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乡镇干部素质与能力教育读本
29379900000012

第12章 提高乡镇干部的创新能力(2)

准备阶段包括积累知识,观察、调查,搜集信息、资料、数据,并进一步进行整理、分析,为提出假说、作出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提示的,观察离不开分析。

我们的祖先,从公元前613年便观察到彗星现象,每次观察都做了详细记录,曾记录31次。翻开这些记录,他们所记述的彗星形状,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且时间间隔都是76年左右。然而却没有对这些系统、全面、周密的观察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在规律。直到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才揭开这个秘密:它只不过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结果罢了,而绝对不是什么饥荒、瘟疫、战乱的征兆。

三、创新的酝酿阶段

这个阶段是创新灵感的潜伏期和创造发明取得突破的前夜。表面看来,创新活动可能毫无进展,然而在头脑中,却进行着紧张的“工作”。这时,创新主体动员了自己全部的有关知识、智慧、经验,包括占有的全部信息资料。在思考中,时而将它们分开,时而将它们联合,时而做出这样的假说,时而又提出另外的设想……精神异常集中,在行动上甚至有反常现象。如情绪烦躁、失眠,在某方面的思维判断力出现弱化,甚至违反生活常识。此阶段的潜意识在积极地活动着,这种潜意识往往孕育着新观念的重大突破,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脱颖而出,展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四、创新的顿悟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豁朗阶段或灵光闪现阶段。其最大特点是“灵感”这一特殊的创造性心理现象的出现。所谓灵感,就是当人们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到某种事物启示而顿时大彻大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形成新奇而独特的结论。灵感的产生,有时是突发性的,也有时甚至是戏剧性的。当创新者在散步、交谈、吃饭、洗澡或者睡觉之时,忽然思想上闪出了一朵“火花”,顿时点燃了整个思想“油库”,也好像全部线路突然贯通,立刻亮了起来。灵感的出现虽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灵感与长期艰苦的智力劳动无关。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长期勤奋劳动的量的积累,而百分之一则是长期勤奋劳动的质的飞跃。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得很风趣:“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五、创新的实证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顿悟的新观念、新设想、新发明、新方案进行实际检验、逻辑证明或征询各方意见,直到确有把握,才正式推广使用。

无论进行科学研究,还是从事社会工作,以上五个阶段,都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乡镇干部在基层,所完成的一项新任务、解决的一个新难题,都不同于一般扫地这种简单劳动,都是创造性又复杂的劳动。

(第五节)克服创新的阻力

对基层干部来说,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自己缺乏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外部世界的阻力。

一、自身障碍

1.不得要领,什么都想做,眉毛胡子一把抓;

2.顾小失大,舍本求末,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掌握根本;

3.固执己见,画地为牢,自己框住自己;

4.不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5.循规蹈矩,附和多数,以为习惯就是真理,既成事实就是真理,多数就是真理;

6.面子观念,以为多疑好问是不礼貌不明智的表现;

7.过分地相信现成的数字,不肯再作深入的探讨;

8.死板地领会教条、逻辑、公式;

9.过分谨慎,即使有了新见解,也不敢独特异议,由于见解从无表明,致使创造性意念胎死腹中;

10.病态性的安全感,误以为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是安全之道,不敢有所变易,终致一事无成。

二、外部障碍

1.“大锅饭”、“铁饭碗”盛行,使人产生依赖性,逐渐失去了丰富的创造力;

2.过分强调竞争,使人单纯追名求利,反而忘记了原先的目的是为了创造;

3.压抑畅想,要求过于刻板、约束过多;

4.组织和上级的过分强迫依从;

5.嘲笑讽刺,使他人不敢轻易行动或表示个人意见;

6.一言堂的家长作风,使人不敢持有异议;

7.负担过重,使人的精力和智慧埋没在无穷无尽的繁杂事务之中;

8.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格要求,窒息了各个人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三、创新活动十戒条

