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智慧不够用,众人的智慧用不完”;“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思,必有一得”。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几千年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从广大人民群众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早就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遇到问题,有了困难,应主动请教群众。“千难万难,同群众商量就好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乡镇政府开展的一切丁作,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激发并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接受群众的监督。乡镇领导要养成同群众商量的习惯,当困难还没有形成,或者是小困难还没有发展成大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依靠群众预见到困难的苗子,从而及时驱除和拔掉这个苗子。经常主动地同群众商量,他们感受到尊重,就会热情关心我们的工作,向我们献策献计,确保我们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官僚主义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对立的一种恶劣作风。它的主要表现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好摆架子,官气十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办事拖拉,不讲效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装腔作势,好说空话;强迫命令,动辄训人;专断独行,压制民主,甚至欺上瞒下,称王称霸。官僚主义危害极大,它像蛀虫一样从内部腐蚀党和政府的肌体,破坏党和政府同群众的鱼水关系。
五、平衡、和谐、稳健发展
平衡除了指事物(或系统)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如财政收支平衡)外,还指事物各要素(或各方面)的比例适当、协调、合乎规律。和谐指事物各个方面配合得适宜、得当,表现在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的相互联系。例如,和谐在音乐中表现为音调的同时配合;在建筑中表现为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相称、协调;在绘画中表现为各部分在色彩、形式、效果等方面配合得恰到好处。
平衡、和谐,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各自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其内部或与外部环境,如果不是平衡、和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制定乡镇发展规划,要注重综合平衡,各部门之间,各项事业之间,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之间,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等,都要注意平衡。我国60余年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综合平衡搞得好,各方面的比例适当,经济就得到良性循环,其发展速度就比较快;反之,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各部门不平衡,经济状况就不好,人民生活就得不到改善。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是和谐的。乡镇各个方面的关系只有和谐,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六、既要公平。又讲效率
什么是公平?在经济领域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它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成员参与分配的权力平等;二是指要达到的分配结果的合理化。前者就劳动者个人而言,如在就业、受教育的机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等,都应是均等的。后者要求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要实现合理化。也就是说,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用劳动这一同一尺度,平等地计算每个劳动者对消费品占有的份额。
什么是效率?在经济领域是指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方式,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借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公平与效率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因为只有重视劳动者的基本权力和利益,保持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出社会再生产顺畅运行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基础。只有提高效率,做到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使公平分配有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
公平与效率又存在一定矛盾。如果过分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要刺激经济效率的增长,必然要拉开劳动报酬的差距,扩大了贫富的差距。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实行收入均等,又会弱化利益刺激经济效率的促进效应。
因此,要公平但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搞平均主义,多干少干、干好干差都一个样,效率就提高不了。讲效率但也不能拉大差距,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贫穷的乡镇,一方面依靠国家扶助;另一方面要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而不能单纯地伸手依赖国家。富裕的乡镇,一方面继续开拓发展;另一方面要讲风格,多为国库做贡献,以便支援穷困乡镇。
七、审时度势。灵活机动
审时度势,是指对管理的客体,仔细地观察、研究现状,正确地估计其发展趋势。审时度势是为了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目标。管理活动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具体条件而制宜,要机动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方式,做到应变自如。首先,要掌握时机,错过时机,时不再来,就会贻误大事。其次,要切实弄清具体地点、条件的实际情况,并灵活地采取具体的措施,做到恰到好处,而不能用一个固定模式去乱套。
2000多年前,《孙子·虚实篇》中写道:“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凶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用兵的规律像水的流动,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方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用兵要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做不到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因而常犯错误、常把事情做糟了。
