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一提起玻尔家族,丹麦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噢!真了不起,有天花板那么高呢。”
“有天花板那么高”,这本来是丹麦人在形容心地慈爱又聪明能干的人家时常用的一句高度赞扬的话。当这个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尼尔斯·玻尔出现后,又使这句赞扬话更加有名了。
尼尔斯·玻尔的祖父老玻尔曾担任过波尔霍姆岛上语法学校的校长。由于他学识渊博又为人和善,成为当地最受尊敬的长者。老玻尔十分珍视他所得到的一切,又小心翼翼地传给了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玻尔,即尼尔斯·玻尔的父亲。
克里斯蒂安果然不负重望,成功地当上了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他可不是一个只会戴着夹鼻眼镜教训人的教授,他的爱好相当广泛,有物理学、化学、哲学、社会学,同时,他也是学校的足球健将,是他创建了丹麦的“大学足球俱乐部”。这位潇洒又活跃的教授很快成了哥本哈根大学最受学生崇拜的教授之一。
在克里斯蒂安的学生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引起了教授的格外重视,她是丹麦大银行家的女儿,生得温柔美丽又高贵大方,后来她成了尼尔斯·玻尔的母亲,她的名字叫爱伦·艾德勒。
1885年10月7日,天气格外晴好,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幢高大豪华的公馆里,随着一声婴孩的嘹亮啼哭,尼尔斯·玻尔降生在这个幸福的家庭。虽然他不是这个家庭里的第一个孩子(因为尼尔斯有一个姐姐),但却一点儿也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百般宠爱。
两年后,尼尔斯又有了一个弟弟海拉德。兄弟俩从小就亲密无间,长大后尼尔斯在物理学方面,海拉德在数学方面双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情谊也和他们的年龄一样有增无减,一直保持到逝世。
克里斯蒂安·玻尔是位十分称职的父亲,兄弟俩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位充满智慧和慈爱的父亲的关怀与培养。
克里斯蒂安喜爱足球运动,并从中获得许多益处。他也希望孩子们能懂得这些,所以,每次去足球场地,都要带上这对形影不离的小哥俩。
有一次,小尼尔斯奔跑过猛,“啊!”的一声跌倒在地,膝盖渗出了条条血痕。见到血,尼尔斯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克里斯蒂安并不急于扶起孩子,他一边带球,一边高声叫着:
“尼尔斯,快过来!我的球就要进门了!”
听说胜利在望,尼尔斯陡然精神倍增,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顾不上拍一下身上的泥土,便飞快地跑向球门……
回到家中,爸爸问他:“腿还疼吗?”尼尔斯笑了笑,又摇摇头,为自己刚才不够勇敢的表现感到羞愧。
激烈的足球运动使尼尔斯开始领悟到,战胜困难的唯一法宝便是坚强的意志。这种感悟成了他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真理。
克里斯蒂安的孩子们也很喜欢爸爸,有什么事都免不了要和爸爸诉说。
在一次手工课上,尼尔斯要给海拉德搭一个木偶戏台,可是教师却不许他拿回家里去做完,这件事真叫尼尔斯大伤脑筋。
爸爸听说后,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给孩子们搭了个工作台,买来各式小工具,还亲手教他们怎样干活。不久,一座新的木偶戏台就在父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从此,尼尔斯很快迷上了摆弄各种工具,家里的钟表不知让他拆卸过多少次。有一天,家里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坏了,尼尔斯自告奋勇来修理,他迅速地拆开了车子,怎么再把它装配上呢?全家人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最后还是父亲坚持说:
“让这孩子自己来搞吧,他知道该怎么办。”
经过对一些关键部件的仔细研究,几乎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尼尔斯成功地将飞轮装配好了。通过这件事,尼尔斯感到了集体工作的乐趣。
在这样一个充满挚爱的家庭里,孩子们的哲学与科学思想也在不断的积累中,因为克里斯蒂安·玻尔教授当时已是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的院士,他除了搞科学研究之外,还很善于结交一些学者名流,常和他们在一起探讨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之类的问题。每当他们在克里斯蒂安·玻尔教授家聚会时,孩子们被允许坐在餐厅里旁听。
细心的尼尔斯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对严肃的课题要进行认真的考虑,而讨论乃是求知过程中澄清观念、统一认识的手段。
虽说少年时代的尼尔斯各方面成长都十分顺利,但有一件烦心的事也常困扰着他,那就是写作文。
尼尔斯在伽莫霍姆学校学习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只有作文例外。按照学校的要求,一篇文章总要先有一段引子,最后还要有个正式的结尾,这种死板的要求一点儿也不合小尼尔斯的口味。
这不是他当时的思维方式,也不是他以后的思维方式,他总是喜欢开门见山,一气呵成。
有一次,老师叫他写一篇题为“自然力在家庭中的应用”的文章。这个题目即使是对这位未来的大科学家来说,分量也是过重了。尼尔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出这种讨厌的题目,于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他愤然地写道:“我们家里不用自然力。”
和弟弟海拉德的敏锐机智比起来,尼尔斯总显得直率而拘泥,因此,许多人认为,海拉德比他的哥哥更有前途,但他的父亲却向一位朋友坦诚地说:“我不认为尼尔斯的前途不如海拉德,因为他总是与众不同的。”
克里斯蒂安·玻尔教授果然是一语中的。尼尔斯后来用他“与众不同”的智慧和才能证实了父亲的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