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庸做人的学问
29389900000023

第23章 做人的规则与技巧:和为贵(4)

全新的自我既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是自己的新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类人”的自我观照。具体讲,重新发现另一个自我包括如下这些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有什么价值?有无巨大的潜能?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如何达到目标?

重新发现另一个自我,是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这种重新认识和评价往往需要强烈的外在冲击力,而那些不平凡的人往往具备这种力量。

这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摧毁你惯常的旧观念,在破坏一切的同时重建一切。

举世闻名的迪斯尼乐园是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创办的游乐事业,每天来自世界各地数万计的游人,在这梦幻般的世界里观赏、了解人类创造的各种奇迹,络绎不绝的游人带给迪斯尼公司巨大的利润,使迪斯尼公司成为控制美国经济的十大财团之一。

沃尔特·迪斯尼22岁时与哥哥沃伊向投资者集资1500元,成立了欢笑卡通公司,制作了一连串的神话卡通。然而由于成本过高,发行途径不畅,公司仅成立一年,便宣告破产。沃尔·迪斯尼一蹶不振,欲改行经商,但又不忍放弃自己所喜爱的卡通世界,就在他格外迷惘时,他拜访了卡通界前辈——著名的电影制片人约翰·里斯特。

里斯特接见了他并看了沃尔特·迪斯尼所制作的神话卡通。里斯特向迪斯尼讲述了自己青年时期所遭受的一连串的失败和挫折,但他追求卡通世界的理想始终没有改变,尽管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他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里斯特鼓励迪斯尼振作起来,重建自己所努力追求的卡通事业。

沃尔特·迪斯尼访完约翰·里斯特,感觉就像一个人突然发现了一座宝矿,连日来的消沉绝望一扫而空,他觉得一个新的自我在体内诞生并不断壮大。他绝对能行,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卡通世界。里斯特向他讲述自己青年时期奋斗史的声音在以后多年经常在迪斯尼的耳边响起。

沃尔特·迪斯尼经过多年奋斗,创造了一系列卡通明星。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20世纪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和希望。沃尔特·迪斯尼也成为一名誉满全球的大艺术家。

(九)为下不倍——不自弃才能与领导相处融洽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

“为下不倍”,是指身居低位而不自弃。与领导相处,有很大的学问。相处得好,领导不嫌弃,受器重;相处得不好,不受领导喜欢,工作上难以得到信任,职务难以得到提升。可以说,一个人先是自弃然后见弃于领导。自弃,即不善于与领导相处。

一些领导为了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权威地位,对“功高盖主”的下属会有一种敌意和警惕,这也是一种安全的本能,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防范着别人超越他。所以,聪明的下属总是将成绩归功于领导。推功表明你目中有人,尊重领导,承认上司的权威地位;也显示了你对他的支持,并且可以避免因锋芒过露而使上司感到手中的权力受到威胁。你应明白,上司身边总需要一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一旦他把你当自己人看待,那就等于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道德经》上有一句话:“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聪明的人,平时却像个呆子,虽然能言善辩,却好像不会说话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说人要匿强显弱,大智若愚。

李泌在唐代中后期政坛上,是一位颇有点名气的人物。他侍奉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上下很有影响。

唐德宗时,他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他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结为婚姻,这可给李泌出了个难题。从安定国家的大局考虑,李泌是主张同回纥恢复友好关系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过羞辱,对回纥怀有深仇大恨,坚决拒绝。事情僵在那里,正巧在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军马,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空虚得没有这个力量了,唐德宗一筹莫展。

李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便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钱会比现在低十倍!”

德宗忙问什么主张,李泌不直接回答,先卖了个关子,说:“只有陛下出以至公无私之心,为了江山社稷,屈己从人,我才敢说。”

德宗说:“你怎么对我还不放心!有什么主张就快快说吧!”

李泌这才说:“臣请陛下与回纥讲和。”

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绝:“你别的什么主张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纥这事,你再也不要提了,只要我活着,我决不会同他们讲和,我死了之后,子孙后代怎么处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记仇的德宗皇帝是不会轻易被说服的,如果操之过急,言之过激,不只办不成事情,还会招致皇帝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祸殃。他便采取了逐渐渗透的办法,在前后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多达15次的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将德宗皇帝说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纥族的首领做工作,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这样一来,唐德宗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终于得到和解,这完全是由李泌历经艰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

如果是一个浮薄之人,必然大夸自己如何声威卓著,令异族畏服,显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这样一来必然会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满。李泌却是一个极富处世经验的人,他对自己一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说:“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听了这样的话,德宗能不高兴,能不对李泌更加宠信吗?

将自己辛苦得到的成绩归于他人,是有点舍不得,心里难以平衡。可是你细想一想,你做出了成绩,谁来表彰你,谁来给你发奖金,不是你的领导吗?你把功劳给了他,他会亏待你吗?如果你非要从狼嘴里夺肉,大饱了口福之后又怎么办呢?怕是连命都保不住,你说你苦心得到那块肉还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将功劳送给领导,还得在必要时将过错留给自己。作为下属,不仅要善于推功,还要善于揽过,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大多数领导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丑人”;愿领赏,不愿受过。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后,许多领导都想缩在后面。此时,就需要下属出面,代领导受过或承担责任。

田叔是西汉初年人,曾经在刘邦的女婿张敖手下为官。一次张敖涉嫌与一桩谋杀皇帝的案子有关,被逮捕进京。刘邦颁下诏书说:“有敢随张敖同行的,就要诛灭他的三族!”

