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端康成
成群结队迁居的朝鲜人,行走在七月间的白花花的山上。走到望见海的时候,大家已经劳顿不堪了。
他们修筑了山的公路。约莫七十个筑路工人,经过三年的劳动,把一条新路一直拓延至山峰。山巅的对面,是属于不同的承包商,他们还没能获得工作。
拂晓时分,妇女们从山村出发。一走到看见海,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色苍白得象一张白纸,她已累得精疲力尽了。
“肚子痛,走不动了。”
“尽给人家找麻烦。稍歇一会儿,随后跟男工一赶一来吧!”
“大伙随后会来吗?”
“会来的,会象长河川一样过来的。”
说说笑笑的妇女背背行李和包袱,向大海的方向走下山去了。
姑娘卸下包袱,蹲在草地上。
约莫十个筑路工打姑娘的面前走过。
“喂,怎么啦?”
“后边还会有人来吗?”
“会有人来的。”
“我肚子痛,随后就走。”
一看见夏天的海,姑娘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夏蝉的啁啾直渗体内。筑路工各按说好的时间三五成群地离开了山村,他们打姑娘面前走过的时候,都打了声招呼。姑娘回答了同样的话。
“喂,怎么啦?”
“后边还会有人来吧?”
“会有人来的。”
一年轻的筑路工独自背着一个大柳条包,从杉林甲走了出求。
“唷,为什么哭了?”
“后边还会有人来吗?”
“不会有人来了。我有意留在最后,同那女子惜别之后才来的。”
“真的不会再有人来了吗?”
“不会再有人来了。”
“真的吗?”
“喂,别哭呀。你怎么啦?”
筑路工在姑娘身边坐了下来。
“肚子痛,走不动了。”
“是吗,我抱着你走。我们做夫妻吧。”
“不!……我父亲说过,不要在我被杀的国土上结婚。不要嫁给到日本来的家伙。要嫁人,回朝鲜去嫁。”
“嗯。所以你父亲才那样惨死,瞧瞧你的衣衫。”
“这个吗?”姑娘低头瞧了瞧自己身上穿着的秋草花纹单和服。
“是人家送的。我多么想得到火车票钱和朝鲜服啊!”
“那柳条包里装着什么?”
“锅和碗。”
“我们做夫妻吧。”
“不会再有人来了吗?”
“我是最后一个了。嘿,就是再等上三年也不会再有朝鲜人打这条路经过啦。”
“真是没有人来了吗?”
“不愿和我做夫妻吧。你不是走不了吗?我可要走啦。”
“真的谁也不会来了吗?”
“是啊,就听我的吧。”
“啊!”
“好吧。”
筑路工搂抱着姑娘的肩膀站了起来。两人背起老大的行囊。
“真的谁也不会来了吗?”
“真罗嗦!”
“把我带走吧,别让我看见海。”
川端康成(1899—1972年),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日本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出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家庭,从孩提时起就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日本文学。二十七岁以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名噪文坛。初期醉心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推崇英美“意识流”小说。曾任日本笔会会长,国际笔会副会长,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过巨大贡献。他因在《雪国》、《千只鹤》、《古都》等小说中“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从道德、伦理、文化意识等方面表现了日本的传统,起到沟通东西方精神交流的桥梁作用,而获得1968年尼诺贝尔文学奖金。1972年,川端康成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