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博弈全集
29238900000008

第8章 热钱横扫,焉知祸福(2)

第一,热钱流入难度加大,决策层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控制投机资本的流入。无论是2006年关于海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171号文件,及以后相关的几个文件,对海外资金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都有严格的规定。海外资金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在商业性原则及居住性原则下是不能够进入的。也就是说,即使海外资金最多,国内房地产市场利润最高,海外热钱要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是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的。特别是从2008年公布的《中国外汇管理条例》来看,无论是外资进入,还是外资流出;无论是外资通过经常项目还是通过资本项目流入,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海外热钱无论是通过正式的渠道还是非正式的渠道,要想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容易的事情。

第二,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在增加,盈利空间很小。面对国内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以及高企的通胀,盈利空间在逐步下降,但风险却在逐步提高,因此楼市无法吸引大量的热钱进入。

第三,全球的经济都处于一个下行的趋势,流动性资金也会出现短缺。经过一年来的美元次贷金融危机,不仅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严重缺乏,而且各国政府为弥补这种流动性不足,已经向市场注入巨大的流动性资金,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缺乏的情况下,海外热钱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第四,房地产市场还没到底,因而也就谈不上抄底。即使到了房价到了底,热钱也未必会去抄底。

既然海外热钱不能抄底中国房地产,那么媒体及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大力地炒作海外热钱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抄低?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认为,声称大量海外游资即将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应该维持、甚至进一步推高房价,以免外资低成本攫取中国资产。

有专家指出,这种对“海外热钱抄底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炒作,更清楚地看到国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如何否认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见利忘义而丧失了自己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公民。因为,这些房地产企业为了维持其暴利发展模式,宁可不卖一套房子也不降低房价,而宁可把房地产巨大的暴利让国外投资来获得,也不愿让中国老百姓来分享。也就是说,这种对“海外热钱抄底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炒作,其实包含一种深刻理念,即一些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维持暴利模式,宁可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把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成果让海外的热钱来获得,也不愿让中国广大民众来分享!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分析,炒作“抄底说”的目的,一则是诱导国内居民重新进入房地产市场,二则借此来推高当地房价,以便维持房地产的暴利模式不改变。易宪容认为,海外热钱无论是通过正式的渠道还是非正式的渠道,想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并不容易,要受严格限制。他指出,正由于限制多多,2008年上半年外资进入房地产也仅345亿元,占整个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比重1.8%左右,这个比重不会对国内房地产造成多少影响与冲击。因此,就目前的情况下,炒作大量的海外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是不符合实际的。

4.热钱输入,中国面临货币危机

2008年4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组《境外资金在国内异常流动研究》组长、经济学教授黎友焕博士在接受新闻媒体专访时表示,境外热钱的流进流出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形成巨大干扰,对金融体制造成很大挑战。我国政府应正视境外热钱的存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热钱进出的成本。

黎友焕说,由于热钱流入量无法统计,进入的渠道五花八门,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往往没有考虑热钱。因此,这样一股政策视野之外的力量,在政策体制内的搅动往往直接导致政策失灵。

在2008年,热钱的大量涌入,使我国暴露于输入性货币危机的风险也有所加大,这对货币危机的爆发无疑似雪上加霜。

首先是存款或M2受到热钱流入影响走高。据统计,5月份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19.6%,较4月17.7%大幅提高1.9个百分点,也是2006年5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增速。

专家分析,资本市场疲弱,房地产观望气氛浓厚等因素导致资金回流银行,可能是主要的原因。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2007年末以来愈演愈烈的外汇大量流入现象,可能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存款量。另外,专家认为,地震导致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多等引致基础货币扩张和5月信贷同比多增导致货币乘数扩张,是推动M2反弹的两大因素。

其次是热钱吹胀,出口数据超预期。据统计,在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8.1%,比4月份21.8%大幅反弹6.3个百分点,增速为2007年3月以来第四高位。专家认为,5月份较高的出口增速并不足以改变政府2008年对出口前景的预期。

针对我国现行情况,金融专家指出,为避免外汇继续大量流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应立即不动声色地加强外汇流动“双边管理”,既加强流入管制,同时相应强化流出管制。

专家认为,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往往发生在资本流出放开、从而带来外汇大量流入之后。因为流出风险的降低往往鼓励了危机前的外汇流入。虽然在资本管制是否有效问题上依然存在争议,但加强管理无疑大大增强了投机资本预期的不确定性,由此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投机动机。

2008年6月,专家发出警告称,尽管目前对于热钱的所有研究均为理论估值,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大量热钱并已形成对我国货币安全的隐患。

中国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由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显露出金融脆弱性的强烈征兆,这使得中国也面临货币性危机风险。为了化解风险,中国政府应该从关注“热钱”规模转变为更关注“热钱”方向,从而有备无患。

鲁政委指出,受“原罪理论”和“归类逻辑”影响,个别新兴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往往很快就会传染给在其他新兴国家。而当前阿根廷、越南、韩国已经显露出金融脆弱性的强烈征兆。

2008年4月26日,为应付美元抢购潮,阿根廷央行单日抛售3亿美元储备,创6年之最。

2008年5月17日,越南央行将利率大幅调高3.25个百分点,由8.75%升至12.0%,而越南4月份通胀高达21.4%;而1998年以来,越南经常项目一直是逆差,且由1998年1月1.8亿美元扩大到了2008年4月的111.0亿美元,10年间扩大了61倍。

2008年5月21日,韩元兑美元跌至两年来低点,韩国政府入市干预,买入了价值达5亿美元的韩元。

鲁政委说,而2008年4月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出现近年罕见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无疑也在敲响货币危机爆发的警钟。

