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
——李大钊
精明强干,即机敏、精细、聪明,办事干练、有成效。乡镇长是本乡镇的行政领导人,对全乡镇的行政管理工作,负第一位的责任。乡镇长不仅政治上过硬,而且要富有才干和工作魅力。
(第一节)乡镇长的地位和职责
乡镇长在规定的任期内,履行乡镇长的职责,行使其相应的权力。
一、乡镇长的地位
《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实行乡镇长负责制。其具体内容包括:
1.乡镇长在乡镇政府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拥有最后决定权,并对此负责。一些重大问题需要经过讨论,这种讨论也是为了有利于正确决策,并不影响乡镇长依法行使决定权,不存在合议制情况下那种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的规定。
2.乡镇长在政府中与其他领导成员(包括副乡镇长)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乡镇政府的一切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乡镇长的命令、指挥。乡镇长对自己发布的命令和作出的决定承担责任;只是下属执行中出现的工作错误,才由下级负责。
3.乡镇长负责制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说了算。乡镇政府的重大问题,必须依法先交乡镇长会议集体讨论,只有经过集体讨论后.乡镇长才可以作出最后决定。
副乡镇长的职责是协助乡镇长工作,一是根据乡镇长的委托或授权,分担某方面的具体管理职责,就其管辖范围的工作,对乡镇长负责;二是充当乡镇长的助手,向乡镇长主动、积极地提出建议或意见,参加乡镇重大事务讨论,帮助乡镇长决策;三是必要时(如乡镇长职位出缺或乡镇长因故不能主持工作),经正式程序,代行乡镇长的职权。四是副乡镇长必须尊重乡镇长作为行政首长在乡镇政府中的地位,认真执行乡镇长负责制。在日常工作中,不得越权自作主张。
每月举行一次乡镇长办公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对日常工作进行安排,并检查、汇报、交流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讨论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办法。乡镇长办公会议制度,是乡镇长掌握各项工作情况、决定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制度。
二、乡镇长的岗位职责
公共管理专家王力、王丽红根据《地方政府组织法》对乡镇长的岗位职责,总结了以下八个方面:
1.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央政府及上级的决定、命令,执行乡镇人代会的决议,对所属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负责制定全乡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规划,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待作出决议后,组织实施。制定规划,要与任期挂钩,责任与政绩结合。
3.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包括发展和繁荣本乡镇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看做乡镇长的首要任务。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粮食挤掉,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粮、棉、油、肉类生产任务。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名、优、特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建材、矿产品等。在发展乡镇企业时,要从片面追求产值、产量、速度,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4.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树立服务观念,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对乡镇的重大问题要先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做出可行的决定。抓好乡镇政府机关自身的思想、组织和工作规范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岗位责任制,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5.负责协调上下级之间、全乡镇各村民委员会之间、各行政部门之间、各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关系协调、和谐,各方面都满意,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
6.要依法行政,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行使乡镇管理职能,调节社会公共关系,控制社会生活秩序,保护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活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7.管好本乡镇的税收、财政工作。在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8.抓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民兵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乡镇长要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
(第二节)乡镇长的基本素质作风
乡镇长的品位高、素质好、作风正,才能符合岗位要求,才能有助于做好本乡镇的工作。
一、乡镇长的素质要求
所谓人的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实践锻炼而形成的能够适应一定任务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秦德占、王力等专家认为,乡镇长应具备以下素质:
1.政治思想方面。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知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热心为广大农民和其他居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办事公道正派,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徇私情,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作风民主,善于走群众路线。根据本乡镇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决定,并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办好乡镇的各项事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文化及专业知识方面。
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乡镇的各项政策和重要法律、法规;有比较丰富的商品生产、流通、农业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农村群众工作的经验,懂得领导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知晓与乡镇工作有关方面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法以及气象、土壤、水文等方面的常识;熟悉本地自然、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
在行政管理方面,乡镇长应精通行政原理、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规范、行政信息、行政方法、人事行政、行政事务、行政法规、行政监督、行政绩效考核以及行政改革等行政管理科学知识。
3.工作能力方面。
