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04

第4章 民俗学大师钟敬文教授

董晓萍

钟敬文教授,1903年3月20日生,广东海丰人,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解放前曾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多所大学任教。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校,后因教务繁忙,辞去北大和辅仁教职,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北师大曾历任教务长、科学研究部主任、中文系主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校外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等多种职务。

钟敬文教授所率领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从整体上说,前期以民间文艺学为主)是国内高校该专业惟一的博士点,也是国内该专业接收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的教学与科研中心。近50年来,钟敬文教授一直在北师大率领着这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他至今仍以近97岁的高龄,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亲自培养博士生和指导教研室的重点学科建设。

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钟敬文教授主抓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为了将高级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内国际的前沿学术方向相结合,钟敬文教授提出了“拓宽、深化、实践、开放”的学科建设方针,率领教研室积极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打通各种学术交流渠道,让全体师生能直接接触我国和世界学坛的前沿信息,同时,强调加强田野作业,提高科研能力,使该专业出现了新的教学规模和科研生长点。

作为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强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认为在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导师的思想综合素质,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他要求教研室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教师,不但对所指导的学科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应当有为社会主义文教事业献身的精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进行认真负责的指导。他本人率先垂范,总是亲自抓博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一代宗师,钟敬文教授德高望重成为师生楷模。钟敬文教授20世纪30年代留学日本。40年代因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迫害,到香港执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响应党的号召回到祖国。他坚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积极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满腔热忱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甘为人梯,献身社会主义高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北师大建设和确立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地位,他为此所付出的巨大的心血和精力有口皆碑。他长年执教,桃李满天下,各时期的新老学生对先生蔼然忠厚的大师风范感戴不已。

钟敬文教授毕生从事高校师范教育事业,成就卓著,曾多次获得国家各级部门的表彰。所获得的主要国家级奖励有:主编《民间文学概论》获1988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论文《洪水后兄妹婚再殖人类神话》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编《民俗学概论》获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等。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