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29295700000124

第124章 长干行(其二)

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赏析]

上篇分析了崔颢《长干行》组诗的内容,结论是这组组诗并非专写爱情方面,而只是写水乡劳动者舟上生活的片断,现在再结合文字作更深一层的探究。

第一首先用倒置手法,将女子的发问放在诗的前两句(还有一句是末句),而原为第三句的内容本该置于诗的开头,这样才符合情理。这首诗是说某女子独自行舟于外,因考虑返回时恐有风浪相阻,便想结识一位同伴共行,但四顾周围,又无其他女子驾舟,所以只好壮着胆子停下来向一男子发问。首句是女子要问的中心内容,次句立即以“妾住在横塘”续上,是希望男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毫不遮掩地说出自己的乡贯,而其目的则是末句所谓的希望对方是同乡人。因为只有同乡人才能结伴同归。诗中的这位女主人公,大概是一位水上行舟生涯并不长、缺乏与风浪搏斗经验的年轻女子。她现在面临着困难,因此便有求于他人。但她又不肯明说,只好用套近乎的办法去同一男子拉话,希望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看来,这位少女真是一位既聪明而又擅长“外交辞令”的人。

第二首则是依顺序而写,四句诗均是男子的答辞。他的回答也十分巧妙,大概是看出了女子的心思,是想约他同行,但由于害怕人多嘴杂,惹人议论,故不敢与女子同行(见第四首内容),所以便绕着圈子同她说话。前三句从语意上看,那位男子还没有明确表态,似乎很有可能同意女子的请求。因为他说自己家居近水,来往江上,看来是一位熟悉江行的老手了。而且他又承认自己是住在离横塘不远的长干,那就是等于承认自己同对方是乡邻。照道理说,以下续接的便是可以结伴而行的话语。但诗人偏偏让他说“生小不相识”,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即你我虽是同乡,但自小互不相识,更谈不上有什么交往了,所以你往下的话就别说了。这就是这位男子的巧妙答辞,其目的是不想与女子同行,但又不忍心一下子拒绝,故先作一些让步性的答辞,给女子一点儿安慰,然后再轻轻一点,说自小不识。既然不是熟人,一切便无须再说了。所以看来这位男子比女子更聪明,更擅长言辞,也更能揣摩对方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