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29308300000022

第22章 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2)

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也同样美丽。

美国人霍特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顿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霍特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霍特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霍特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只是为了维护我们心目中一种虚幻的纯洁和躲避政治上的禁忌,我们才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霍特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自幻,所以他把人类长期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许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我们正在一起吃晚饭,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值班医生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我的医生朋友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我也随他一同赶到医院。

来到医院,见到伤者吓了我一跳,原来伤者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他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像快要死了,我见到他的样子,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我想:“这个人还能救得活吗?”不料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这时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马上就会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抬到了手术室,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朋友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我便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以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那么你不是在说谎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谎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感到很为难。”我的朋友接着告诉我,“我认为圆谎是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哇,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会当场就死去。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为了伤者好,所以医生为了救患者的病不得不说谎。”第二天,我打电话向他询问伤者的情形,幸运的是伤者逃过了死亡的一关。如果按常理看医生的说谎,显然委屈了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谎反而于事有益。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假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致于落空,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罪恶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假话说好。说假话有三条规则:

其一,真实假话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用模糊的语言,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其二,合情合理。这是假话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假话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在这假话里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其三,必须。这是指许多假话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饰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饰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我们说假话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争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当我们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说假话,我敢肯定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非凡魅力。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假话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这就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假话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7.不要随便揽责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古人为官的一条方圆之道。不是你的专业自然不该你管,你也就不应该管。你不在那个职位,管了也防碍别人,费力不讨好,说白了就是没事惹事。

我们常听到别人漫不经心地说:“有事我负责!”像这种随便把“负责”二字挂在嘴上的人是没有“心机”的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人。出了事情,责任谁都能付,但谁也付不起。

责任也是有限度的。不是从一开始就随随便便地表示负责到底才是有责任感,而是负自己该负的责任才对。

“责任感”是一种称赞的话,重点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责任,而是感受责任,所以不是只要说愿意负责的话就可以了,而是要亲自感受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拍胸脯来表示愿意负责,却没有顾虑到现实的后果。

责任并不似权利义务那么具有强制性,它的道德含意比较强,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约束力。

然而,在人交往时,彼此会不经意地在对方的身上加诸太多责任。在工作上,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担负一些公事上的责任。有时候当工作没有成绩时,即使并不是自己的过失,仍然得负起连带责任。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要负起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请托,为了达成任务所尽的力就是负责。

与人交往的责任,就是只要彼此尽了力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非得要求自己或对方奉献出所有的金钱及时间,不能从别人那里要求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身为现代人,于公要对公司负责,于私要对家庭负责,如果为了对朋友负责而伤害了其中之一,那就失去了交朋友原来的意义。

做买卖也好,交朋友也好,本来就是以“一诺千金”为彼此的责任,既不需要任何书面保证,也不必找人作保,只要彼此信得过即可。

与人交往时,不要随便地拍胸脯说些不负责的话,而是拿出行动来负责。有“心机”的人向来行在前,言在后。

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不能马上答应,也不能马上拒绝。

假如你马上一口拒绝的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认为你不肯帮助他,甚至你们的关系因此而僵化,说不定以后你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话,尽管别人是有能力帮助你的,但对方却记起前“仇”以牙还牙。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你已尽职尽力地为他帮忙了。

碰上别人要你帮忙找工作,就不妨这样去做: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历包括毕业于哪间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别人就亲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别人产生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

同时你可以坦率诚恳地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马上拿你的简历去找熟人……过几天你再来好吗?”

几天后,你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有来之时,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去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东门那个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南门那个单位却说要研究研究。”

再过两三天,你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识的人,但却……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尽管你根本没去找那些熟人,但朋友一定对你感激不尽你也不会被别人误解,没有尽到责任。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过关系为他批点出厂价产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动:“好吧,我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即刻询问对方要什么型号,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着按上述步骤,几天后不要等对方走上门你就应该向对方解释,说自己已找过领导,头头很难说话,或者说所有产品别人已全批走了,只能等今后有机会再说。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机会,托你为他购某种型号的产品。请你不要马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应该马上接受对方所给予的用于购买商品的金钱,并坦率表明一定帮他找找,若有的话定帮买回来。然后,在出差地点再给对方去个电话或电报,说你走完了几家大商场都没有发现那种型号的产品等。

要想方圆做人,必须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无本万利的人情债,这也是有“心机”的人的常用伏笔。

但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尔为之作为应急之法。经常为之,定会露出破绽,遭人指责。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常常听见甲埋怨乙,说:“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实上,乙虽然可能答应过甲,但那不过是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往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到了,甚至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但是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人注意当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能自拔的错误。”承诺就是要揽责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只会令你失信于人,形象大大受损。

帮助别人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量力而行。不看清自己的实力,什么事都说“我能行”与一个莽汉没有什么区别。你要为你所说出的话负责,就必须“三思而后言”。

8.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人要方圆有道,就必须讲究一点“心机”。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探讨的课题。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但一枚小小的铜钱却将一切变得那样简洁,那样明白。

先说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个理在中国好像已流传了上千年。

中国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

每一个行当都有自己绝不可逾越的行规。比如说做官就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八不得”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一样。如果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以权谋私或权钱演变,那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当不长了。

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个“诚”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诚行天下,以诚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韩国因商业楼倒塌而产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便是因为韩国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楼时偷工减料;像中国生产鳖精厂家的秘密彻底被揭露,是因为生产鳖精的厂家生产的竟是没有鳖的鳖精,为此他们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学问信奉的是一个“实”字。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那些虚假的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