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29331400000008

第8章 报告请示批复(1)

报告、请示是上行文,而批复则是上级有关部门接到下级请示事项时给予答复使用的公文。这里主要谈一下报告、请示在写作上的几点共同要求。

第一,用具体的事实和确凿的材料行文。报告、请示要求用事实说话,道理一般讲得较少。如果事实讲得较少,而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讲得过多。那么,上级机关想了解的情况很少,甚至没有,则失去了处理问题、指导工作、做出决定、制定政策的依据。报告、请示的材料必须具体和确凿,如果言过其实、以偏概全、弄虚作假、混淆上级领导视听,将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第二,从材料中引出观点。报告、请示的观点要从调查得到的具体材料和确凿的数据中引申提炼出来。有什么样的情况,就发表什么样的看法;有什么样的材料,就得出什么样的观点;有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就提出什么样的请求。而不能“主题先行”,先定调子,再去找材料;或者先按照上级的有关“意图”立意,然后再照着已定的观点找材料,敷衍成文,否则,将会失去报请性公文应有的价值。

第三,以概括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报告、请示既然要以具体的事实和确凿的数据行文,那么就要求把有关事实叙述得清楚明白。这种清楚明白不是流水账式地罗列材料,而是概括的,叙说明晰即可。从这一点来看,报请性公文带有点说明的性质。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报告、请示的主要材料是经过调查而来的具体事实和确凿数据,它们和群众的活动联系比较密切,而且又以概括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这类公文可以写得通俗和生动一些。这个特点在报告中较为突出。

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在传播经验、提供信息、辅助决策、反馈结果、凭证备查等方面,报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报告的使用范围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送交文件或物件、回答上级机关或领导的询问事项等等,有时也使用报告。报告一般以单位名义行文,有时单位负责人也可以个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二、报告的特点

1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

2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笔法。

3转化性。有的报告由于反映的情况重要,提出的建议合理,经验做法有创造性,对面上的工作有指导意义,则可能被上级批转。这样一来,原报告便作为批转性通知的附件,其报告的内容也就成为供参照执行的指导性的下行公文了。

三、报告的写作

报告有多种类型,按照内容和作用划分,有呈报性和呈转性两大类;按内容含量分,有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类;按时间分,有定期和不定期两大类等等。下面主要分析呈报性和呈转性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呈报性报告

这类报告只是呈报上级阅知,不要求上级批转,它以汇报工作,反映有关情况,答复上级询问为主要内容。因呈报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以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检查报告、送文送物报告等。

1综合报告

标题。由“时间概念”加上“工作情况综合报告”字样组成,如《一九九五年工作情况综合报告》。

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即把一定时间内各个方面工作总的情况(包括工作依据、目的、总的行动和对整个工作的估价等)做一个概述。然后用一句过渡语,如“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请参考”或“现将……事故处理情况汇报如下,请审查”等等。报告的过渡语必须写,过渡语后面点句号或冒号。

主体,即报告的核心,要就客方面工作的主要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效果)进行说明,可并列设计段落,安排结构,每一个大的段落表述一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表述时还要尽量使用数字和概括性的材料进行说明,但要做到言简意赅。

结尾,要具体写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意见。但这部分内容不易写得过多,以免喧宾夺主。最后用“特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出”等用语结束全文。

也有的综合报告将全部工作综合后,分为情况概述、成绩、问题或困难,今后工作意见几大部分来写。这种结构方式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运用不好会使人感到空洞抽象。

综合报告的难度在“综合”二字上。综合好各方面的情况,并容之于有限的篇幅之中,是不容易的,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突出重点。报告各方面工作情况不能平均用力,每次报告应有所侧重。所谓重点,就是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与中心工作,或是本地区、本部门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或是具有共同倾向性的问题。

第二,做好综合分析。首先要把工作中各方面的成绩、经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等材料择要地综合起来,而后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真分析,从中提炼出能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东西,找出能指导一般的规律。

第三,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点是指典型材料、重点材料,面是指概括性的情况、一般材料。只有点没有面,内容就显得零碎;只有面没有点,内容就平板干瘪,缺乏深度。点面结合,才能使内容具体而不空泛,有说明力。

2专题报告

标题。由事由加上“情况报告”或“报告”字样组成。如《关于商业仓储部门承担土地税问题的报告》。

正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结构。或“情况、问题、打算”,这种形式适用于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或“情况、经验、不足”(简略说明一下不足,指出今后如何克服),这种形式适用于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

情况,包括开展和进行某一专项工作的依据、工作的大体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等。

经验,包括完成某一工作所采取的主要做法或取得的经验,可分条进行陈述。写经验体会,应基于对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把其中带有指导性、规律性的东西加以归纳、提炼,使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但是总结经验要从实际出发,有几条写几条,不要勉强拼凑成一、二、三。

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问题讲清楚,避免主次不分、轻重不辨。若是专题工作报告,对问题的表述应当力求具体、深刻;如果是以汇报经验为主的专题报告,问题可做概述。

