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中小博物馆管理理念创新的思考——以福建泉州市博物馆经营管理理念尝试为例
陈建中
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十三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大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无数光照千秋的文物。为了收藏、研究、展示这些先民留下的遗物,我国自1905年创办的第一家实质性的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得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和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有博物馆已达2300多家,这些博物馆中,除了中央、省级的大型博物馆外,大多是地(市)、县级的中小博物馆。
近年来,我国中小博物馆的发展已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但是,一些地方在博物馆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追求数量多、建筑物大、装修气派等能体现政绩的形象工程,忽视了提高管理质量方面的建设。博物馆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由馆舍、环境、藏品、陈列、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经费支持等因素组成。因此,在增加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还应考虑建成后如何投入使用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达到管理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管理质量是博物馆的生命,管理质量好的博物馆,能提高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对社会的贡献也就大,就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赢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与尊敬。
要提高中小博物馆的管理质量,首先是要办好一个基本展览。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平台。有展览才有场地、资金投入、观众参观、文物研究、文物保护、文物征集、提供服务等一系列博物馆运作的管理工作,博物馆才有生命力,才能为社会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终身教育。其次是要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观众的满意度。第三是要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博物馆成败的关键。博物馆管理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后勤管理、经费管理、安全管理、观众管理等,而至关重要的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又在于管理理念、方法、细节、民主、亲和力等方面的创新。
根据笔者查阅和参观调查资料所获得的信息分析,我国大多数中小博物馆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藏品少。缺乏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无法充实馆藏文物,更谈不上获取珍贵文物,大多只保留以前从考古调查、发掘等渠道获取的文物。
二是人员少。有的馆只有1—2名专职博物馆工作人员,或与其它文化机构合署办公,难以开展博物馆的正常业务工作。
三是馆舍小。有的博物馆只有办公场所,没有举办展览的展示场所,有的是租用、借用临时场所或古建筑。
四是管理理念陈旧。有的管理者仍然采用以前五、六十年代的管理方法,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五是经费少。有的馆一年的业务费还不到2000元。
六是安全系数低。缺乏保安编制和安全保障设施,没有开展业务工作的安全保障。
七是人才缺乏。与外界交流少,难以获得好的资讯。
八是服务水平低。由于人员少,分工不明确,导致没有办法向观众提供必要的服务。
九是有的地方是有钱建馆,没钱陈列开放,成了交钥匙的半拉子工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中小博物馆关门,无法对公众开放。因此,选择21世纪博物馆管理理念已成为目前多数中小博物馆寻找出路、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试从我馆的“经营管理”理念尝试的思考来探讨中国特色中小博物馆管理理念的创新。
二
泉州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市)级博物馆,以前它与多数中小博物馆一样依附文庙,没有发挥博物馆功能所具备的馆舍,办馆条件差。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构建和谐泉州,实现泉州社会的全面发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新馆舍,新馆于2002年9月开工,2005年元旦建成开放。新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现有“泉州历史文化”、“泉州南音·戏曲艺术”等基本陈列。
虽然新馆的建成为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远离市区,市民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极不方便,这给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运作管理好这座博物馆的问题是摆在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开馆之初,我们的定位是建成一个“泉州古代文明的历史再现,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用“等米下锅”的传统管理方式固然不行,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选择了引入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理念,即: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提高观众参观的人气,把“静”的博物馆变“活”。这个“经营管理”不是商业的赢利行为,而是为公共教育服务的文化事业管理行为,不以赢利为目的,讲究成本核算,讲究活力管理实效。下面就“经营管理”理念的尝试介绍如下:
1.扩大藏品来源渠道,不断增加馆藏文物的数量和档次
藏品是衡量博物馆的重要标志。一是在藏品征集过程中,注重培养专业技术骨干,放手让他们独立承担业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有限资金,征集自身发展急需的藏品,两年来共征集藏品近3000件;二是通过与当地的《海峡都市报》联合开展免费鉴宝活动,扩大我馆的社会认知,争取社会捐赠,获社会捐赠文物近500多件;三是积极参与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获取文物。
2.采用各种宣传渠道,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认知度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一是不断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公益性、社会性的宣传活动。先后与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等媒体合作开展文物、陈列展览方面的宣传报导;二是暑假期间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组织回乡大中学生举办“知我泉州、爱我泉州、建设泉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是建设、开通泉州博物馆网站,在网上发布陈列展览、临时展览、展品介绍、服务、交流等信息;四是与《海峡都市报》合作举办“快乐星期天”、“厝边鉴宝”等栏目,市民与“海峡都市报”记者热线联系,限名额,免费获得博物馆的服务;五是抓住商业展览的有利时机,进行宣传;六是印刷宣传折页免费分发;七是与市旅游局联合组织“博物馆之旅”的旅游推介活动。
3.举办各种内容的临时展览,把静态的博物馆搞活
我馆除基本陈列外,还经常举办临时性的公益和商业展览,丰富我馆展示内容。与民间收藏家联合举办“泉州民间收藏展”;与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泉州古代书法展”;与安提瓜籍华人张先生联合举办独具特色的“贝类展”,展品来自世界各地;与“拾研斋”的魏先生联合举办“砚台展”;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图片展;举办“百龙暨古生物化石展”、“中国年画展”、“地改市二十周年摄影展”、“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泉州旅游商品展示会”;与国家民族文化宫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藏传佛教文物展”等。这种利用不同的方式举办临时展览花钱少、效果好。展览多了,人气就旺,原本静态的博物馆在人气的聚集下活了起来。
