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生意,这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铁的定律,有些老板只知道盲目的赚钱,而忽视自己做人处世之道,结果表面上看赚了一些钱,实际上赚的却是一些小钱,只有把做人处事摆在第一位的老板,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才能做得越来越大。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遵守道德规范是经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础。要知道,德高才能望众,望众才能生财。——李嘉诚
好的人品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人品是一个人形而外在的标志,是别人对你的一个衡量标准,好的人品不仅会让你可以得到周围人善意的对待,还能叫你在做事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还来自于他诚实坦荡的为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人品不能当饭吃,又何必太过计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世间的人,人品各个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李嘉诚很重视人品的高下,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
李嘉诚的这种态度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
当时,父亲的去世使李嘉诚对那渗透他柔嫩、幼弱的身躯,由肉体达到心灵深处的酷寒感到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给李嘉诚地的,是两个客家人。他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而来……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巨大悲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这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他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不幸的是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人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得不到安眠的。而且,他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但他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自己再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受到了一课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他来说,这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所吸取的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所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炼。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非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仁者无敌”,能够秉承“贫穷志不移”、“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些传统道德的人是无往不胜的。
从不害人,乐于助人
有句俗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不就是人们互相帮助吗?的确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渡过人生的难关,或者共同走向人生的成功。但人类世界有个规律,一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做起来难度却不小。
有人说过,人都是自私的,因为生命本身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并不是说我们都要视他人为敌人,甚至不允许别人生存,这种排他性主要是指别人与你一起消耗着有限的能源,占据着不变的生存空间的时候,由于竞争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当别人的存在没有威胁到我们存在的时候,我们倒还能相安无事;而一旦别人的生存威胁到你的生存,人类就开始有了争斗以至于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用战争的形式和别人争夺生存空间。但是,人类从一开始诞生就已经合作了,如果我们人类没有一点合作精神,那么,今天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恐怕就不是人类了。
为什么要合作?道理也很简单,不合作就意味着灭亡,意味着种群的灭绝。
或许因为人与人的合作是难得的,所以,人类的先哲们用许多语言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去爱自己的同类,去帮助自己的同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即是其中之一。
当一个人去热忱地帮助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在自我状态下难以萌生的“智能受激状态”,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机能处于一种“总动员”的状态,使自己的能力有出色的表现。
当别人求助一个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或事情,在你为别人解决了问题,做了事情的时候,也会给你以启迪,迫使你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你原来所学的知识和你原来积累的经验,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得到了别人一定意义上的帮助。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今天在某个问题上助了别人,而在另一个问题上,你也需在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今天看似在助人,实际上是在自助。
李嘉诚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其恩德是难以用礼品来报答的。有位对他的工作给了很大帮助的朋友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帮助人是一种缘分。”他的意思中蕴涵着更深一层的理解:人际间的缘分都是共有的,既没有你我之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帮了你,你帮了他,他又帮了我。当有人需要你帮一把时,你能搭把手帮一把就是一种回报,这就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缘分。