有较强的分析、概括、判断能力。能对乡镇的经济社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量和判断,从全局上掌握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对乡镇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在多种方案中权衡利弊,作出正确决策。有独立见解和工作魄力,对乡镇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性的重大问题,能果断地进行恰当地处理。能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科学地设置机构、配备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完成各个时期的各项任务。善于协调乡镇政府同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正确领导乡镇政府各部门和指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同时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善于结合工作实践的需要,学习、更新和扩大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乡镇工作中的问题。
乡镇长任职之前,一般应有过担任两年副乡镇长的经历,具有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胜任乡镇繁重的工作任务。
二、乡镇长的工作作风
作风是人的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乡镇长的工作作风好差,直接影响到领导工作的效果。
1.经常深人群众。要有强烈的群众观念,深入了解决群众的疾苦、愿望,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要求。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有“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解决问题人不走”的工作责任感。
2.肯于艰苦奋斗。目前一部分乡镇还处于刚刚摆脱贫困的阶段,极少数农村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乡镇干部要乐于同农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而不能追求享受、贪图安逸。一要牢固树立通过自力更生而富裕起来的思想;二要克服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的作风;三要树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克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懒汉思想。
3.勇于开拓创新。乡镇工作要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就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是除弊兴利、革故鼎新的事业,这是没有现成道路可走的。因此,必须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同传统的落后的观念、习惯进行斗争,克服各种阻力,不能畏首畏尾、左顾右盼,否则就难以开创新局面、做出新成绩。还应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为本地农民的福祉,要敢为天下先,奋力创第一流的业绩。
(第三节)乡镇长工作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等,它对人的行为人的生活、工作具有指导与规范意义。
一、求实思想
乡镇政府的一切工作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说明,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乡镇长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力求做到: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能单纯从什么条条、框框出发,要有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的求实精神,当然也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
2.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去认识事物,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碰壁。
3.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把制订的方案、计划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及时地修订、完善。
二、辩证思想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并不断发展的。乡镇长在工作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
1.从普遍联系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处在错综复杂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之中。而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我们应善于从联系之网中认识客观对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全面地观察问题。要从“事实的全部总和”(列宁语)去观察、认识事物。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外面,又要看到它的里面;既要看到它的过去,又要看到它的现在,还要预测到它的未来趋势;既要看到它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它的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以偏概全。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其生命力。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世界。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其实际情况,不断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否则,思想就会僵化、保守,行动就会被动、落后。
4.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认识事物,必须注意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矛盾(问题)时,一是要区分这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矛盾特殊性;二是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三是具体分析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的具体特点。在工作中,要善于找准事物的主要矛盾,并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好。但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集中主要力量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还应兼顾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三、系统思想
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并从属于另一个大系统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序性等特点。
系统思想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下面,举一个朴素的系统思想的实例。
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内的皇宫的中的昭应宫被一场大火焚毁,大臣丁渭主持被焚皇宫的修复工程,他与同僚研究了一套既省时又省料、省工的方案。这就是挖一道水渠把皇宫与城外的汴水相通,从而将建宫所需的材料由水上直接运至施工工地;开渠挖出的泥土,就地烧制成砖瓦,作建筑材料之用;皇宫建成之后,再将剩余的废砖瓦和泥土填入所开渠道并修复大街。这一方案的实施,既节约了时间,按期完成了工程,又解决了材料运输的困难,节省了人力和材料。
丁渭修复皇宫实例体现了系统思想。第一,具有集合性,这项工程有挖水渠、烧砖瓦、运材料、建宫殿、清废物、填水渠等多个环节,即多个要素;第二,具有整体性,各个环节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了哪个环节,皇宫都不能修复;第三,具有相关性,各个环节相互发生密切联系,不能孤立存在;第四,具有层序性,各个环节有先有后,井然有序;第五,具有目的性,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修复皇宫这一目标来展开的。
乡镇长在抓全面工作时,学会运用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