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人类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可谓由来已久。我国近代对于渔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稳定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生产徘徊时期和捕捞过渡时期。
无论在哪一个时期,人类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对我们生活有用的物质。这其中包括我们离不开的食品、药物;人类生活的新材料、新能源物质;还有海洋生物农药、肥料等。
全球海洋总的渔获量,已经成为世界上动物蛋白的最大源泉,来自海洋的动物蛋白占人类所需动物蛋白的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水产品的加工率(折合原料计),发达国家为70%,我国只有30%。不过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能提高渔获物的加工率,提高水产品的利用率。
海洋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宝库,海洋生物中的很多物质是为人类提供药物的来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6000余种结构明确的化合物,且其中有近3000种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这些活性独特化合物的结构,给药物学家提供了难得的药物设计分子模型,启迪着他们的药物设计思维。
人类利用海洋生物的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被誉为新时代新材料。例如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把银胶菊基因转移到海藻,企图利用蓝藻大量生产天然橡胶;日本TDK公司从1988年起与东京农业研究所合作,研究用磁细菌生产超高密度的磁性记录材料。这些都是海洋生物技术的应用成果。而且我们相信,我国在利用海洋生物方面也并不会落后国外太久。
关于海洋生物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国外有些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开发产氢藻和产油藻,利用固定化藻类生产氢能。美国海洋能源研究所已开发出通过养殖海藻提取燃油的实用技术。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升以上。据推测,21世纪将出现以海藻为原料生产氢燃料的行业。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就不会为空气污染而大为苦恼了。
另外,海洋生物农药、肥料和海水养殖是海洋生物技术的另一重要领域,是海洋农牧化的主要技术支撑,也是提高水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它对海水养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用基因工程培育了优良品种,近年来最大的成功是转基因鱼的培育。它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来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习性,培育特殊用途的藻类,都获得了成功。它对海水养殖的第二个主要贡献就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鱼类病原体进行灵敏快速的诊断。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关于海洋生物的利用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海洋生物资源高达20278种,其中鱼类3032种,螺贝类1923种,蟹类734种,虾类546种,藻类790种。其中,作为经济捕捞对象,在渔业统计和市场上列名的有200多种,这些足以表明我国海洋水产生物的资源丰富和物种丰富度高。我国的海洋渔场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如果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年捕鱼量可保持在500万吨以上,是发展浅海养殖业和海上牧场,形成具有战略意义食品供应基地的重要资源。另外,远洋渔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海水增殖来看,我国沿海湾众多,水质肥沃,海水增殖条件优越。目前增殖的主要是短距离洄游的高值品种,整个放流种类和数量尚属小规模试生产。即使放流历史较长,生产规律明显的品种,其增殖放流水平仍很不稳定。人工鱼礁的渔场效果总体上也未达到可供大量生产的水平。通过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海水养殖,增殖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平均单产都达到目前国内平均最高水平,那么即使不增加养殖面积,也可以使我国养殖产量增加一倍,而且养殖品种也由最初的海带养殖,发展到虾、贝、藻、海参、鱼等多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水产人工养殖大户。对于海洋增殖业来说,如果增殖技术发展,也将大大提高生产潜力。
3.海洋生物资源的新利用
你知道吗,除了以上介绍到的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在现代科学的进展上,科学界对于海洋生物的利用又有了新的发现。
科学界用微细藻类可防止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温室效应,是破坏地球环境的最严重因素之一。生活在海水中的微细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因而可用来防止温室效应。微细藻类是直径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微生物,它使海洋成为二氧化碳的吸收源,不仅可吸收二氧化碳,还能生产氧气。
这些微细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还能从二氧化碳中生成鳞状的无机物石灰。现正在研究制作能连续培养微细藻类的系统,使其通过生物反应器反复地进行光合作用并生成石灰,生成的石灰可再回收作为水泥和各种吸附剂的原料。
火力发电厂和炼铁高炉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源头。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在这些地方利用太阳能大量培养微细藻类,以去除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时也在探索如何使藻类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20%以上时也能高效率繁殖的方法。
我国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对鱼类的过量捕捞,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海洋资源开发中“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仍很严重,各行业相互争夺,造成生物资源正在迅速丧失,沿海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受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随着海洋捕捞长期失控,甚至是大量捕杀产卵群体和幼体,破坏了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近20多年来已出现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经济鱼类资源出现全面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不成渔汛。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潮间带贝类资源也因采捕过度和环境污染严重,许多种类难以生存。养殖过度造成有机物污染和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赤潮就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造成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
海岸带的盲目开发、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活动不断向近海拓展。如围海造地,人工养殖,兴建人工岛、码头、集镇,采掘建筑材料等。这些建设和开发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此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远落后于生产需要,还需作较大努力。
4.如何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说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海洋生物资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了。那么面对人类一面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一面又在浪费着这些资源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首先,我们要全面贯彻“科技兴海”的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政策与法规的保障作用,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其次,要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和加工并举,坚持“因海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突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值,建立并发展渔工商内外贸一条龙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农牧化、产业化和工程化。
另外要对现有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强管理、监测,使其补充类群,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养息,资源持续利用才有可能。此外还要大力增强海洋意识,增强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要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协调与管理,逐步建立起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