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宝林
婚姻是两性间稳定的结合。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理行为,而且其本质更是一种社会行动。婚姻标志着少年时代的结束,新的人生时期——成年生活的开始。它不仅关系到男女双方今后一生的幸福,同时也影响到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系,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故而婚姻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特别的重视,被看成是非常重要的“终身大事”。有关婚姻的风俗习惯,必然反映了诸多文化现象和深层的民俗心理。
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最早的重要地区,四百多年来的共同生活,使中西文化在人民的生活中互相交流进而达到交融的境地,在澳门婚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的许多现象甚至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华洋通婚与土生葡人的婚俗
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华洋通婚组成新的家庭,从而使他们在对后代的教育及其家庭生活中,必须渗透着、交融着中西文化的两种文化因子。这种现象自葡萄牙人1553年来到澳门定居以后就已经开始。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中由于文化碰撞而受到两方面的歧视,但华洋通婚却是无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澳门”条即记日:葡萄牙人“得一唐人为婿,举澳相贺”。清乾隆时澳门同知张汝霖《请封唐人庙奏记》亦日:“唐人进教者……久居澳地,集染已深,言语习尚,渐化为夷。但其中亦有数等,或变服而入其教,或入教而不变服,或娶鬼女而长子孙……”,这对于主张禁教的他,感到很恼火,在处理上又感到很麻烦,因为华人教徒已娶葡女为妻,“其妻室子女若令离异,似觉非情;若许携妇,则以鬼女而入内地,转恐其教易于传染。”怎么办呢?他提出“其娶有鬼女,投资贸易及工匠、兵役等人,穿唐衣者勒令出教,穿蕃衣者,勒令易服出教,均俟鬼女身死之日,携带子女回籍。”于此可见,当时在澳门,华人娶葡人或土生葡人为妻者,除商人外,尚有工匠、兵役等人。
这是中国男子同葡国女子结婚的记载。而中国女子与葡人成婚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尚无记录。然而此类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为当时出海帆船的容量有限,葡国规定葡人出洋时不能带女人上船。葡人远航到东方后多与当地人结婚,在澳门,葡国水手、士兵、商人娶华人为妻妾的情况在葡人文献中有明白的记载。长期研究澳门文化的潘日明神父写道:“葡国男子和本地女子通婚始于葡人抵澳之时。黄肤色的通事或译员,接受基督教洗礼之后,采用葡萄牙名字,并加入我们葡国社会。……许多葡国家庭和商行所雇佣的中国人改变了信仰。”[1]既然中国教徒受洗之后改为葡国名字融入葡国社会,他们的子女与葡人通婚当然是很自然的了。有的葡国上层人物的华人家奴成了他们的妾,为他生子传代。直到现代,葡国士兵还常娶蛋家女船民为妻。土生葡人著名作家飞历奇的小说《爱情与小脚趾》还记录了一个中国广州的大富商,因遇海盗而受到葡人搭救,于是为报恩而把最漂亮的女儿和丰厚的嫁妆奖赏给这位葡国水手。“这位幸运儿将十六岁的姑娘带回澳门,替她进行了洗礼,并在西望洋山顶的教堂里与她成了婚。”这就是作品主人公弗隆达里亚的祖先。
他们的婚礼是怎样进行的呢?明清文献对这类西式婚礼略有记载。明末尤侗《佛郎机竹枝词》:“蜈蚣船橹海中驰,人寺还将红杖持。何事佛前交印去,定婚来乞比丘尼。”这里把上帝称为“佛”,把神父叫“比丘尼”,却记述了西式婚礼的情况,什么是“交印”?明人茅瑞微《象骨录·佛郎机篇》:“(葡人)无媒妁,诣佛前相配,以僧为证,谓之交印。”[2]所谓“交印”即是在教堂结婚,新郎新娘交换信物,取得了正式的婚配权利之义。葡人与土生葡人内部结婚时,都采用此种西式婚礼。
但如今土生葡人与华人结婚时,婚礼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最近的调查发现,在土生葡人与华人结婚时流行着一种“双重婚礼”,这是世界罕见的一种婚礼仪式,一方面,保持西式婚礼的主要内容,同时却还要按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另外再进行一次婚仪。科英布拉出版的《拉丁之路》(1995.5)对这种婚礼曾作过记载:“结婚:有时头一天先进行结婚登记和天主教结婚仪式,第二天才举行中式婚礼”,其中包括哭嫁、敬茶、中式晚宴等内容。但如今这双重婚礼已集中在一天内举行,不用分两天了。葡萄牙人类学家贾渊、陆凌梭等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葡国革命后)的改变之前,族群成见非常之深,而一对不同族群的新人屡屡被迫要分次宴客。举例说,有一对在50年代结婚的土生夫妇,男方双亲都是土生,而女方父亲是土生,母亲则是华人,他们就要分两次宴客。首先举行天主教婚礼后,下午设茶会,然后晚上再在中国酒楼摆酒。”[3]其原因,一是因为当时的“葡语社群人士不喜欢吃中国茶,亦不乐意上中国酒楼。”二就是华人宾客假如吃不到一席正式的喜宴,则有被待薄的感觉。但是,自70年代以后,文化融合面扩大了,土生葡人向华人开放,二者接触更多。“今时今日,所有人都喜欢中国酒席多一点,因为好得多了。”
这种中西合璧式的婚礼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两种文化又如何融合?过去的记载往往比较简略,需要从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作些更深入的细致调查,从一些婚俗的细节上可以看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具体内容。