在商场上许多人孜孜不倦,却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花上所有的时间,所想的却只是怎样击倒商场上的敌人,怎样打垮对手,赢得财富,赢得名誉地位,怎样扶摇直上,甚至害人也在所不惜。有时,他们也可能会从事一些公益事业,为的却只是沽名钓誉,从来没有以一种真诚的心态去帮助他人。助人是他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以善心作为出发点。他们心中可能很多计谋,目的都是为名为利,甚至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快乐建筑于他人的痛苦之上。在商场上我们听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等。这些计谋有时是自保的,但有时却是谋害他人的。在商场上我们也听过“横手”等名词,就是只要有利益,就不惜任何手段去谋取,最重要的是自己得益,他人后果将会怎样,则不在考虑之列。这样的人虽然在短时间内都能得到叫人艳羡的暴利,但是他们的下场往往是晚景堪舆。
在香港,有不少富有的人,他们的财富虽然没多少,但对一般普通大众而言,也着实不少。从他们的言行之中,能够感觉到这些人只以个人利益为重,以不断积聚财富为人生目标。他们虽不去坑害别人,但也从来没有想过帮助别人。他们虽然也是成功人物,但却欠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情操。在李嘉诚的心目中,这些人并不算成功,因为成功并不是单以有多少钱财作为衡量的准则。成功的人,应该有成功人的美德,包括乐于助人。欠缺这种美德,即使财富再多,也不成功,更不快乐。
中国人在世界上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彬彬有礼、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民族。虽然,在商场上,未必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但作为华人,李嘉诚在商场上这么多年,不论是个人道德、生意手法,都从来没有害人,只有帮助别人。李嘉诚的人生哲学中的一点就是,从不害人,乐于助人。他不知道是否因此会有一些人乘机在自己身上捞油水,但不去害人、乐于助人,却一定会使人活得更开心,更快乐,这却并非钱财所能买到的。
致富不忘乡亲
“英雄不问出身”似乎成了一条为人处世的定律,历史上的确有很多成名的英雄,为了掩盖自己的出身,不知道善待自己的乡亲,遭到了世人的唾骂。
李嘉诚是在1940年冬随父母达到香港投亲、定居的。这年他还是12岁的少年。到1978年他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转眼间已过了38载,李嘉诚的足迹踏遍欧、美、加各国,走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但是,对于祖国、对于桑梓、对于潮州古城、对于古城中北门街的面线巷、对于面线巷中的祖宅故居,却有了一种熟悉中的陌生、一种陌生中的依稀熟悉的情怀了。
古老的潮州(俗称府城)确实是很美的。从公元413年,也即东晋义熙九年以来,它就成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李嘉诚就诞生在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历史名城里,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凤来仪”的宝地。他儿时就读过北门街观海寺小学。穿越面线小巷走出北门街,抬头便可见满目翠绿的巍峨的笔架山了。眼前却是奔腾不息的韩江。山明水秀,风凉水冷,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培育英雄豪杰的地方。
当李嘉诚1978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亲自看到了伟大祖国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他百感交集。他看到:“东亚病夫”的时代过去了;日本鬼子的铁蹄蹂躏中国、潮汕、香港的时代过去了;“内战”的时代过去了,“四人帮”肆虐的年代也过去了……祖国正在告别贫穷困苦,闯破“闭关锁国”,走向改革开放,迎来经济的振兴。
在李嘉诚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返回香港之后,先后接到来自家乡侨联会及有关单位的来信。“离乡卅八载,家书抵万金”!于是,他给家乡致函,乡中或有若何有助于桑梓福利等等,他甚愿尽其绵薄。原则上以领导同志意见为依归。倘有此需要,敬希详列计划示知……。
月是故乡明。李嘉诚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他是引为荣幸的。
从1978年底开始,李嘉诚先后为家乡故里连续做了一点事情。
在1978年至1986年,捐资590万余港元,在潮州市增建住宅楼宇2处共9幢,建筑面积为12529平方米,安排户数250户。
在1980年间,捐资22007万港元,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各装备先进设备110项,大大地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
潮州向为岭东门户,沟连闽粤之要冲。面韩江挟三河之水,翻波腾浪,遏阻舟车。商旅通途,唯广济桥是赖。桥历经800余载,而雄姿犹在,真吾潮历史文化之胜概。然沧桑事易,今古势殊,昔之巨梁结构,虽经改建,仍难肩现代运输重负。是以顺众望,集群智,策定兴建新桥之良图。首蒙各级领导机关鼎力襄助,复承海内外乡亲竭诚匡扶,筹资人民币5950万元。遂敦请铁道部大桥局设计施工。自1985年11月3日奠基,翌年5月10日兴筑,历时36月毕役,诚所谓利众者易兴,谋众者易成者也。桥长1153米,宽18米,东西引道7630米。古塔擎天耸峥嵘于东岸,风台抚水炫妍丽于中区。是桥既成,于名城之振兴,文明之建设,经济之腾飞,其助力正未可估量。因刻石为记,以垂久远,藉彰各界贤达热心潮城建设之赤诚,而励来兹尔。
李嘉诚及夫人庄月明和他的母亲李庄碧琴多次捐资111万余港元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先后捐资修复开元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
潮州开元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始建于唐玄宗开元26年(公元738年)。该寺规模宏大,肃穆壮观,香火鼎旺,游客如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瑰宝。其中有很多珍奇文物,堪与国内大寺媲美。尤其珍贵的是寺内藏经楼,至今仍保存着8大橱清代乾隆皇帝钦赐的雍正版本《大藏经》7240卷,还有开元寺方丈释智诚和尚从1937年到1949年,在庵埠观音堂闭关3年,刺舌血写就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俗称《血经》)。寺内诸多经典文物,集佛教哲学(也称《释学》)之大成,闪耀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灿烂光辉。
1987年至1990年,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92年给潮州市卫生局捐赠港元25万作事业发展费用;1985年,给潮州市庵埠华侨医院捐赠丁12万港元;1989年,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捐资150万港元赞建潮州市体育馆。此外,1992年还捐款50万港元赞助庸澳县人民医院。
1983年的元宵佳节,潮州举行盛会,有多项开幕或剪彩仪式。其中也包括潮州、潮安两医院的开业剪彩仪式。李嘉诚一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去给医院“命名”;二不带自己“长实”的职员参加;三并不邀请香港的嘉宾前来,也不愿前去剪彩。由于潮州市党、政、民、侨领导人的一再邀请,碍于情面和乡谊乡情,在最后一分钟方答应前往医院参加开幕剪彩仪式。李嘉诚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之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这正是他毕生奋斗之宗旨。若有一天,他独自一个人到医院去,喜见病人接受良好的治疗,康复出院,心已足矣!
