺跟齐国军队开战。在战场上,鲁庄公想要击鼓冲锋,曹刿制止说:“不行,暂时不能击鼓。”等齐国军队打了三次鼓,这时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军被打得头破血流逃跑了。庄公要驱车追击。曹刿又制止说:“再等一等。”说完他走下车仔细看了看齐国兵车的车辙,又登上车前横木望见对方的旌旗都倒下了,这才放心地说:“可以追击齐国的军队了。”结果鲁国大胜齐国。

得胜之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战场上,擂第一次鼓时振奋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敲第三次鼓,士气就一点也没有了。等待对方士气都耗尽了,而我方击第一次鼓,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对方。齐国是个大国难以捉摸,担心他有埋伏,假装失败。我下去看见他们的兵车车辙混乱;远望他们军队的旗帜也倒下了,断定是真的失败了,所以才放心追击他们。”

都成子见微知著

鲁国大夫都成子出使晋国,路过卫国,卫国的右宰谷臣留下并宴请他。右宰谷臣陈列上乐器奏乐,乐曲却不欢快;喝酒喝到畅快之际,把璧玉送给了都成子。

都成子从晋国回来,又经过卫国,却不向右宰谷臣告别。他的车夫说:“先前右宰谷臣宴请您,感情很欢洽。如今重新经过这里为什么却不向他告别?”都成子说:“他留下我并宴请我,是要跟我欢乐一番。可陈列上乐器奏乐,乐曲却不欢快,这是在向我表示他的忧愁啊;喝酒喝得畅快之际,他把璧玉送给了我,这是把墨玉托付给我啊。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都成子离开卫国30里,卫国境内果然有人作乱杀死卫君,右宰谷臣为卫君殉难。都成子回到鲁国后,派人去接右宰谷臣的妻子孩子,等右宰谷臣的孩子长大了,都成子把璧玉还给了他。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论智慧可以通过隐微的方式跟他进行谋划,论仁德可以托付给他财物的,大概就是都成子吧!”

宓子践治理直父

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践奉命去治理鲁国的县城直父。宓子践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谗人的坏话,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便在告辞上任的时候,向鲁国君主请求带上君主身边的两个官吏跟自己一起去。

一到了直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朝见。宓子践让那两个官吏书写。官吏一动笔,宓子践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肘,使官吏写得很不好,宓子践为此而大发脾气。这两个官吏对他这种做法既讨厌又愤恨,就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践说:“你们写得很不好,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官吏回去以后,向鲁国君主禀报说:“不能给宓子践这个人书写。”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践让我们书写,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就大发脾气,直父的官吏都因宓子践这样做而发笑,这就是我们所以要告辞离开的原因。”鲁国君主长叹说:“宓子践是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缺点进行劝谏啊。我扰乱宓子践,使宓子践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假如没有这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

于是鲁国君主就派自己所喜欢的人去直父,告诉宓子践说:“从今以后,直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有。凡是对直父有利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去做吧。五年以后再报告施政的要点。”宓子践恭敬地答应了,这才得以在直父开始实行自己的主张,而且把直父之地治理得很好。

子贡救鲁

鲁国是孔子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孔子听说齐国大夫田常要出兵攻打鲁国,想救鲁国,就召集他的弟子们商量教鲁国的对策。学生子贡愿意前往齐国完成这个使命。

子贡来到齐国,见到田常,劝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田常问其原因。子贡说:“鲁国地贫人穷,君主愚蠢不贤明,大臣虚无实才,人民仇视战争,所以不能和它打仗。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防备森严,兵强马壮,都是些有名望的大夫们在指挥作战。攻打鲁国不容易,而攻打吴国容易。”田常不明白子贡说的意思,子贡说:“我听人说:如果忧患在国内,首先进攻强敌;忧患在国外,要先攻击弱敌。现在您的忧患是在国内,我听说您三次讨封三次都不成功,这时国内有些大臣对您不服气。现在您打算以征服鲁国来扩充齐国,如果仗打胜了,就会成为国君骄傲的资本。攻破了鲁国,带兵的大臣就会受到尊敬,而您的功劳可就显不出来了。相反您和国君的关系会日益疏远。弄不好您和君主之间有隔阂、与下僚群臣之间发生争端,这样您在齐国就很危险了。所以我说:‘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因为攻打吴国即使不胜,兵马都死在外面;带兵的大臣一出去,国内就空虚了。这对您来说,上面没有带兵的强臣与您争权,下面没有人指责您的过错,您就可以主宰齐国了。”田常说:“好!但是派去攻打鲁国的军队已经出发,如果改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怎么办?”子贡说:“先来缓兵之计,我去让吴王来救鲁国,到时您就跟吴国军队作战。”田常同意了子贡的计策。

子贡立即去见吴王。子贡对吴王说:“我听说称雄于天下的霸主,是不允许有强敌来和他抗衡的。现在富有万乘兵车的齐国,要征服一个只有千辆兵车的鲁国,来和吴国争高低,我为大王担忧。拯救弱小的鲁国,是树立威信的好机会,不仅可以安抚四方诸侯,还可以讨伐无道的齐国,威服强盛的晋国,好处是说不完的。请大王三思。”吴王说:“好。可是得等我先消灭了越国,再考虑你的意见。”子贡说:“越国的力量和鲁国差不多,吴国的强盛和齐国相等。现在大王把齐国放在一边,去进攻越国,那么,鲁国一定会被齐国征服。进攻小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能算有勇气。真正勇敢的人不害怕困难,聪明的人不会放过有利的时机,如果能按我所说的去做,您的霸业就成功了。大王对越国实在放心不下的话,请允许我去见越王,说服他出兵跟随您一块出征,这样既能控制越国,又能打着联合诸侯的名义去讨伐齐国。”吴王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派子贡到越国去。