今后的意见,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去写,与问题相呼应。这部分内容要明确、措施要得当,方法要行之有效。如果是专题工作经验报告,下一步的打算只须原则地说一说。

在专题报告中,还有一种专用于向上级反映实际工作中某些突出问题的报告,诸如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严重灾害情况、新政策出台后社会各阶层的反映情况等。这种以反映情况为主的报告通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一般要写明时间、地点、事项、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或建议。其重点是事项目前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其他应简要交待。

结尾。报告的结尾通常要写上几句结语,如“请审核”、“请查收”、“请审查”等等。使用结语要明确、肯定,注意分寸。关于方针、政策方面的报告,结语多用“请审查”;关于财经、物资方面的报告,多用“请审核”;关于情况的报告,多用“特此报告”。

3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实属专题报告,它具有一般专题报告的写法要求,但其正文内容与一般专题报告又有所不同。它的正文要求写出情况(即犯错误事情的梗概)、原因(发生错误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责任(先写出造成错误的主要责任在哪儿、为什么,然后写出其他责任者)、处理情况及今后意见(已做出处理的应写明处理情况,尚未处理的要提出今后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可分责任大小、问题轻重分别写明。处理意见不仅包括对当事者的处理,也包括改进工作、堵塞漏洞的措施和打算。

(二)呈转性报告

这类报告是某些业务主管机关或部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在一定范围需要做出处理安排的事项,向上级机关汇报并请求批转有关部门参考或执行的报告。

呈转性报告工作情况的叙述部分一般只是大概写,不做细说,重点是分析出问题,列出具体的要求、意见、办法,以便有关方面办理。这类报告一经上级机关批转,便带有指示和决定的性质,有关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写这类报告,事先要替上级拟好批语,以供参考。

这类报告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开头。概述开展某项工作的依据、背景和主要目的,常用“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等过渡语转入正文主体。这部分内容要简洁扼要,力戒冗长繁杂。

主体。具体阐述所安排处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措施和方法。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一般采用分条式写法。这部分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行文要详细具体,遣词造句要确切明了,以便有关单位执行。

结尾。常用“请批转”、“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结语。

四、报告写作注意的问题

1情况要属实。写报告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关材料要进行鉴定,核实,不能有丝毫的虚假。

2报告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要有时效概念,这样才能使上级机关迅速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否则,事过境迁,再向上级报告,不仅失掉了报告的意义,而且也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3中心要明确。报告的内容要主次分明、针对性强,要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切忌漫无边际,不分巨细,冗长繁琐,淹没主题,使受文者不得其要旨。要使中心明确,还要注意“一文一事”的原则。除综合报告外,一定要坚持“一文一题”的制度。专题报告,更要做到专题专写。

4条理要清楚。有些比较复杂的报告,正文内容安排上要合理。谁先、谁后,分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几个层次,要巧妙设计。不能忽东忽西,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

5要提供新情况。要为上级机关提供更多的新信息,就要在工作实际中注意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

6报告、请示务必分开。这个问题后文将有所说明。

请示

请示是就有关问题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上行公文。

一、请示的使用范围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要求请示:

涉及方针、政策界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请求上级给予明确和具体的解释;工作中遇有疑难问题,如何掌握拿不准,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某项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上级给予支持;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而无章可循时;本单位意见分歧、无法统一执行,需上级做出裁决的问题;超出本机关职权处理范围以外的一切事(如机构设置、工作人员的奖惩、人员定编、财政支出、资产购置等);因本单位情况特殊,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要求,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上级规定请示的问题等等。

总之,凡本机关无权决定、无力解决或按规定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都必须向上级请示,而在职权范围内,有能力并有明文规定可办理的事项,一般不必请示。

同一系统、同级单位、同样事项,可联合行文请示;不同系统的单位,请示同样事项,要分别行文。

二、请示的特点

1请示的最大特点是请求性。所谓请求性是指本机关、本部门打算办理某种事情,而自己却无权自行决定,或者无力去做,或者不知应不应该去办,必须请求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之后才可以去办。这种祈请上级机关的特性,就是请示的特点。鉴于这个特点,撰写请示时,应该把请求办理的事情,为什么要办理这件事情,打算如何办理这件事情,请上级批准或批转什么等问题写清楚。

2单一性。一件请示只能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或某一件事项向上级请示,如果请示的是几件事,则必须是与同一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必须是所请示的上级能予一次性批复或解决的。同时一份请示只能主送一个上级主管机关。

3隶属性。下级机关的请示只能按照隶属关系直接向主管机关发文请示,不得向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请示,因为只有具有隶属关系的直接的主管机关才有资格和权力批复。

4紧迫性。一般来说,所请示的问题都是急需办理和解决的,对时间性要求很强,既要求下级机关及时就有关问题向上级请示,也要求上级机关及时地批复。

三、请示的种类

按请示的目的、内容和作用来划分,请示可分为以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