一戒胆怯。怕困难、怕艰苦、怕风险、怕失面子、怕犯错误,就会束缚自己的想象力,必然是寸步难行。

二戒懒惰。懒惰与愚笨有缘;创新、创造与勤奋结亲。要知道,创新、创造是99%的汗水。

三戒盲从。不愿独立思考,盲目地“唯书”、“唯上”、“唯众”、“唯洋”,不肯下功夫、花力气如何把上头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就想不出创造性的主意、举措来。

四戒自卑。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毫无自信,就谈不到创新、开拓。

五戒倨傲。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这就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创新的动力。

六戒保守。一些人貌似“稳重”、“安分”,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迈一步。时间一长,就感到这种人思想上保守、僵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长年如故,“面貌未改”。

七戒偏见。一些人思想偏执,对己、对人、对事、对客观现实不能正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创新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而思想偏执,看不出问题,就谈不到创新、进取。

八戒瞎忙。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个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者,大凡不过是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管理者如果越俎代庖,事事都干,事务缠身,忙忙碌碌,就不能创新。因此,应跳出事务主义的圈子,科学安排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九戒“兴风”。工作一阵风,传达时轰轰烈烈,贯彻时成了“泥牛人海”。这种“兴风”的实质是不负责任、浮夸作风,不讲实效、贻误事业。要想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与这种耍花架子作风彻底决裂。

十戒嫉妒。一些人对别人的成绩不舒服,就会降低创新的敏感性、想象力,甚至会熄灭创新的火花。

(第六节)提高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创新,只有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逐步具有创新能力。构成创新能力的因素较多,如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的掌握,创新品德修养等。

一、觉察能力

处于同一环境的人们,觉察能力的差别是很大的。往往有些现象或变化,许多人感觉不到,却被个别人觉察到了,他们可以成为发现“新大陆”的科学家。创新觉察能力包括灵敏的感觉能力与敏锐的洞察能力。

知识越丰富,觉察能力越强;知识贫乏的人所能觉察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张人体X光照片放在眼前,对于一般人来说黑糊糊的一片,看不出什么门道来,而对一个医生来说,很快就能觉察到有病变的部位,进行对症治疗。还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创造出新奇的事物。

二、记忆能力

任何创新活动如果排除记忆,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以所记得的经验、知识为基础。记忆一般包括记忆、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忆力的好坏表现于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储存性这四个方面。据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表明,人脑具有极其巨大的记忆储量,可以容下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信息量(藏书近两千万册)。

记忆力对创新活动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记忆,才能使人们不断积累知识、经验;要知道,这是为创造新东西的必要前提。

三、注意力

即按预定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内把心理活动指向特定对象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具有稳定性、广阔性和转移性等特征。转移性是根据新的要求,有意识地、迅速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四、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就越能把某种事物相联系的成千上万事物都联想到,取之所用,大大地扩大新思路,就越能联想到别人不易想到的东西。平时考虑问题时,要注意锻炼由一件事物尽可能多的联想到其他事物,这可以想出新主意、新举措。

五、分析能力

创新活动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创造发明新事物。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觉察需要、找出关键、提出方案、利弊比较、选择最佳方案,直到最后实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无论哪一步都不能顺利完成。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分析问题既快又深刻、全面、准确。

六、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人们在以往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产生新的形象或新设想的能力。有人把想象比喻为创造性思维的翅膀,驾驭创造思维在广阔的领域里飞来飞去,或腾空高翔,或流星疾驰。一个人哪怕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如果他从来不曾或不会想象,肯定他也不会创新。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在:(1)再造性想象力,即根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性想象力,即在自己脑子里依据已往的知识、经验,创造新的形象;(3)憧憬力,憧憬是一个人对自己追求的未来事物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的憧憬,是使人上进的动力。