4.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地方史、古陶瓷、闽台关系史、水下考古等专题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制定奖励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文章;编纂出版反映我市历史、文化风貌的综合性刊物——《泉州文博》第九、十期。加强宣教队伍建设,加强馆际交流,提高宣教人员的知识水平、职业修养水平和讲解能力,提供热情、周到的讲解服务。
5.发挥博物馆的场地作用,不断扩大博物馆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活跃博物馆、方便观众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是积极联系招商,出租场地,开办艺术品商场,在商场设立土特产品、地方工艺品、旅游商品、地方文史资料、书籍等专柜,方便观众选购;二是主动与泉州本地及周边城市如厦门、漳州等各大旅行社取得联系,与他们建成“博物馆之旅”旅游线路,吸引旅行社纷纷带团前来参观。目前,普遍存在的难题是人流量少,商场难以维持,而我馆文化产业带动的成功实施,不仅满足观众需求,更重要的是扩大我市地方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6.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设施
泉州博物馆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方便观众,满足观众需求。博物馆筑建在设计上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为了给观众造就一个舒适幽雅的参观环境,一是注重后勤保障工作,如卫生间的卫生等细小的环节;二是为方便观众与外界联系,如在馆内广场安装多部IC卡电话机;三是强化讲解训练,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讲解队伍,投放电子导览设备,除此之外,我馆还常年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为观众提供讲解和咨询工作;四是开通了博物馆网站,在网上为观众服务;五是办活艺术品商店,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史、学术研究等相关图书资料,满足观众的需求。
7.运用专业优势,培育艺术品收藏市场
我馆充分发挥阵地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到馆内为市民免费鉴宝,通过媒体宣传,让广大市民参与,使市民在学习鉴宝和艺术欣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引进国内外权威机构论证的工艺美术收藏品到我馆展示,从收藏、投资的角度培育泉州艺术品投资市场。
8.寓互动于旅游休闲,活跃博物馆参观的动态氛围
为了活跃历史陈列静态的状况,我馆在每次临时展览的筹划中,尽量考虑与游客、观众进行互动的形式来搞活参观游览活动。如举办大型恐龙展“‘百龙’暨古生物化石展”,我馆首先与《海峡都市报》、《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等媒体合作进行互动宣传,让广大读者参与有奖问答(奖品为参观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宣传的效应,也使展览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此外,还与市教育局联系,在组织学生参观“古生物化石展”的基础上,围绕“与恐龙亲密接触,共有一个地球、善待每一个生命”的主题,联合开展绘画、征文和演讲比赛。
三
发展晚、底子薄、馆舍小、人员少、经费少、藏品分散,但任务重,责任大,担负中国90%以上人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终身教育的重任,这就是中国中小博物馆在社会中所担负的重任,因此,运作管理好这些中小博物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小博物馆的关键。如何运作管理好中国特色的中小博物馆呢?笔者认为:管理者,特别是馆长们首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中小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道路。下面是笔者对创新管理理念的几点思考:
1、要有管理成本核算的理念
在博物馆管理中,要有成本核算的理念。管理成本核算就是要把有限的预算经费搞活,用有限的预算经费管理好自己的博物馆。博物馆的性质是国民爱国主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场所,它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博物馆不能搞独立经营的自收自支单位,要引入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合理安排,用最少的资金办最多的事。
2、要有多办展览、增强活力的理念
展览是增强活力的载体,它直接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它对于市民了解博物馆、政府关心博物馆、社会支持博物馆、企业赞助博物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展览分公益展览和商业展览。公益展览有基本陈列和由政府投入的各种宣传教育性的展览;商业展览主要是市场运作的、能吸引观众的短期展览。博物馆举办展览要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运用市场运作的手法,多方联系,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组织展览,在搞活博物馆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还能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商业展览最为显著。
3、要有树立观众意识、服务创新的理念
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终身教育的场所,观众的多与少是衡量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与坏的重要指标。要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在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后勤服务、环境卫生等细节管理都要以观众为中心,考虑观众所急需的文化精神需求。我们中小博物馆在文物征集、陈列展览方面要着重考虑与地方历史文化相关联的内容,让观众了解自己先民的创业足迹;在宣传教育方面要深入广泛,让广大市民都成为我们的观众,通过参观达到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目的;活动策划安排要讲究系统性和连续性,让观众参观之后还有往下深入的求知欲望,从先民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挖掘出特色的展览来吸引观众;后勤服务要引入市场经营的意识和理念,举办具有地方本土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项目,从最佳的服务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环境卫生管理中,以现代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严格要求,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享受星级管理的服务。“树立观众意识,服务创新理念”的运作既能不断推出新的展览和服务项目,吸引观众,又能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在商业展览中尤为显著。通过各种服务的有效创新,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博物馆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财政预算经费短缺的问题。
总之,“经营管理”是博物馆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虽然近年来我馆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作为一种新理念,它的完善与发展需要反复论证与实践检验。中国现有中小博物馆的比例相当大,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引入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是搞活、建设中国特色中小博物馆的理念创新。以上是我对博物馆管理理念创新的体会,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进一步丰富“经营管理”这一博物馆管理理念的内容,使它更具实用性、科学性和理论性。
(陈建中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