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前加上配偶的国名,例如秦姬、孔姬、芮姜。
(4)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前加七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赵姬(赵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
(5)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武姜(郑武公之妻)、穆姬(秦穆公之妻)、文赢(晋文公之妻)、文姜(鲁桓公之妻,文是其本人谥号)。
“妻从夫姓”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伴随着家族制度的衍变而变化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家族制度彻底解体之后,目前只有在一部分海外侨胞或是受家族制度影响较深的偏远山区还存在着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发展迅速的地方再也找不到“妻从夫姓”的影踪了。
2.女孩的传统起名方法
女孩和男孩不仅在服饰、装束、发型上有区别,在起名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从名字就可以知道男、女。民间传统中为女孩起名的方法是:多用花鸟字、闺物字、珍宝字、彩艳字、柔景字、女德字。
女孩的名字,往往富有“女性意味”和“柔情色彩”。这些意味和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名字的音、义、形上,多给人清爽、温柔、艳丽、姣美的感觉。或者它直接与女性及女性的性格有关,或者它与大自然中的那些华美的风景、鲜艳的色彩、珍贵的事物相联系。女子用来命名的字,有以下几种:
(1)以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字命名,这些名(字),或者是女性专用的字,或者与女性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些以“女”为名:在中国历史上,女娲是第一个以女性字出现的古代女人。另外,上古时舜的妻子为“女英”,隋末唐初有“红拂女”,当代有“红线女”。也有些以女性的称谓为名(字),如:娘、姑、姐、妹等。如:杜十娘、玉娘、四娘、三姐、慈姑、春妹、九妹、喜妹、美妮等。
(2)以“女”字旁表示女性柔媚的字为名,如媛、妮、娥、娟、娜、婷、婕、娣、婵、娴等。这些有“女”字旁的字,既有女性身份气质,又另有其特殊的内涵。
(3)以珍宝字或女性用品入名。如:钗、环、翠、钏、金、玉、珍、瑛、珠、宝、绣、珊、绵、琳、琼、黛、瑶、莹、璎等。
(4)以花草字入名。女性是美的象征,所以,人们也多喜欢用花草字来象征其阴柔之美,以名贵或清雅的花、草入名。如有人直接以花名入名,有人则以梅、兰、竹、菊、桂、芝、芹、莲、蓉、薇等字入名。
(5)以表示色彩的字入名,取名如:冯燕红、张红、吕青霞、宋叔青、王素华、蒋彩云、孔黑儿、甘蓝、莫黛、葛翠、冯白等。
(6)以形容气味的字入名,取名如:美惠、掬芬、晋芳、瑞芳、秋香、梨华、香玉等。
(7)以美丽、多彩的自然物或动物入名,取名如:霞、文月、风云、虹、凤凰、丹凤、燕子、小燕、海燕等。
(8)以形容品德及姿容俊美的字入名,取名如:静波、静文、钟惠、淑芳、淑兰、清照、文琴、敏英、智丽、新爱、希贤、雅茹、谌容、貂蝉、秀丽、英姿、淑贞、淑文等。
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名也不拘泥于上述方法,出现了一些女人男名的情况,来表达女性解放的宣言,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人名既然是人的区别标志,那么性别也应该是区别的内容之一。因为没有性别也会造成误会。所以在命名时,要充分考虑到在性格方面,男女的差异及特征。
(第四节)起乳名的习俗
乳名,亦叫奶名、小名或小字,特指婴儿初生时家长所取的非正式的名字。
小名的取用主要是便于口头的呼唤,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民间习惯,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惯和叫法,一般在其长大之后,在社会上不再使用。小名一开始就有不避丑怪俗鄙之俗,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不仅平头百姓如此,即便是古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人之初,也多曾有过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名,如三国时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小名叫“阿瞒”,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叫“寄奴”,淡泊名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小名叫“溪狗”,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一、封建社会起乳名的习俗
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的乳名都具有越鄙俗越好的特点,马来西亚学者萧遥天说:“小名的鄙野粗俗和绰号的鄙野粗俗不同,绰号多意在讽刺,而小名难听却洋溢着父母的真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辈对小儿钟爱怜惜之至,唯恐不得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用逆反方式掩饰亲呢热忱的感情。这种现象迄今仍保留在许多长辈对后代的通称中,如“小鬼头”、“小臭人”、“丑八怪”、“小棺材”、“小妖怪”等等。而当标示卑贱之义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乳名制取时,便呈现出许多闻之有趣的现象来。