他介绍说,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原罪理论”是最经常被援引、并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广泛认同的。所谓“原罪理论”,是指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这一先天不足即存在“原罪”,所以金融市场极其落后,由此也就无法应付较为剧烈的外部冲击。这种“原罪”特征是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共性。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传染过程中的“归类逻辑”:一旦货币危机首先在A国出现,那么,在本来经济形势依然不错的B国投资者就会马上幡然醒悟,迅速撤出投资。正是这样的危机传导逻辑和链条,在上世纪80~90年代导致从拉美到东南亚再到俄罗斯接连发生了范围广泛的金融危机。而2008年阿根廷、越南、韩国等国家显露出来的金融脆弱性是货币危机爆发前的征兆。

鲁政委表示,鉴于中国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强对“热钱”监管,但监管重点应该从本来就纠缠不清的“热钱”规模上,转向关注“热钱”方向。

鲁政委认为,“热钱”统计上存在太多误差性因素,例如:央行与中投公司的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转账;银行以外汇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金额和时间;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货币资产的价值波动调整记账原则;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是否计入当期外汇储备余额等等。并且在正常公布的统计数据中,也难以区分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等正常统计数据中到底存在多少“热钱”流入的虚假成分。从而致使非法流入的外汇具体数额就更难以获得。

鲁政委表示,实际上“热钱”方向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因为,一旦“热钱”流出动力强于“热钱”流进动力、且货币当局并未及时察觉并采取必要措施,就可能诱发货币危机。

作为货币风险防范的第一步,鲁政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中国政府应当强化当前的外汇监测体系,做到对外汇流向异动及早察觉。

第二,注意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可逆性。正如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泰勒尔在总结新兴市场危机时所指出的:这些国家的危机“总是出现在金融自由化和较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之后,尤其是解除对资本流出的控制导致大规模和快速的资本流入”。因此,当前在面临外汇过度流入困扰、从而采取措施努力促使外汇流出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必要时政策和制度的可逆性问题。

第三,努力打破“归类”思维定势。在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的国际传染初期,“归类逻辑”起到了支配性作用。应当逐步采取措施,让市场更多了解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质,以便阻断其传导链条。

第四,应密切监测新情况,保持理性政策态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宏观调控已进入到当前阶段,务必应当强化对经济中新情况的监测,充分读取其中的信息,保持政策操作的适时适度和充分的灵活性。从趋势上讲,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始终是稳定一国货币和金融体系最根本的要件之一。

5.全球热钱豪赌亚洲货币升值

受美国经济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放缓,商品市场降温,全球股市经历调整,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避险倾向上升。在此时期,蠢蠢欲动的国际资本不得不寻求避风港和长期投资机会。于是,全球大量的资金开始投入亚洲市场,对亚洲地区货币全面升值的预期日益高涨,买入亚洲货币和亚洲各国的资产。

而作为亚洲货币升值的核心和焦点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牵动各方的神经,投资者在将大量资金投入亚洲国家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并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亚洲地区货币的升值以提升资产的价值,投资者大量买入亚洲货币,他们预期亚洲国家的本币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值。

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国际热钱比较青睐中国市场,这首先与人民币升值息息相关。在2007年12月,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5日,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已达10.7%,2007年的升幅则达到6.59%,而自17日以来的短短6个交易日中人民币中间价的上升幅度则达到了0.72%。

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更是飙升,在1月份,仅前8个交易日就4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由此可见,在2007年底2008年初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升值趋势日益明显,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商务部公布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出现惊人的增速。

商务部2008年4月份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FDI金额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其中,1月FDI金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2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109.78%。一月份FDI同比翻番的增速,当中不乏国际游资的身影。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说:“中国市场的热钱增长速度非常快,可见现在国际资本豪赌人民币升值,赌中美利差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红利,以及对中国资产升值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红利。”

“除了人民币汇率强烈的升值预期之外,美国次级债危机造成美国市场短期波动加剧,使得热钱短期内进入中国等新兴市场进行套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分析师谭雅玲说。

冲着升值以及进入相对安全的经济体是人民币吸引国际资金的主要动因。就连国际著名的投资家罗杰斯也表示出对人民币的极大兴趣,罗杰斯说:“与美元、港元相比,人民币应该是最主要的可投资货币之一。”

人民币升值使外资抄底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叫嚣声不绝。荷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ING)成立了新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部分资金将投向于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瑞银集团则与金地集团签订协议成立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

而在股市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资本市场走出了相反的方向。谭雅玲认为,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牛市高涨之后,从2007年10月份开始出现了半年多的低糜状况,超出了市场预料。

“人民币升值应该来说对股市有利好刺激,但是人民币在快速升值,A股指数在往下走,那这就不正常了。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没有变,企业和上市公司业绩也没有出现大幅度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热钱!投机的因素在中国板块运作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谭雅玲认为。

“在投资者信心稳定的情况下,流入的钱越多,对资产价格会起支持作用。可是要看到,虽然现在国内流动性在增加,但投资者信心跌得更厉害,有钱进来并不见得会推高股市指数。”沈明高持不同看法,但他也承认,“一旦投资者信心稳定下来,反弹就会比较强烈”。

谭雅玲说:“亚洲货币的升值正呈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据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相对美元表现最为突出的10种货币中将有9种来自亚洲。例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破7元,这是1993年以来首次突破7元这一重要的整数关口,新加坡元兑美元创出历史新高、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汇率接近10年来最高水平。此外,追随美元兑亚洲货币汇率跌势,美元兑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等亚洲地区货币持续走软。

“很多东南亚国家货币处于上升通道,一些货币比如美元/泰铢汇率与1997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当。”中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基于此,买入亚洲货币和亚洲各国的资产受到因美元贬值和次级债危机影响而短期内离开美国市场的国际资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