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明
刘锡诚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民俗学家,还是一位广大中青年民俗学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读到刘锡诚先生的名字,是在1980年。当时我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准备往民间文学方面发展,老师向我介绍了刘锡诚先生编译的《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苏联民间文艺40年》和《高尔基与民间文学》等书。可见,刘锡诚先生的书虽然编译于20世纪50~60年代,但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恢复和发展仍在理论上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听到刘锡诚先生的名字,是在1984年。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的理事扩大会上,主政浙江分会的季沉先生向大家通报了刘锡诚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副主席的消息后,颇有感慨地说:“由刘锡诚主政中国民研会,民间文艺事业大有希望!”可见刘锡诚先生在中国民间文艺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第一次见到刘锡诚先生本人,是在1986年。这时,刘锡诚先生主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已有不凡的政绩:一是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文艺家正了名;二是创办《民间文学论坛》,使中国民间文艺界有了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三是指导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推出一批介绍西方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等人文科学的学术专著,大大拓宽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四是对《民间文学》杂志进行改版,不断推出融科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民间文学作品,为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五是正式启动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工程,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理论家的刘锡诚先生应邀为浙江省民间文学普查骨干培训班授课。初到浙江民协工作的我,在季沉先生的引领下拜刘先生为师学习民间文艺学理论,得以领略刘先生对青年学子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大家风范。
最近一次见到刘锡诚先生,是在2002年7月,我赴京参加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大会,会后曾去刘锡诚先生府上拜访。交谈中得知刘锡诚先生193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昌乐县,1957年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人民文学》和《文艺报》等单位任记者和编辑,并担任过《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等杂志的主编,以及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并在从事文化行政工作的同时,坚持文学理论、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学术研究,先后又出版了《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石与石神》等学术专著十余部,主编了《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中国象征词典》、《中华民俗文丛》、《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等四十多种,为我国文艺批评、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7年3月退休以后,刘锡诚先生更是集中精力于学术研究,在原始艺术、文化模式等领域真知灼见迭出,不绝才思泉涌,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原始艺术》、《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等多部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领域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学术专著,并主编出版了《蝙蝠丛书》5种、《三足乌文丛》10种,引领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界中青年学者追赶世界学术潮流,为建立中国学派民俗学作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们衷心祝愿刘锡诚先生在新的一年里身笔双健、青春永葆!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