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代就有僧众前来鼎湖山建庙修行。当年,白云寺的初祖带着弟子们在山上种田讲经。以后的千百年间,这些僧人世代相承,就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着鼎湖山。山上的不少珍稀树种,就是僧人们在上千年的岁月里,一点一点、不辞劳苦地带进鼎湖山的。
古老的白云寺建在鼎湖山山顶上,据现在的住持讲,白云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智常创建的,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记忆。当地人也都说,白云寺内古迹很多,有千年古梅、古桂……寺外有涅盘台,台下刻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八个大字,传说是智常法师亲手书写的。附近还有老龙潭、三昧潭、水帘洞天和浴佛池等名胜古迹,都记录了鼎湖山的文化和历史。
茫茫大山怎会只有一座寺院,肇庆市博物馆馆长冯咏浩说,在鼎湖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庆云寺,是广东省四大名刹之一,也是鼎湖山上一座重要的寺院。关于它的故事可真是说也说不完,这些故事给庆云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庆云寺四面青山环绕,登山俯瞰,整体造型好像一朵莲花,而庆云寺就在这朵莲花的花心。关于庆云寺名称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明朝的时候,在这个地方,人们建了一座莲花庵。到了崇祯九年(1636年)的时候,莲花庵已经初具规模。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惊异地发现莲花山山顶上出现了一片祥云。祥云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吉祥的象征,为了纪念这个祥瑞之兆,当时的莲花庵住持当即把寺庙改名为庆云寺,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
与其他寺庙僧侣的修行方式不同,植树是庆云寺和尚年年都要做的一件大事。四百年里,每到春天,庙里的住持就带着弟子们种树。庆云寺的僧人们在寺庙的周围栽种了不少名贵的树木。据说,鼎湖山上还有一棵粗壮的板栗树是与庆云寺同龄呢!据庆云寺的一位僧人介绍,每位进住寺庙的和尚都要先种树。僧人们平日里除了念经做功课之外,所要做的就是维护这片山林。这一传统四百年间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肇庆市博物馆冯馆长还介绍说,庆云寺的初祖、二祖、三祖的墓上都有碑刻,碑上的内容就是禁止百姓砍伐树林,因为这些树是寺中僧人辛辛苦苦栽种的,他们要保护好这些树,也保护好鼎湖山的优良环境。当地百姓自觉地遵守了这个规定。现在这些树木之所以能跟鼎湖山的良好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之所以能够留存至今,跟僧人们世代植树的传统是分不开的,当然也离不开当地百姓的热心支持。1923年,孙中山先生曾经来到鼎湖山,看到这里古木参天,鼓乐诵经声缭绕不绝,一片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景象,他深有感触,于是在庆云寺写下了“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条幅,今天这幅对联仍然珍藏在庆云寺内。
如今,庆云寺僧人的日常生活越发丰富了,除了学习佛学知识,僧人们还要学习养生和植物养护知识。庆云寺的住持说,每年寺里都要买上几千册科普类的图书,现在气候在变化,对庆云寺周围树木的保护,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而且,在对山林进行保护的工作中,每位僧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树木的栽种、嫁接、养护等都有专人各司其职。
虽然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千年古刹相比,庆云寺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大寺,但是,它和北回归线上的这片原始森林相融相依,造就了自然美景中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庆云寺旁的一座铜塔里还珍藏着庆云寺高僧石箭和尚的骨舍利,当年石箭和尚带领僧人在庆云寺周围植树的故事至今还在鼎湖山上被后人们传颂着。
庆云寺内还有一块特殊的匾额。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清朝慈禧太后在六十寿诞时赐给庆云寺的。或许她在赐给庆云寺这块匾的时候,希望庆云寺能够流芳百世,同时也期盼自己能够万寿无疆。四百多年过去了,慈禧太后的身影早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庆云寺却和这片山水永远地融为了一体。
在庆云寺,还有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现象:寺庙四周都是阔叶林,每到秋天的落叶季节,黄叶纷纷坠落,遍地金黄,但却没有一片叶子会落到庆云寺的屋顶,寺顶瓦片上干干净净,令人拍案称奇!
关于庆云寺的传说故事真是太多太多,古老的寺庙在群山环抱之中,显得那样宁静和谐。它以一片静谧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吸引着人们关切的目光。其实,有故事的又岂止是山上的寺庙,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曾经造访鼎湖山,他们也留下了一个个历史传奇。
鼎湖山上的名人足迹
鼎湖山的文化氛围是相当浓厚的,早在唐朝就有国际友人来到鼎湖山。荣睿是日本奈良兴福寺僧人,他在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与普照大师入唐留学。唐天宝元年(742年),他到扬州大明寺敦请律宗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他们几次东渡都没有成功,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与荣睿第五次东渡,谁料船行到舟山海面时,忽然遇到飓风。他们历尽艰辛才登陆到崖县,经雷州、绕梧州,到达桂林。唐天宝九年(750年),他们准备再次北上,然而船行至端州时,荣睿大师积劳成疾,不幸圆寂于鼎湖山中。公元753年,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成功,才实现了荣睿的平生夙愿。为了纪念这位入唐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大师,1963年荣睿逝世1200年之际,端州人民在鼎湖山为他立碑,称为荣睿碑。
解放后,郭沫若先生曾来过这里,并亲手写下对联:“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贝天葵酌满杯。”郭先生来到这里时,发现这个地方客人特别多,他们不喝酒和茶,而是喝这里的紫贝天葵来解暑解渴。这里的斋饭,每道菜里都添加了山上生长的乌榄、何首乌、苦丁茶和绞股蓝,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庙里的厨师介绍说,这里的食谱一代代传下来,少说也有三百年了。当时,郭先生品尝到的正是这样的特色菜肴。
鼎湖山有珍稀的动植物和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寺庙也香火不断,又有那么多历史文化名人曾经慕名造访,不愧是一座集自然、历史于一体的天然宝库。
深山里的清新世界
鼎湖山很早就被誉为“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是有它的道理的。在这片神奇的森林里,有许许多多有益于健康的养分。负离子,通过现代科学测定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被人们称为“空气中的营养素和生长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说法最早来自于鼎湖山。1994年,科学家们测定了鼎湖山的负离子含量,并且做了新的前沿性科学报告。一位名叫威尔金的澳大利亚动植物学家并不相信,他来到中国,亲自对鼎湖山的山峰、密林、瀑布进行了认真的测量认定。结果发现,鼎湖山的有害气体含量接近零!回国后,他撰写的《鼎湖山生态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在世界环境保护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从1957年到今天,中国科学家在鼎湖山进行了“生物多样化”、“温室气体监测”、“濒危动植物保护”、“药用植物的繁殖”等三十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冬天来了,森林里的动物开始繁育后代,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生命的繁衍在冬日的鼎湖山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春天到来时,这些小生命就会活跃起来,奔向鼎湖山的山野溪流。
威尔金教授在他的论文中写道:动植物世界的奇妙景象,在鼎湖山依然存在。高大的格木上附生着藤类植物,水筒木上布满了枝条,果实长在了树干上。榕树的果子是小鸟的食物,它被鸟带到了其他树上,生根发芽,然后,吸收这棵树上的营养,等小榕树长大了,再把给它养分的树绞杀掉。植物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这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神奇的鼎湖山用它独特的方式吟唱着舒缓的调子,用它青翠的色彩给世界增添了一道风景,走进鼎湖山,感受的是不一样的生命——清新、自由、神秘而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