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29362200000008

第8章 谈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王春

长期以来,全国文物系统围绕着如何把博物馆与“两个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多渠道的探索和尝试。如提高陈列展览的可看性,拓展馆际交流合作办展,大力发展博物馆的营销策略等,旨在通过这些措施手段,盘活博物馆内部造血功能,展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博物馆的事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下谈及的多元化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新途径,可能成为博物馆今后发展的主流。

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型展览日益增多,单一博物馆已很难满足不同展览题材的需要,馆际之间藏品资源的相互补充更显得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入到国际合作中。目前国际化的馆际合作如: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与前苏联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之间开展藏品交流合作计划,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补充作用。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俄国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共同创建“古根海姆——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并联合举办了“大师杰作与大师收藏:爱尔米塔什和古根海姆馆藏印象派及早期现代绘画”展览,为两馆今后在艺术、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国内,由于我国博物馆藏品缺乏国际性,有少数博物馆为了开阔当地观众的文化视野,跨国合作,大胆引入国外文物,自己设计、制作后举办展览,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应。有的在当地产生了较强反响,有的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超出了博物馆行业的范畴。如广州艺术博物馆的“18~19世纪羊城风物——美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展”,在当地引起轰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博物馆制造的“文化事件”。由国家博物馆引入的“古代希腊:人与神”展览,是希腊文物首次在中国展出,又正值雅典奥运会期间,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中希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还有不少博物馆注重与兄弟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盘活文物资源,同心协力,精心设计,实施精品战略,推出精品展览,均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京华珍宝耀雅典——北京文物精品赴希腊展出归来汇报展”为北京地区各文博单位合作;“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为上博、故宫、辽博三大馆合作;“魅力洛阳——河洛地区文物考古成果精华展”为河洛地区文博单位合作;广东省博物馆的“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更是聚合了泛珠三角区域11个市区18家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二、实现“互动”雅俗共赏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如何争取观众,让观众有兴趣走进博物馆,在动手参与中发现快乐和进行学习。如北京古代建筑馆现有可拆装的建筑模型和模具几十套,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亲自制作各种钟、铃、小器物等,不仅可以体会亲手劳动的乐趣,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许多科学知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推出了模拟考古发掘、考古小奇兵电子游戏项目。北京市警察博物馆推出了模拟枪战项目,都受到观众的欢迎。

以上博物馆,大多拥有观众参与的动手项目和电子网络、多媒体计算技术的科技互动项目,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实现与展品的互动,从而进一步让观众积极参与,互相讨论、竞争,在游戏中学到了考古、历史、文物等科学知识。互动不仅渗透于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中,还改变了博物馆工作者办展的思路,甚至也为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馆校交流相得益彰

湖北省博物馆为了给“深入校园”这一工作做铺垫,于2002年新年伊始,特地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近20所在汉高校和省教育厅、省团委、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博物馆与高校素质教育”为题,进行座谈。大家纷纷就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素质状况等问题及博物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学校对博物馆的期盼等,各抒己见。通过此次座谈会,增进了湖北省博物馆与在汉高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了日常性的联系,一时各大院校学生纷纷前往博物馆参观学习,在留言簿或来信中或谈观感,或提建议,或请教问题。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由此改变了一些学校多年与博物馆“不相往来”的状况。

南京市博物馆在与学校合作中,各取所需;和农大艺术系合作,学生来博物馆写生;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为博物馆做触摸屏软件;南京师范大学生来馆做藏品卡。此外,馆里还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学生观众在这里可免费上局域网进行查询和学习。馆里自80年代开始举办夏令营,但并不定期,从2002年开始,则年年推出夏令营。其中“音乐之声夏令营”将文物与艺术结合,已先后举办了10多期,深受欢迎。这些举措既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也满足了博物馆的需求。

博物馆则以联谊会的形式,和中学老师建立经常而密切的联系,在学校设立教学基地,指导学生举办展览。作为自收自支单位的南通纺织博物馆,紧密贴近中小学教学,把学生的美术课、语文课安排到博物馆上,不仅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也很可观。该馆在暑期开展“当一天纺织人”活动,学生们可以参观博物馆,学习手工纺纱。许多学校正在努力,试图有所改变。此时,如果博物馆能够走进校园,联合师生举办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的展览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陶冶高尚情操,将具有特殊意义。各级各类不同的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博物馆在学校办活动也不能千篇一律。因此,结合各校每次活动目的和需求,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显得尤为重要。

四、送展下乡投桃报李

近年来,不少地方博物馆在办好基本陈列展览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办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流动展览,深入工厂、部队和农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展下乡”活动,既充实、丰富了“文化下乡”活动的内容,活跃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面,使得观看陈列、展览,接受教育的人数成倍增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自1995年开展“送展下乡”活动以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接待观众人数由以前的每年不过两万人次,上升到现在的每年十余万人次,该馆相继被评为河南省文博系统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送展下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才刚刚起步,就显示了其较强的生命力,这是对博物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闭门自守、坐等观众”模式的大胆改革,是“走出去、请进来”的重要体现,是对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博物馆出现“门庭冷落”现状的强烈抗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随着“送展下乡”活动的不断开展与推广,必将与“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文艺团体下乡”、“送图书下乡”一样,成为“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丰富广大城乡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道德素质,增强其爱国热情,推进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多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动物、植物、古生物、矿物等生物标本38万件,而用于基本陈列展示的不到馆藏的2%,30余万件标本被束之高阁,难与观众见面。该馆在社会需求机遇面前,解放思想,探索博物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思维模式,受商品超市的启发,将这种理念引入自己的业界,率先推出“展览超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市场检验,形成了“叫座”的拳头产品,如展览内容既有本专业的《珍奇贝类》、《世界濒危生物》、《动物公园奥秘》、《恐龙时代》、《世界蝴蝶》、《珍稀海洋动物》、《绿色的魅力》、《中小学生物知识》、《海底之花——珊瑚》、《神奇的湿地》、《中国恐龙与古动物》、《陨石之谜》等,也有拓宽领域的《地球在呼救》、《宇宙与生命》、《基因的故事》、《北京猿人丢失之谜》,更有跨学科的《崇尚科学,拒绝邪教》、《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少男少女》、《预防青少年犯罪》、《艾滋病知识》、《人体奥秘特展》、《优生优育》等20余个专题展览,形成一定规模的“展览超市”,让展览闯市场,使博物馆走向社会,接受市场的检验。