乳名,是吃奶时用的称呼,故一般都不随担当者人世,而只在父母尊长或兄姐的口中保留,表示亲昵如旧。宋元以后,晚辈乱呼尊长乳名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乳名的隐讳性益加增强。
乳名的拟制缘由,不像本名那样复杂,但也有若干规律可循。有些突出上天征兆,像萧赜“龙儿”,据《南齐书·武帝本纪》称:“生于建康青溪宅,其夜陈孝后、刘昭后同梦龙据屋上,故字上焉。”不过这很可能是她们为及早确立这小孩子的皇位继承人身份而编造的故事。有些直露地标示着长辈的钟爱,如汉武帝陈皇后的乳名唤“阿娇”,桓玄的乳名唤“灵宝”。还有些乳名记载着小儿襁褓中的经历,如谢灵运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养,至15岁方归本籍,故乳名“客儿”。
在封建社会乳名的取用格式,最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排行为名
如南朝齐武陵王萧晔,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五个儿子,乳名叫“阿五”;梁元帝萧绎排行第七,乳名叫“七符”。其他如小二、老三、四龙、五郎、九妹、幺弟等,尽属这一类。
2.在特定的字前加一个通行字而成乳名
如三国两晋南北朝间,缀有“阿”字的乳名极多,曹操曰“阿瞒”,刘禅曰“阿斗”,王临之曰“阿林”,王蕴曰“阿兴”,王恬曰“阿螭”,刘敬宣曰“阿寿”,等等。
3.在特定的字后加一个通行字成乳名
仍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例,以连带“奴”与“儿”字的乳名为多。如臧霸曰“寇奴”,吴敦曰“黯奴”,石崇曰“齐奴”,冉闵曰“棘奴”,陈叔宝曰“黄奴”。
4.人用畜名
如司马相如乳名曰“犬子”,袁宠乳名曰“虎”,桓嗣乳名曰“豹”,王愉乳名曰“驹”。
5.男人女名
这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在作祟,视女性与牲畜同为贱物,于是偏给男孩取个女孩名儿。
6.女人男名
还是重男轻女的意识体现。生了姑娘,还指望生小子,便在姑娘的小名上做文章,如“招弟”、“引弟”、“领弟”、“来弟”等男性化乳名,偏多用于闺女。
二、现代起小名的习俗
现代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多有小名,如毛泽东出生不久,母亲抱着他去叩拜观音,寄名石头,又因他排行老三(前两胎均已夭折),家人又叫他“石三”、“石三伢子”;郭沫若因其母亲在受胎时梦见被豹子咬住左手而惊醒,所以为其起小名“文豹”;廖承志小时候长得胖乎乎的,所以小名“肥仔”。
现在,尤其在城镇地区,大多数父母都选择了字义好、发音洪亮的字为孩子起小名,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重复大名一字
以前先给孩子取一个小名,等孩子入学时再给取“学名”,这个学名就会相伴终身了。而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这种习俗已经改变。大多数家长都是一次给孩子起名成功,而且通常是起好大名后再考虑小名,或大名小名同时考虑。这样,随着大名起的小名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形式。如李斌小名为斌斌;张亮小名为亮亮;苗彤燕小名为燕燕。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给孩子用英语起小名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2.取大名的一字前冠以“小”字
取名的一字(如果是复姓往往是最后一字)冠以“小”字,这是时下最流行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取小名方式,例如:赵振雨小名为小雨;杨玉玲为小玲。
3.起贱名为小名
过去在穷乡僻壤之人,大都有一个小名,而其小名多为贱名,如以狗、马、牛、虎等动物命名。如:狗子、牛伢、虎子。而现在这种情况已很少了。
4.取名的字后加“子”字
这种起小名的习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最常见,这样的小名不但亲切而且高雅。例如:李翔小名为翔子;刘杨小名为杨子。
5.按孩子出生时间、地点、特征、天气情况起小名
以出生时间起名的。如小霞、亮亮;以出生地点起名的,如湘湘、京京;以生肖起名的,如牛牛、虎子;以出生时的天气情况起名的,如小雨、小雪。
6.寄托父母期望式的小名
通过给孩子起小名,寄托了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与祝愿。如希望孩子上进成才的小名有小龙、大伟、杰杰等;希望孩子健康美丽的小名有美美、媛媛、丽丽、婷婷等。
7.随意起的小名
不考虑出生时的各种因素,只想起个亲昵、顺嘴的小名,这种小名非常多。如:小宝、贝贝。
8.以家人喜爱的动物或植物为孩子起小名
如:鹏鹏、鸽子、大熊、燕子;桂花、菊花。
小名一般是在家庭内部使用,体现的是骨肉之情,天伦之乐,或者在好朋友之间使用,表示相互关系亲密无间。小名虽然不属正式名号,但也并不完全是只在家人中、口头上流传,它还往往裁诸典籍,如汉高后吕雉的乳名曰“娥”,汉武帝的外祖母乳名曰“臧儿”。在此之前,《左传》上也出现有“黑背”、“卫孺”、“乞”这类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