八、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景德镇的瓷器驰名中外,誉满全球。质量好有许多因素,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在烧制瓷器过程中,老师傅善于掌握火候。火力不到或者火力过度,都不可能烧制出合乎质量要求的瓷器来。
烧制瓷器要掌握火候,其实,要办好任何一件事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都要掌握火候,讲究分寸。“度”在哲学上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冰上升至摄氏零度变为水,再上升至100度就变为水蒸气。掌握事物的“度”,对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下面的故事中,皇帝对金子过于喜欢,结果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从前,有个爱金如命的皇帝,他通过强征暴敛,把全国的金子都搜刮过来,为自己造了金城、金宫,宫里的所有器具都是金子做的。
但是皇帝还不满足,老百姓的钱财被他搜刮得没有一点剩余了,他贴出布告,要聘请有“点金术”的人,教他学会点金术。果然,有一天真来了一个会点金术的“神人”,在皇帝死乞白赖地要求下,这个“神人”把点金术教给了皇帝。
皇帝高兴极了,手指头点到什么,什么就立刻变成金的。他高兴得用手摸摸女儿的头,公主立刻就变成了不会动的金人;他又伸手给皇后擦眼泪,结果,他一碰到皇后,皇后一瞬间,也变成了金人。吃饭时,皇帝端起碗,碗变成了金碗,汤变成了金汤,饭变成了金饭,他想吃鱼,鱼也变成了金鱼。他躺在床上,枕头变成了坚硬的金块,柔软温暖的被子也变成冰冷的金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个贪婪的皇帝.就这样,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最后,他守着数不尽的金子,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个“度”,失度就会失误,好事就会变成坏事。2500年前的孔子早就指出:“过犹不及”。这句话正是可以理解为掌握“度”的重要性。“过”与“不及”都不符合辩证法。“不及”,达不到一定的度,不能保证一定事物的质。“过”,则是超过一定的度,使事物的质受到破坏。可见,如果说右是“不及”,“左”是“过”,那么,右不好,“左”也不好。一些人认为“左”比右好。这是不对的。“左”因为它超过了一定的“度”,结果就会把事情办糟了。
列宁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是千真万确的。由此可见,乡镇领导掌握事物的“度”,就可以避免左右摇摆,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完善、圆满。
要善于掌握“度”,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克服片面性,最重要的是做到胸中有“数”,即对事物的基本数量的分析。这样,就可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就可正确地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不利的方面转化。
九、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每个乡镇的领导应把握住本地区的特点,寻找并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我们还应辩证地看待优势和劣势,具体地进行分析,而不能把它们绝对化。条件优越、优势多,但不能忽视劣势;条件差,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不足,而看不到长处。同时,优势和劣势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可以变成劣势,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应通过努力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创造有利条件,改变原来的不利因素,使劣势变为优势。
由于各个乡镇、村庄的优势和不利条件不同,在安排工作任务或提出要求时,不能“一刀切”,而应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尽量发挥各自的优势、长处。
十、留有余地。争取主动
人们一时间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无论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留有余地。例如,在订计划时,不能满打满算,指标不要定得过高;在财力、物力、人力的分配使用上,要有必要的后备。有的地方提出,10分的指标,12分的措施,14分的干劲,这对完成任务就有了充分保证。
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时,要分析几种可能性,提出几种备选的方案。特别是在工作顺利、取得较大成绩时,更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克服困难的办法想得多些、更切实些。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不要“我打你通”、强加于人,要给人思考的机会。
打起仗来,不仅兵力多于对方,而且要有机动的后备队,出差要多带路费,这既是常识,也是原则。
十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们在开展工作中,要善于把主观与客观、需要与可能、动机与效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工作计划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不量力而行,而盲目蛮干、急躁冒进,结果会欲速不达。
量力而行,要真正清楚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核准自己的实力;二是看准客观条件。自己的实力可分为显在实力和潜在实力。量力,是指权衡包括潜在实力在内的力量。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实力的发挥,所以不能忽视对客观条件的分析。
量力而行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潜力。创造的条件越充分,便能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十二、幽默风趣。不摆架子
幽默表现言谈富有风趣并意味深长。乡镇领导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过于刻板、拘谨、严肃,甚而总是板着面孔,拿起架子,这就不利于营造宽松、自然、舒畅的氛围。那些说话幽默、活泼乐观、自然洒脱又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朴实无华的干部,总是受到群众的喜欢和尊重。
1958年10月,毛泽东到农村调查,邀请当地干部、群众谈话。当时正患感冒的妇女代表晏桃香也参加座谈会。会还未开,她的座位靠近毛泽东,不料打了一个大喷嚏,喷向毛泽东脸上一些唾沫,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毛泽东却和颜悦色而风趣地说:“不要紧,我是个60多岁的老头子,不怕死,大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你的一个喷嚏打得死我吗?比蒋委员长还厉害吗?”这样一来,紧张的气氛立刻转变为轻松、活泼了。毛泽东亲切地问她:“你所在的生产队粮食能达到指标吗?”她大胆如实回答:“差十万八千里。”毛泽东又问:“那么你想如何办呢?”她恳切地说:“希望上面实事求是。”毛泽东就这样以幽默展开了一个亲切、轻松、自由的气氛,让群众敢说真话,从而真实地了解到了下情,为制定政策掌握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乡镇干部不仅工作在群众中,而且也生活在群众中,每天都要和群众打交道,若有些幽默作风,就可与群众拉近感情,就能创造亲切、畅快的氛围,群众就愿意主动与这样的干部接触,就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幽默有助于消除误会,缓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增强团结、友谊。乡镇干部不能没有幽默,凶为它是一种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工作效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