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28

第28章 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

江帆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于1991年冬,在芬兰的总部举行了一次利用电脑数据库评选20世纪世界级民俗学家的活动,按照设定的标准评选出了20世纪32个国家的78位民俗学家,并接纳为该会最高资格会员,我国民俗学家乌丙安和国际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本·阿莫斯、亚伯拉罕·鲍曼、劳里·航柯等跻身其中,享此殊荣。1994年4月,该总部正式发出了通报,国际电讯公布了78人名单;新华社发出了乌丙安获此殊荣的电讯稿,国内多家报纸发表了这条消息。与此同时,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又为乌丙安颁发了“20世纪成就奖”。1996年9月,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和夫人克里斯蒂安妮又邀请乌丙安以文化使者的贵宾资格出席“首届总统文化节”。

乌丙安以自己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教学成果,为中国与国际民俗学事业和民俗学专业教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中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

乌丙安,1929年12月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蒙古族家庭。1953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首届研究生班,师从钟敬文教授。1955年毕业后,先后任辽宁大学民间文学讲师、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此后他长期担任民俗学研究生导师及民俗研究中心主任职务。

自从他1955年从事民间文学教学,1957年初出版了大学教材《人民口头文学概论》之后,不久,他便遭遇了从“反右”到“文革”长达22年的一连串迫害。1978年他刚刚从农村返回大学讲堂不久,便撰写了长篇论文《重建中国民俗学的新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在我国重建民俗学的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全文发表,反响强烈。1980年初他成立了辽宁大学民俗学社,1981年3月在大学本科首开了《民俗学概论》课;当年8月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辽宁民俗学会。1982年8月,他开始招收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先后培养国内外研究生、研修生108名。从1985年3月起,连续16年应日、德、韩、匈等国邀请,在多所大学讲学、交流16次,参加并主持国际会议15次,其中在德国讲学期间,有两家报刊曾连续发表几篇专题文章,高度评价了他的学术活动。1991年冬,他应邀访问了台湾,并以大陆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出席了台湾中国民俗学会老会长娄子匡主持的隆重欢迎会,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民俗学40年》的演说,首次沟通了两岸民俗学交流。近二十年来,他出版了《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圣灵叹息》及日文版合著《日本家族和北方文化》等专著,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好评,其中《中国民俗学》曾连获国家及省部级一等奖。主编有《中国风俗辞典》、《民俗百科丛书》等。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论中国风物传说圈》曾获全国一等奖。多年来,除连续三届当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外,他还身兼国内外民间文学、民俗学组织多个职务,同时还兼任山东大学教授等职。在乌丙安将近半个世纪的民俗学生涯中,特别是在近二十多年的学术和教学历程中,他以突出的成就促进了当代中国民俗学的繁荣和发展。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