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金羊毛的寻找者
29419200000059

第59章 民俗学家徐华龙先生

蒙本曼童炜钢

笔者初识徐华龙先生是1996年12月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96当代汉族学术研讨会”时,徐先生温文尔雅、待人和善的学者气质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着见面时是在1998年5月,徐先生作为副主编,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南宁,参加《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课题统稿工作。当时的南宁,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眼见徐先生在酒店狭小的客房内赤膊上阵、挥汗如雨地在计算机上改稿、统稿,笔者对其敬业精神钦佩不已!

徐华龙先生1948年生,江苏南京人,复旦大学毕业,研究生学习时开始进行民间文学的系统学习,其中主要是对民歌的研究,他在学校里就写了《歌谣研究札记》数十万字。至今独著有四部:《国风与民俗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中国歌谣心理学》(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神话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鬼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合著有《山与山神》和《黄浦江畔的旅游与民俗》等,主编了《鬼学全书》(300余万字)、《中国鬼文化大辞典》(近100万字)、《中国娱乐大典》(200余万字)等。另外,还编选了不少作品集,如《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中国鬼话》、《新民间故事》、《中国名将传说》等,总共出版各种著作三十余种,一千多万字。其中不少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著作,如《中国歌谣心理学》获首届全国通俗文艺中短篇优秀作品论著奖;《中国鬼文化》和《中国鬼话》被青土社购买版权翻译成日语后,在日本出版发行。

徐华龙先生在自己的研究过程里,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1)他有比较敏锐的学术触角,喜欢对当前的现实状况进行民俗学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中发现可以做研究的对象。(2)他善于用不同的学术眼光来研究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而不愿意去重复谈论别人已经说过的问题。因此,他有的文章往往开口比较小,但是题目却是蛮新鲜、蛮有兴趣的,这些文章不仅具有比较好的学术卖点,而且也有一些新的观点和资料,例如:对瓜神话、乌龟神话的研究等,就是这样的例子。至今,他的研究已经形成四步曲:一是歌谣的研究,二是神话的研究,三是鬼文化的研究,四是泛民俗的研究。在歌谣研究方面,他主要从民众心理的角度来进行阐述,与以往的从文艺学的角度来评论歌谣有了不同。在对吴歌的研究中,他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其中特别用了性心理来探讨江南一带为什么会有大量爱情存在的原因,有一定独到的见解。神话研究是他第二个主要研究对象,他的神话研究,也试图从民俗与神话的关系人手,来破译其中存在的远古时期的文化内涵。鬼文化研究,是徐华龙先生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课题,这一课题,他做了很多年,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泛民俗的研究是他近年来所要研究的一个方面。泛民俗是当今社会十分流行的现象,是对传统民俗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既有传统民俗的内容和外形,同时更带有浓重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它和如今的商品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城市中,这种泛民俗现象尤为突出。对当今出现的这样一种新的民俗现象进行研究,说明了徐华龙先生有着一种对新的民俗文化现象的研究欲望,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学术追求。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