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29340900000040

第40章 立业类(1)

§§§第一节 求业与择业

【杜甫困居长安求职十年】唐玄宗天宝四载,杜甫在山东兖州城东石门跟李白分手,第二年到了长安。他怀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准备参加天宝六载由李林甫主持的进士科试。结果那一年的科举,“布衣之士,无有第者”,李林甫欺蒙唐玄宗李隆基说“野无遗贤”。杜甫也就成了这场骗局的受害者。但杜甫用世的热望强烈,仍继续留在长安,不断地向皇帝和达官贵人们投递诗文,寻求赏识,以取仕进。前后在长安困居达十年之久,经常过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饥饿动即向一句,敝衣何啻悬百结”的屈辱而艰难的生活。天宝十载,唐玄宗举行祀南郊、祠太清宫、享太庙三大礼典,杜甫进献《三大礼赋》,得到唐玄宗些许青睐,命待制集贤院,让宰相考察他的文才,等待考察选用。候选期间,杜甫又向唐玄宗进献《雕赋》、《封西岳赋》等。在进献《雕赋》时,还上表唐玄宗说:我从7岁就开始写作诗赋,至今已有40多年了,作品有1000多篇。如果英明的君王,能够把我从现在卑贱而困苦的处境中提拔起来,那么我在朝廷里的著述写作,虽不敢说超过先秦诸子,有鼓吹六经的成就,但写写沉郁顿挫的涛赋,我可以随时应命,敏捷的程度,扬雄、枚皋之流,我想自己是能够比得上的。“有我这样的人才,陛下能舍得放弃吗?”天宝十三载,终于感动了唐玄宗,任命杜甫为河西尉,但杜甫不愿充当鞭鞑百姓的走卒,没有接受,要求改任。等到第二年秋,终于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事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读杜心解》等

【“陶朱公”范蠡】春秋、战国之交,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经十年生聚后,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洗雪了越国败于会稽的耻辱。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只可同患难,不能同安乐的,就想急流勇退,凭自己从政的经验,去经营商业。越军凯旋,途经太湖,范蠡告辞勾践说:“君王,您好好保重吧,我不再回越国去了。”于是,他就轻装简从,驾一只小船离开了。后来,他改名换姓到了齐国,称鸱夷子皮,到了定陶,又自称朱公。他认为定陶位处全国中心,与各诸侯国的交通便利,是各地商品货物集散交易的场所。于是,他就经营产业,聚积资财,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角逐谋利。他善于识人,所选择的客户。从没有亏负他的。因此,凭着他善于知人、识时的经验,生意就比别人做得好。在19年当中,他的资财有三次达到了1000斤黄金(即黄铜),但每次都分散接济了贫苦的朋友及其子弟。后来,他年老体衰了,就将生意交给子孙们去做,生意做得更大,获利更多,便成了亿万富翁。所以,谈起富翁,人们都推称“陶朱公”。■/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予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利、,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聪明的爱迪生】爱迪生年轻时醉心于各种科学实验,很少注意自己的衣着、容貌的整洁。他找工作时,雇主们见到他不修边幅的样子,都不愿录他。后来,他给波士顿“西方联盟公司”写一封求职信。公司负责人大概看重了信上漂亮的字体,便回信答应给爱迪生一个报务员的工作,爱迪生报道时,负责人一见来人,就后悔自己不该轻率地答应给爱迪生一个工作,但又说不出口。他想出了一个点子,叫爱迪生本人自动放弃报务员的工作。于是,对爱迪生说,凡是前来求职的人均需经过考核,要测试他抄收纽约发来的电报。考试开始了,纽约的报文来了,发过来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来,公司负责人预先跟纽约报务人员打了招呼,要他同最快的速度发报,故意刁难爱迪生。爱迪生马上看穿了他们玩的花招,十分沉着。爱迪生发报抄报的技术是高超的,虽然他只学习了12个晚上,但报务水平已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于是,他就用比纽约那位“考官”快得多的速度发了个电报:“来吧,伙计,千万不要睡觉。快抄!”纽约那位“考官”手忙脚乱,终于服输。这场考试的策划者也只好承认失败。爱迪生不但获得了那份工作,而且赢得了“西方联盟公司”最佳报务员的称号。■/摘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古今中外》第26辑