五、虚拟馆网无限空间

随着近年来网络普及率的上升,博物馆上网的现象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个博物馆的网站都有对外宣传、接受建议、展示论文、与公众沟通、发布展品图片以及检索等内容。日本东京的美术馆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术馆已建设了虚拟博物馆,而我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的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已着手尝试建设该系统。若大量利用3D技术、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把许多博物馆连在一起,并实现交互的网上对话,很有意义。这使得人们可以自定某个主题,由系统自动建立一个该主题的博物馆,从而更好地表现教育普及和对外宣传的目的。未来的博物馆网站,会成为不仅从“点”,而且从“面”上接近观众的网站。如果人们在网上对某家博物馆的印象好,就会产生登门亲眼目睹馆藏的欲望。所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传统博物馆增加观众数量,从而带来更加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服务社区互惠互利

博物馆积极融入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文化的塑造,是博物馆实现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目前所说的“社区,”一般包括五层含义,即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所以社区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博物馆本身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它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所在地区可持续的社会协调发展中去。博物馆不仅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当地人民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的提高,参与当地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的塑造,而且要积极参与社区文化的塑造。通过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亲融性,来发挥自己宣传教育的作用,使自身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阵地和宣传、展示本地区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支持北京的申奥活动,除了在宣传橱窗张贴申奥宣传画外,还周密安排和热情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故宫的参观活动。这些都发挥了故宫作为北京主要景观和特殊窗口的作用,也是实现服务社区职能的具体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近水楼台先得月,社区因博物馆之所在而使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博物馆也因社区的发展环境而使功能得以延伸。

七、公办民助绝处逢生

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和“公办公助”等形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行业专长优势,展示各行业和民间收藏事业成就,正确引导民间收藏展示活动,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参与陈列展览宣传活动,使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广泛、更直接地与社会沟通。同时,博物馆掌握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源,减轻自办展览因征集展品资料、展览设计制作、宣传广告等项目费用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在这方面部分地县级博物馆做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如湖南益阳市博物馆与当地民营企业——传统竹艺厂联合对本地竹文化、竹工艺、竹产品和竹艺名家进行调查走访,搜集了一批竹文化史料、实物,精心挑选了该厂创作生产的竹工艺精品和珍藏的咏竹的诗词、对联和著名作家的书画作品,市博物馆协助其进行展览的总体设计和制订陈列方案,并提供了益阳古代竹文化资料图片和近年征集的部分竹质民俗文物作为展品,由竹艺厂出资,博物馆参加制作布展,创办了“益阳竹文化展览馆”。国家和省级报刊、地方电视台及媒体对展览活动均做了专题报道,市直机关、单位、团体、学校都纷纷前来参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博物馆展览的影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各类地县级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把展览办活、办好,使两个效益同步增长,是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体现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尺。

八、合并馆舍盘活资源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必须有自己独到的博物馆文化魅力,在符合博物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各博物馆的吸引力所在。而那种照搬模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博物馆,是公众不需要的,也就是脱离“市场需求”的,当然也是浪费社会资源的。2003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把中国封建社会以前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历史合拢起来展示,从中国社会历史的连续性与规模性全面加强联合,以适应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大国历史展示的要求。国家博物馆在历博、革博两馆的基础上扩大一倍以上,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也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天津博物馆由原来天津历史博物馆与天津艺术博物馆合并,即对天津历史文物与艺术文物的资源进行大整合。整合后的天津博物馆,以其5公顷的宽广园地及丰富的文物艺术品陈列展示,对提升天津城市的文化形象极其有益。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由一种管理模式下生存的博物馆,除了收藏、保管、研究、陈列几个主要业务功能外,很难在拓展业务领域方面有所建树。陈旧的观念和僵化的管理,使一些中小型历史类博物馆从建成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守摊子、看家当的局面。一些博物馆先天不足,五官不全,有的甚至办成了“太太馆”、“养老馆”。这些馆仅仅是挂块牌子而已。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开展,也应努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各项法则,撤消和整合那些毫无业绩的博物馆,不失为重振博物馆雄风的一副良方。优胜劣汰的经济法则,应当同样适用于博物馆这个领域。盘活文物资源,搞好博物馆建设,提高城市甚至国家的文化形象,应该首先讲究的是国家观念、整体观念。这种观念,应不受地域的限制。只有国家从宏观上调控好、把握好,才不致于产生狭隘的地方主义,以致什么事情都一刀切,或扳着不办,一盘散沙,那么,我们将处于封闭的低级的文化状态。

以上事例证明,博物馆与社会联系的渠道并不少,为社会服务的方法也不缺,缺的是博物馆人必须有“换位思考”的诚意,有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真心实意地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的切实行动。

(王春甘肃省庆阳市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