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事
29385300000042

第42章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2)

你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职业,你认为是很好的,也蛮有办事热情,可常听到种种非议,在你的热情上泼冷水。把握不住,就会把一份好端端的职业断送掉。应该承认这种制冷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只是影响热情的外在原因。保持热情的内因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相信你认为好的,必定是好的。与其担心别人的评论,不如设法完成你所择定的事情,创造出无可争辩的实绩,让人刮目相看。

在马萨诸塞医科大学的应力治疗中心,创办人兼指导者乔·卡伯特、津恩对患者在进行一项训练,以帮助参与者增强对现实的一种新鲜感。训练不包括催眠、唱歌等,仅由一项简单的事情构成:吃葡萄干。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用一种新方法吃,全神贯注,就像品酒师鉴定法国波尔多佳酿一样。参与者有意识地拿起葡萄干,观察颜色,辨别味道,然后从容地把它放在嘴里,用舌头感觉葡萄干皮上的皱摺,和牙齿细细咀嚼,接着小心地咽下去,感觉它滑入喉咙,体会它独有的滋味。大部分参与者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他们立刻从吃葡萄干中体会到用心从事一项活动与匆匆忙忙、毫无意识、心不在焉地做事(而这是通常的态度)的对比反差。

这项练习的要点(增强对现实存有一种新鲜感的要点)是提高你注意眼前事务的能力。远离过去及将来那些无尽的浪费精力、破坏新思考的担忧与烦恼,努力地去恢复你的热情与信心。学会专心致志地吃葡萄干或专心致志地制订新的营销战略,专注将使你以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来完成当前的任务。

善于利用业余时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总认为,人与人不同,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异。怎么在于“业余时间”呢?业余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休息和充电。

2000年8月20日《新华周末》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十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学历越高,越重视终生学习,平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有多少?业余时间如何用?这里大有讲究。当你业余时间比较多时,而且把如此多的业余时间用于打牌、跳舞、闲扯、看电视时,你的收入就像翘翘板,这一头就会低下去。反之收入就会高起来。收入是社会对你的报酬,也是一个人的价值物化形式。当你的收入渐渐趋于牛市或熊市时,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就趋于变化,你的理想和追求与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时你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出现了差异。“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表述方式。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现在该赋予它时代的新意了。步入信息化社会,拥抱知识经济时代,也必然地要求我们压缩以至挤占业余时间。市场竞争无孔不入。在业余时间,我们都能嗅到一股知识和金钱的气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据说,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奥斯勒赋予业余时间以生命的神奇。

你要显示存在的价值吗?你要与人有所差异吗?那么,用好你的业余时间吧!

做事需要踏踏实实

西方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将空想命名为“白日梦”。他认为,白日梦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幻想在心理上实现该欲望,从而为自己在虚无中寻求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论还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词——逃避。也就是说,过分沉湎于空想的人必定是一个逃避倾向很浓的人。这正是空想带给人的极大危害性。下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空想的危害。

一年夏天,一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乡下小伙子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小伙子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非常欣赏。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

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写了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青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通信仍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

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

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两人有一番对话:

“你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一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看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诸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能如此欣赏他吗?

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

“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

“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此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爱默生告诫我们:“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理上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的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为了减轻责任,减少任务,你也许需要同公司里的有关人员或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坦率交谈和协商。你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会使你更有效率,更健康,更快乐。你、你的公司和你的家庭都会从交谈和协商中获益匪浅。

大多数公司都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分配给公司内辛勤工作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专业人员远远超过他们所能担负的工作量,更不用说要求他们把工作做好。就像彼得·德瑞克在几年前指出的那样,他们分配给人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然后他们感到疑惑:为什么分配的工作没有完成,为什么公司内部缺乏交流,为什么质量与服务如此差,为什么士气如此之低。职员由于过度工作而变得精疲力竭,既不利于公司,也不利他们自身。不幸的是,随着种种公司合并,公司精简,以及对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为了保证你的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做出贡献,你必须学会如何拒绝那些会耗尽你的生产能力的活动和工作。这儿有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斯蒂芬·科维还是一所大学的“公共关系”系主任时,聘用了一位十分有天赋、非常积极主动、很有创造力的秘书。他在斯蒂芬那儿工作了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斯蒂芬走进他的办公室,要求他立刻完成几件急于处理的事。

