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29295700000054

第54章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干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是作者第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杜甫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我们从这首诗中,就可略见一斑。

诗一发端,便以浓墨重笔生动描绘出车喧马嘶,行人匆匆,相送亲人时的奔跑、牵衣、顿足和嚎哭,弄得烟尘滚滚,哀声不绝,场面凄惨之极。语言虽然通俗,气氛则十分悲哀,实在使人触目而惊心,闻声而感泣,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接着诗人通过问答方式,直接倾述拉兵征夫给成千上万个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由于国家频繁征兵,致使百姓15岁时应征,40岁时才侥幸回还。可是回来不久,又被拉去戍边。而在“边庭流血成海水”的残酷战争中,数以万计的征夫及其“爷娘妻子”们的和平安定生活,却全被葬送于“武皇开边意未已”之上了。由此可见,唐朝君主的开边政策,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壮丁们纷纷捐躯沙场,还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华山以东的广大农村,荆棘遍地,田园荒废,人烟萧条,满目凄凉。诗人在申述役夫之痛苦中又兼叙妇幼老弱的灾难,在描绘秦中惨状的同时又推及到全国各地。这样,不仅高度概括了民生凋敝的现状,而且还使得诗意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这首诗不仅融注了巨大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作为一首叙事诗,诗人为避免冗长呆板,在叙述次序和手法上作了精心巧妙的安排,从而收到了参差变化、开合自如的艺术效果。诗人先置送别场面于发端,不仅先声夺人、撼人心魄,而且为征夫的血泪控诉作出有力的铺垫。接着便通过行人的述说,揭示开篇悲剧气氛形成的原因。并用“未休关西卒”呼应“武皇开边意未已”;“租税从何出”回应“千村万落生荆杞”;最后用鬼哭照应开头的人哭。从而使得全诗叙事紧凑,结构跌宕,开合自如,纡曲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