可田叔不计个人安危,剃光了头发,打扮成一个奴仆模样,随张敖到长安服侍。后来案情查清,与张敖无关,田叔由此以忠爱其主而闻名。

汉武帝非常赏识田叔,便派他到鲁国去出任相国。鲁王是景帝的儿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骄纵不法,掠取百姓财物。田叔一到任,来告鲁王的多达百余人,田叔不问青红皂白,将带头告状的二十多人各打50大板,其余的各打20大板,并怒斥告状的百姓道:“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子吗?你们怎么敢告自己的主子?”

鲁王听了很是惭愧,便将王府的钱财拿出来一些交付田叔,让他去偿还给被抢掠的老百姓。田叔却不受,说道:“大王夺取的东西而让老臣去还,这岂不是使大王受恶名而我受美名吗?还是大王自己去偿还吧!”

鲁王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连连夸赞田叔聪明能干,办事周到。

像田叔这样,将功劳归于领导,将过错留给自己,哪一位领导会不喜欢他呢?

大凡领导,管辖范围的事情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愿意干,都愿意出面,都愿意插手,这就需要下属在关键时刻能够出面,代领导摆平,甚至出面护驾,替领导分忧解难,这样必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赏识。

小张是某县委办公室的科员,经常会遇到上访者要求见领导解决问题的事情。领导精力有限,如果事事都去惊动领导,势必影响领导集中精力做好全局工作。每当有来访者吵闹着要见领导时,小张总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勇敢地站出来,分清情况,解决纠纷,进行协调,必要时还使用强制手段把问题处理好。经常能够独自解决一些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事件,不怕得罪人。对一些重大问题也是先调查清楚,安抚好上访者之后,再向领导请示,从不让领导直接面对棘手的问题。无论大事小情他总能处理得有条不紊,众人心服,同样也获得了领导的赞扬。

像小张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能不需要呢?这就是领导所赞美的实干家,他比整天跟在领导后面只知道看领导脸色行事,遇到点大事就往领导后面跑的人要好得多。

一家饭店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投诉。电视台记者在这家饭店采访时,最先碰到了该饭店经理的助理小王,小王最怕这种阵式,怕被别人逼问,就对记者推卸道:“这件事我不清楚,我们经理正在办公室,你们有什么事直接去问他吧!”这下可好,记者闯进经理办公室,把经理“逮”个正着,经理想躲也躲不开了,又毫无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经理得知小王不仅没有给自己挡驾,还把自己给推了出来,很是生气,把小王给炒了鱿鱼。

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比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领导也难以启齿对下属交代,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领导的意思,然后硬着头皮去做。做好了,领导心里有数,但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表扬;做得不好,领导怪罪,承受着,到时候领导会“认账”的。可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能挡驾反而出卖领导的人,领导就不会饶恕了。

(十)不尊不信——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感激

富贵者君子之余事,仁义者贤达之常迹。

——卢照邻《对蜀父老问》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不投机,即使是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也难以换得对方的欢心,假如一个人有良心而又重道义,即使是在人贫困时给他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也可能使他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另外还有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当一个人爱一个人爱到极点时,如果一不小心感情处置不当就可能会翻脸成仇;还有一些平常不受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人,只要突然给予一点小惠,就会受宠若惊而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去攻打卫国,战败,便逃跑,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拉不了弓,我活不成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是谁呀?”驾车的人回答:“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我死不了啦。”驾车的不明白:“庾公之斯是卫国的名射手,他追您,您反说您死不了啦,这是什么道理呢?”子濯孺子回答说:“庾公之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又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所选择的学生、朋友一定也正派。”庾公之斯追了上来。庾公之斯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便问道:“老师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我今天病了,拿不了弓。”庾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我不忍心拿您的技巧反过来伤害您。但是,今天我追杀您,是国家的公事,我也不能完全放弃。”于是,庾公之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了几下,把箭头敲掉,用没有箭头的箭向子濯孺子射了四下,然后回去了。

战国时兵家吴起,善用兵,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吴起治军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爱兵如子,因而深得人心,得到广大将士的尊重。有一年,吴起统率魏军进攻中山国,军中有一个青年士兵,身上长了毒疮,痛得他满地打滚。吴起看到后,心急如焚。他听人说,毒疮里的脓血不排出来,病是好不了的。当时的医疗水平较落后,加上是出征的途中,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要想排出脓血,只能用嘴巴去吮吸。为了解除士兵的痛苦,吴起不顾毒疮的又脏又臭,亲自用嘴巴吮吸毒疮,脓血排尽了,士兵得救了,这个士兵感动得热泪滚滚。吴起为士兵吸毒的事情,在军营中传为佳话。

由于吴起爱兵如子,治军有方,公元前409年,吴起率兵讨伐秦国,所向披靡,一连攻克五个城池,夺得了西河地区。以后,在他镇守西河的27年间,先后率军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的就有64次,这与他体贴下士,治军有方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在做人上,保持中庸姿态,惯于变通与权衡,知道上级与下级是“两端”关系,而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找到结合点,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他说,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无理,担心他人超过自己,这种人虽然身为富贵人家,可是他的行径已走向贫贱之路,这样又如何能使富贵之路长久地行得通呢?一个聪明的人,本来应该保持谦虚有礼不露锋芒的态度,反之如果夸耀自己的本领高强,这种人表面看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他的事业到时候又如何不受挫、不失败呢!

曾国藩知道要提高士气和战斗力,上对下就得关爱,以关爱赢得尊重,让士兵在感激中迸发顽强杀敌的勇气。他说:“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才,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

诸葛亮也是个仁义之人,他说:“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近代反袁复辟著名将领蔡锷说:“古今名将用兵,莫不以安民爱民为本。盖用兵原为安民。若扰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饷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扰害?”

多少仁人志士莫不是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高风亮节的君子绝对不会丧失仁义之心。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大欲望,理想意志可以转变自己的感情气质。

孟子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这都是以尊重他人而赢得他人尊重或感激的方法。

(十一)大智若愚——做人“呆”一点也无妨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