他说:“斯蒂芬,我愿意做你要我做的任何事,只是你该瞧瞧我的情况。”

然后他把斯蒂芬带到他的墙板旁,在那上面他列明了他正在从事的20多项工作,并写明了操作范围和最后期限,这些都是事先协商好的。

接着他说到:“斯蒂芬,你现在要我做的事需要花几天的时间。为了满足你的要求,你愿意推迟或取消哪些原定的项目?”

当然,斯蒂芬不想这么做。他不愿意因为当时特别需要帮助而派他手下最得力的工作人员去做一些并非最适合他的事,就像把榫子插入轮胎中。那些急于想完成的工作是紧迫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斯蒂芬找到另一位处理急事的管理人员,把这份工作交给了他。

克服办事时的矛盾

在办事过程中,人们时时会产生许多矛盾,发生矛盾后,又没有勇气作自我批评来消除,久而久之,使小的问题变成了大的疙瘩,小的裂痕变成了大的隔阂,伤害了感情,在影响工作的同时在群众中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何减少诸如此类的矛盾呢?

首先,我们要加强在办事过程中的相互勾通,无论是与领导还是与同事,在办事的原则和方法方面都要及时交流意见,得到别人的谅解。

由于每个人的个体素质、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分工的不同,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一点误解或摩擦,这是正常的。从一些单位的经验教训看,同事之间产生的许多误会和隔阂,往往是因为一些人对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以缺乏及时沟通,或者听信了某些闲言碎语,而个人又心胸狭窄,过于敏感造成的,因此,同事之间讲一些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

1.可以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因一些小事背上思想包袱,应当心胸开阔,豁达大度。才可以使自己活得轻松、潇洒,有利于心理健康。

2.可以减少与别人的纠纷,维护同事之间的团结。做到像刘少奇说的那样,“对待同志能宽大、容忍和委曲求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这样,同事间就会彼此适应,和睦相处。

3.可以集中精力多干事,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办事人员处在一定的职位上,就要不负重托,努力工作,干出一番事业。如果在小事上用心过度,必然分散精力而影响工作。

其次,我们要在办事过程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实践证明,办一件事如果期望过高,那么对于相对较差的结果就会感到失望,继而产生愤怒。

我们知道,由于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角色地位的认知程度不同及人们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期望值的这个认知度,有时也很难统一,很难找准并把握。这就需要我们节欲,从情绪指数上加以弥补。

影响人们情绪指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值;二是期望值。一般说来,当实现值高于期望值时,人们的情绪呈现兴奋状态,情绪指数大于1。当实现值低于期望值时,人们的情绪呈现出压抑状态,情绪指数就小于1。由于人们的期望值不同,同样的实现值,就可能出现很大的情绪差异。例如,几个人同样分得一套相同标准的住房,A由于原先期望值较低,可能感到满足;B由于原先期望值较高,可能感到失望;C由于原先期望值过高,可能暴跳如雷等等。可见,对上级的期望值适中、合理,还必须辅以节制欲望,以情绪指数大于1为基点。这样,才能摆脱自我贪欲的束缚,减少许多自寻的烦恼,在上级关系上想得开。还可以采用“层次期望值”的适调方法,把期望分解成不同层次:高层次的,中层次和低层次。这样,由于有思想准备,即使上级不能满足自己的高层次期望,还有中层次和低层次的,不会太失望。

当然,在办事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矛盾,就应提倡同事之间相互让一点步,相互体谅,这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关系重大的原则问题,当然不能一忍了之,得过且过,而应当丁是丁,卯是卯,寸步不让。在无关紧要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让一点步,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