从整个婚姻过程看,男女恋爱自由是西方式的,但有些土生葡人与华人成婚定亲时,已接受了送聘金和“过大礼”的中国民俗,尽管聘金和礼物不像一般华人那么多,但总是一种新的变化。在新娘的服饰上,龙凤镯是受欢迎的,表现了中国“龙凤呈祥”的文化象征意义。在用中文的完整的教堂婚礼中,保持着西方婚礼的一切主要内容,行礼完毕,新人走出教堂时,门上的白色婚礼钟便摇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钟内的金粉、彩纸屑也纷纷落在新人身上、头上,人们也向他们撒花瓣、纸屑与大米,这大米显然是东方的,是中国影响所致。新人离开教堂之前,新娘要向人们抛出彩球,青年们蜂拥而上,谁抢到彩球就表示谁要走桃花运,将成为下一个新娘或新郎。“抛彩球”本是中国少女寻找夫婿的一种天婚仪式,表示“天赐良缘”,新娘在台上抛彩球,谁抢到它谁就是新郎,如今却成了一个婚礼的余兴节目,带有游艺性,意义大不相同了。更有甚者,在华人神甫以中文主持的婚礼中,当神父宣布新郎新娘正式成为夫妇之后,新人便向祭坛鞠躬,然后却转身向后,面向家人和来宾行礼,先向男方父母鞠躬,再向女方父母鞠躬,这些是西式婚礼中所没有的,表现了中国的孝道。此外,在新郎新娘接吻之后,观礼者往往热烈鼓掌,这些动作也都是过去严肃的天主教婚礼所不能允许的。
西式婚礼完成之后,出了教堂便上花车,到离岛凼仔路环岛兜风环游一圈,车队随行,浩浩荡荡,叫“行大运”。这种活动,是中国婚礼中花轿环游传统习俗的发展,如此寻求好运,也是中国传统民俗思想理念的一种典型表露,但已由花轿变为汽车,而且在途中常停下在风景、名胜处拍照留念,这又是西式的。然后送新娘回家吃午饭,新娘换中式礼服在闺房静待新郎来接亲,新郎也回家吃饭,换中式礼服,按中国习惯到女家去迎娶新娘。当宾相陪着新郎来到女家时,女家大门紧闭,女宾相及女友们要新郎回答种种难题,如讲恋爱经过,向新娘留情歌等,并向新郎索要“利市”,讨价还价非常热闹,最后才开门,新郎与新娘双双跪下拜天地、祖宗,向新娘父母、长辈敬茶,长者则向新人祝福、发“利市”红包,这是典型的中国婚仪。拜堂之后,即去酒楼准备中式婚宴,往往是“五时恭候”,亲朋可在酒楼打麻将、作卡拉OK等游乐活动;八时举行酒宴,以丰盛的菜肴招待亲友,而亲友也送“人情”红包以示祝贺。席间新人一桌一桌向客人敬酒,表示感谢。人们也向新人劝酒、嬉闹,让他们作出许多亲昵的动作,如令二人合吃一块糖或一颗葡萄等,这是中国传统“闹房”习俗的变体。散席时,再列队酒楼门口,新郎、新娘及家人向客人致谢、送别。
这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仪式,但其中也有不少变化,过去花轿绕城一周招摇过市主要是使全城人作婚姻的公证,现在则改乘汽车,并突出了“行大运”的目的,民俗意义变了;原来拜天地主要在男家举行,现在只在女家拜堂了,其民俗意义也不同;过去是为了向祖宗报告家族又添新人,在敬茶中让新娘向长辈行礼是一种认亲的行为,请求接纳她,现在只在女家举行此项活动,其意义正好相反,成了向女方祖先和长辈介绍新婿,恳请他们接纳以尽孝道之意了,其深层内涵是外来的葡人(含有外来血统的土生葡人)向当地土著华人祖先恳求接纳他。这不仅是一般表现的仪式,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
这种中西合璧的双重婚礼,是澳门所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种突出表现,在整个过程中的文化交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这种婚姻所组成的核心家庭,更是充满了中西生活文化的融合,影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下一代思想、文化和习俗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举行这种“双重婚礼”的,不只有土生葡人与华人之间的婚姻,而且有华人之间的婚姻。华人天主教徒与非教徒成婚,一般都要进行这种“双重婚礼”,但在次序上有时会有些变化,有的是先举行中式婚礼,然后上教堂进行西式婚礼,最后到中国酒楼举行晚宴。人们认为西式婚礼比较排场、漂亮,所以也乐意进行,但宗教意识也起重要作用,这当然也是一种中西文化深层次的交融。
在整个教堂婚礼中,这种中西合壁式的双重婚礼的比例很高,据老楞佐教堂(顺风堂)教区神甫说,该教区土生葡人与华人结合的婚事高达80%。在性别分配方面相当平衡匀均,即:土生葡人娶华人和嫁华人的数目大致相当。并且此教区教堂的华人婚礼中,有2/3是教徒与非教徒通婚的。[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个新趋势是:土生葡人内部的通婚日益减少,而有更多华人男子与土生葡人女子或葡国女子成婚,这是人类学家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5]这个事实,说明在澳门婚姻中,中西融合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这种现象被专家们认为是现时代所产生的新的历史发展趋向:“全球化现象”,是一种属于未来的“世界性成分”。[6]这种融合实质上是一种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双重婚礼”中,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和谐地交融、渗透。澳门的这种“双重婚礼”可能包含着许多未来的文化因子,它有促进不同族群接近的作用。这种融合并非单方面的同化,而是保存着两种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保存着各自的独特性。这是澳门几百年来中西两种古老文化和平共处传统的一种表现,故而此种双重婚礼表现了澳门文化的传统特色,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是很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