子贡来到越国对越王勾践说:“我已经说服吴王救鲁伐齐,但他不放心越国。看来吴王要灭掉越国是毫无疑问的了。如果没有要报仇的意思而让人怀疑你有这样的举动,这是很笨的;如果有报仇的决心而使对方知道了,这是不会成功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事先让对方知道了,这是很危险的。这三种情况都是办大事的祸患。”越王听后说:“我日夜想与吴王拼个死活,这就是我的心愿。”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狠残暴,群臣士兵都无法忍受他的欺辱;百姓怨声载道。这种混乱的局面,正是您向吴国报仇雪恨的好机会。现在您最好派兵随他去攻打齐国,以表示对他顺从;把您最好的宝物献给他,以取得他的欢心;再用最谦逊的话语来奉承他,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这样就使他对越国放心了,而去攻打齐国。仗打败了,对您也无害处,如果打胜了,他必定乘胜向晋国进军,到那时,我再去见晋君,说服他和您共同攻打吴国。这样吴国定会灭亡。这就是圣人所说的以屈求伸的道理。”越王听了非常高兴,同意子贡的建议。子贡立即回到吴国报告他说服越国的经过。

过了五天,越王派大夫文种带领国内3000兵马去见吴王,还送些礼物。于是吴王调动了九郡的军队和越军一起向齐国进攻。

子贡乘机到了晋国,对晋君说:“现在吴国和齐国就要开战了。如果吴国失败,越国必然从中作乱;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然向晋国进攻。”晋君听后很害怕,子贡让他做好打仗的准备。晋君同意了子贡的意见。

子贡回到鲁国。这时吴、齐两国军队正在大战,齐国惨遭失败。不出子贡所料,吴国接着向晋国进军,结果吴国被晋军打败。越王勾践乘机出兵袭击吴国,在离吴国都城七里的地方列开阵势。吴王急忙从晋国撤兵,与越作战,结果三战三败,吴王被杀。

由于子贡这次出使所施的计谋,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增强了晋国,又使越国成为霸主。

鲍叔牙举任贤能

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业,那么有管夷吾在鲁国,我不如他。”

桓公说:“管夷吾是杀害我的凶手,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他。”鲍叔牙说:“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人,您如果得到他,用他为臣,他也会为您射别人。”桓公不听,坚持要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坚决推辞,最后桓公终于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

于是派人告诉鲁国说:“管夷吾是我的仇敌,希望能得到他,亲手把他杀死。”鲁国君主答应了,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双手,用胶粘上他的眼睛,把他装在大皮口袋里,放在车上给齐国送去。到了齐国边境,齐桓公派人用重臣朝见君主所乘的车来迎接管仲,并点起火把拔除不祥,杀了公猪举行血祭,恢复了他的自由,跟他一起回到国都。桓公命令主管官吏扫除宗庙,摆上宴席,把管仲推荐给祖先,说:“我自从听了夷吾的谈论,目光越发明亮,耳朵越发灵敏。我准备用他为相,不敢好自决定,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桓公说完,就回过头来命令管仲说:“夷吾为相。”管仲退进了几步,向桓公再拜叩头,接受了命令,而后离开了宗庙。

从此以后,管仲治理齐国,只要做事有功,桓公就一定先赏鲍叔牙,说:“使齐国得到管子的是鲍叔牙啊!”桓公可算得上知道如何行赏了。鲍叔牙为齐桓公举任贤能,使齐国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重用管仲

春秋时,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容易,桓公因为得到管仲这样的贤人,所以办什么事情都很放心。

一次,主管官吏向齐桓公请示事情,桓公说:“把这事情告诉仲父去。”主管官吏又请示事情,桓公说:“告诉仲父去。”这种情况连续了三次。

桓公的近臣说:“第一次请示,说让去找仲父;第二次请示,又说让去找仲父。这样看来,当君主太容易啦!”桓公说:“我没有得到仲父时很难,已经得到仲父之后,为什么不容易呢?”

近臣无话回答了。

桓公知人善任,是他得成霸业的根本。

管仲因势利导

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做齐国的附属国。桓公答应了。

军师曹刿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庄公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曹刿说:“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您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定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庄公说:“我愿意听从你的话。”

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刿都怀揣着剑到了盟会的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向自己,说:“鲁国都城本来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无法生存了。削减领土不能生存与跟你拼命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牙要上去。曹刿手按着剑站在两阶之间说:“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汉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是用领土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

于是在汉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

桓公回国以后,想不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行。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可是您却不知道,这不能说是聪明;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受人家胁迫,这不能说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算作诚信。不聪明、不勇敢、不诚信,有这三种行为的,不可以建立功名。还给它土地,这样虽然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400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合算的。”庄公是仇人,曹刿是敌人,对仇人敌人都讲诚信,更何况对不是仇人敌人的人呢?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诸侯能听从,最终成就霸业,可以说都是管仲因势利导的结果。

东郭牙察言观色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桓公感到很奇怪,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人。”桓公说:“那天说话时有一个向上张望的服役的人,我料想大概就是这个人吧!”于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许别人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