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建筑殿堂
29374200000017

第17章 平遥古城

让我们一起到山西省平遥古城去看一看吧。它位于我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创建,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古城墙。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扩建,到目前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还存在。2004年南门城墙段已经倒塌,而其余大部分都还比较好。明朝和清朝时都对古城墙进行补修过,不过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特点,还是按照明朝初期的形制和构造。古城呈方形,墙高12米左右,古城墙的外表是用砖砌成的,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宽都是4米。古城墙的四周有六道门,东西方向各有两个,南北方向各有一个。东西方向还筑有瓮城,这样一来对防守更加有利。古城共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可以说,平遥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万佛殿屋角斗拱

古城的第二宝便是古城北门外的镇国寺,镇国寺里有个殿叫万佛殿,是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修建的,它是目前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殿内,最珍贵的要数五代时期的彩塑,它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古城的第三宝是城西南的双林寺,它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现在的平遥古城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了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古城里的角楼有什么作用?

角楼位于城墙的四个角上,建角楼的目的是用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与大墙之间呈135°角,角楼的高度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在战争时,角楼里的守御者就可以居高临下,视野也大大增加了,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平遥古城里的“马面”有什么作用?

“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看上去像马的脸面,所以人们称它“马面”。设置“马面”既可以增强墙体的牢固性,又能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如果有敌人来犯,那么在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卫者就可以迅速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的敌人两面受敌而使其一败涂地。

大开眼界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来,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