【马克·吐温6年还清债款】1884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与他的亲戚开办查理·威柏斯特公司,经营图书出版业务。但马克·吐温并不善于经营,1894年公司就破产了,所有的物品都抵了债,最后只剩下了一只火炉。他的朋友罗杰斯是一家油料公司老板,愿意帮他偿还55%的债务。另外,马克·吐温因为拥有广大读者,所以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和银行支票,也跟着蜂涌而至。人们纷纷解囊相助,但马克·吐温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坚持自己还债。他周游欧美列国,发表演说,积攒报酬,6年之后,终于如数还清债款。■/摘自《扬子晚报》1993年8月19日

【巴尔扎克为还债发奋写作】早年的巴尔扎克曾聚集资金搞出版,由于不谙行情,受人欺骗而告破产,欠下了15000法郎的债务。接着他又想在印刷业上碰碰运气,结果,却又惨遭失败。这回他损失了45000法郎。为了还债,巴尔扎克发愤写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巨著从他的如椽巨笔下涎生。但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使他原本铜筋铁骨般的身体渐渐地垮了下来,终于在51岁就去世了。这是很不幸的“悲剧”,但假使当初巴尔扎克经商成功的话,那么世界文学史就不会有《人间喜剧》了。■/摘自《中华周末报》1993年8月15日

§§§第二节 创业与立业

【张弼士的“金奖白兰地”】张弼士,字振勋,广东省大埔县人。青年时出洋从事实业,成为富商,后应清政府招揽回国投资。1872年,清政府派他任雅加达商务领事。有一天,他与荷兰人造访法国领事馆。席间,法国领事款待以葡萄酒。法领事大谈此酒如何名贵,说如用中国烟台等地所产葡萄酿酒,味道当更为香醇。张弼士回国后,专程到烟台考察。这里南山北海,土壤肥沃,水质纯美,气候温润,种植葡萄真是得天独厚。于是,投资数百万元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葡萄种植园五处,选用名贵葡萄一百余种,种植葡萄25万株。他不断进行土壤改良和选育葡萄品种,苦心经营20年,终于成功地酿造了金黄透明、甘醇幽香的美酒。孙中山先生题赠“晶重醴泉”4字,以示嘉勉。1915,年,张弼士以中国实业考察团团长之衔,携带张裕公司所产白兰地,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国际商品大赛,荣获金质奖章。从此,“金奖白兰地”饮誉海内外。■/摘自江苏科技出版社《古今中外》21~30辑合订本

【李石曾的巴黎豆腐公司】1902年,清末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公子李石曾,随驻法公使孙宝琦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他在巴黎学习农业,对大豆的研究很感兴趣。他自己试做豆腐,并向法国人宣传豆制品的营养功能。1909年,他在巴黎成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并从他的故乡河北高阳招聘了一些华工到法国。后来豆腐公司发展到100人,其中有60名是中国工人。这些中国人生产的豆制品还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万国食品展览会”,开始在欧洲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1906年,孙中山来到巴黎,参观了李石曾的豆腐公司,并对他的创业志趣备加赞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由于粮食、牛奶供应紧张,李石曾的中国豆制品成了法国的抢手货。李石曾不单是一个实业家,还是一个同盟会员。他发现来做工的中国同胞大多是文盲,便为他们开办了夜校,让工人白天做工,晚上学习。两年后,工人们不但增长了知识,举止也文明了。他想,如果把这推广到青年学生中,让他们“勤以做工,俭以求学”,以勤工俭学的方式造就大批有用之才,不就可以达到普及教育、振兴实业、改良社会的目的了吗?就这样,豆腐公司引发了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学会等组织的建立,成为李石曾从事勤工俭学运动的经济基础和活动中心,并因此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豆腐公司的工人也就成了我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摘自《民国春秋》1990年第3期

【从雕花匠到企业家】名震全国的农民企业家张果喜,原先是江西省余江县乡下的一个雕花木匠。他自小学得一手高超的雕刻手艺,1973年,卖掉家产,开办了一个家具小工厂,生产雕花箱和其他雕花家具。1978年后,他的家具厂开始兴旺,向日本出口雕花箱和家具。接着又办了个生产佛龛的分厂,向日本出口,并逐渐垄断了日本的市场,一个佛龛在日本能卖1万美元。十几年来,他出口世界各地的木雕制品达2000多种。如今,他已在上海建起一家拥有几千名雕刻好手的世界上最大的木雕联合企业。张果喜生产经营雕花木制品致富后,又兼从事房地产和股票业,“雪球”越滚越大了。除在国内设有3家分厂外,还在日本。美国、德国、泰国、加拿大、香港和台湾等地设有办事处。张果喜最近谨慎地承认,他的家产大概有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达l亿多元。■/摘自《书刊导报》199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