古往今来的许多科学巨星、发明大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甚至把想象力看得比知识还重要。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的火焰都是由想象的闪光所点燃。在整个创新中,主要靠想象来解决每一个关键问题,从而使整个创新臻于完善、圆满。

七、直觉能力

直觉是一种非逻辑、跳跃式的思维现象,它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浓缩的高度省略的思维。苏联科学史专家凯德洛夫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创造性行为能够脱离直觉活动……直觉醒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某小企业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很走俏,销售一段,厂长突然决定该产品降价20%。大家大吃一惊,厂长解释说,这种产品利润再高下去,设备好的大厂会打这种产品的主意。如果抢先降价,可使他们感到无油水,而保住我们这个小厂子的命根子。

事后证明,这位厂长的预感是正确的。相当多的决策是在信息、资料不足,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作出的。

八、实行能力

是指不畏艰辛、一丝不苟完成有价值的创新思想的能力。实行或执行、完成能力不仅包括设计、绘图、工艺制作、实验等能力,还包括组织、语言与写作能力,精雕细刻能力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完成一项优秀创新往往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诺贝尔为了试验炸药,四年中进行了400次试验,发生了好几次惊险的爆炸事件。有一次整个实验室都炸飞了,诺贝尔的弟弟和其他四个助手当场炸死,其父由于惊吓伤心而半身瘫痪。

有的学者对管理者创新能力划分为七个等级,我们每一位乡镇干部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级,如果达不到第一级,就请努力吧。

第一级:具有极强的创造精神和想象力,能经常“想出”独特的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被认为是该单位“难不倒的人”、“最有办法的人”。

第二级:机智敏捷,善于“运用”新的首创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三级:平时有些创新见解,偶尔也提出有想象力的建议。

第四级:能发挥上级和其他领导者的好见解,但他自己的见解却显得“一般化”。

第五级:遇事经常向同事讨教,并“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第六级:对别人的建设性意见不感兴趣,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

第七级:满足于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是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和决策方案已经不适时宜,也要等上级说了话才去修改。

资料链接——“天下第一村”靠创新致富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2005年,该村实现销售额307.8亿元,每户都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元的资产,1~3辆轿车。据《报刊文摘》2010年1月22日刊文:华西村投资25亿要建中国第八高楼,总高328米,共74层,于2011年4一月竣工。

历史上的华西村,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远近流传着“有女不嫁华西村”的说法。1961年,吴仁宝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创业开拓和过人的胆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推动该村的飞速发展。

1961年,吴仁宝百折不挠,冒着风险排除干扰,创办了小五金厂,开了苏南发展乡镇工业的风气之先。1972年,全村200多户村民,都住上了新盖的瓦房,由此迈出了共同致富的第一步。

1985年,华西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经过三年苦战,实现了“三化、三园、亿元村的目标”(“三化”指绿化、美化、净化;“三园”指远看华西是林园,近看华西是公园,细看华西是农民生活幸福的乐园)。

吴仁宝除了忠心为村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外。还与他勤于思考,勇于改革创新有很大关系。有些人说他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他在村子提出:“抓生产,促革命”。人家割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创办了五金加工厂。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人多地少,工业有一定基础,集体家底厚,分田到户不适合华西村实际。他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O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这一做法得到群众支持,日后华西村的经济获得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都在搞转制,吴仁宝提出,华西村却进行“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这个决定使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五大以后,有关部门提出“抓大放小”。吴仁宝根据本村情况,提出“抓大扶小”、“抓小放大”的改革思路,结果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华西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个人富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吴仁宝常说的两句话。2006年,华西村还给在华西村工作的周边村民送股5368万元,给在华西村打工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送股3833万元,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说吴仁宝不按常规出牌,这是一种幽默地赞佩。一位成功人士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吴仁宝不断改革、创新,就是经常开辟新路子,就是“不按常规出牌”。

“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是一种惰性。跟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踩不出自己的人生足迹。”请记住一位哲人的这一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