为社会贡献力量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更需要钱的人。”李嘉诚常常这样说。
1993年10月4日北京新华社电讯称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今天公布: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及属下公司,想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港币一亿元。并声称“这是一条迟发了两年的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
1991年8月9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在香港与李嘉诚先生会面。邓朴方对李嘉诚说:“我们把捐款作为种子钱,每拿到一元钱,就会带动各方面拿出七倍以上的配套基金,一并投入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李嘉诚先生听后大受感动,内地残疾人的苦难令他动情,基金会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动心,他很想表达对中国残疾人痛吧的一个久藏于内心的心愿。
8月16日李嘉诚先生与邓朴方先生再次会晤。李嘉诚先生对邓朴方说:“我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再捐一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努力,5年内把内地49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疗好。”
生意人的本务就是赚钱,就是“惟利是图”。然而极端地惟利是图,未必就能真正地赚到钱。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这个社会尽义务。如果被社会唾弃,即使钞票堆积如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暴利的人已经不能称为生意人,而应当称为“暴徒”。
经商、上班、做买卖——每一种方法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对社会提供了服务。
自营者努力做生意是好事,但是忽视甚至轻视“服务社会”那很可能弄得身败名裂,因此生意人在努力做生意努力赚钱的同时,切记这个认识,如果缺乏“服务社会”这个意识,就别做生意。
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造富渡众生的事业。
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
人幼时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培育,所以应有所回报;企业也应如此。经营企业和经营人生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一个小公司,其存在虽不能裨益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它被允许存在的最基本理由。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名或数千名员工,把不危害社会作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就不够了。它不但不能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种方面受到社会的喜爱和欢迎,这才是基本的经营方针。公司大到有员工几万人,它的举手投足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应地,就应该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经营方针也应与此适应。贡献社会不仅应该是经营的理想,也应该是理想的经营方法,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法。原因很简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赖和仰仗社会。
只为自私,不作任何回报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
为什么人人都想当企业家?因为当企业家很威风,权力在手,高高在上,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因为当企业家能赚钱,财运亨通,“财源茂盛通四海”,金钱滚滚而来。
可是,有了钱,有了权,又该干什么呢?只知道工作赚钱的企业家只不过是一部替别人挣钱的机器;是绝对称不上真正的企业家的。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他(她)的生活必然是丰富多彩美好而又非常有意义的!
有的企业家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穿名牌装,坐名牌车,喝名牌酒,抽名牌烟,进高档餐厅,住高级宾馆,入高级浴室,拥高级女郎,上舞厅,下赌馆,无所不尽其极,通宵达旦,夜夜尽欢乐。直弄得四十刚出头,五十还不到的时候,已经是精力减弱,体虚神衰,面黄肌瘦,终有千般补品也无济于事,快要一命呜呼了。还何谈真正的快乐?
有的企业家,吃山珍海味,出入则轿车迎送,行路则前呼后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时又不会锻炼,直至身体变得肥硕无比,大腹便便。到检查时已发现肌肉萎缩,肥肉太多,血管变硬,油脂已塞满血液通道,于是心脏不能承受负担,各种病症一齐光临,活时一身病症,连自己都觉得活得太混。快乐哪里寻?
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人生活于贫困线之下,即使三餐一宿也成问题。世界上有善心的人不少,如果拥有财富的人都不以财富作为炫耀的资本,不将财富用作个人享乐挥霍,拨出一些他们并不等用的闲钱从事慈善公益事业,那么个世界上贫穷不幸的人就会得到更多慰藉。
总希望其他人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有充实的生活。李嘉诚总是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活得更理想,总希望能够尽其所能,贡献于社会,贡献于世界,为人类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李嘉诚开始创业的时候,原来打算做三年后再从头念书,但现实环境有所改变。他当然有点伤心。但他后来想通,就是他一个人做医生,也不过是一个人,假如事业成功,他可能每一年培养一二百个医生,结果会更加好。这个目的他达到了。
李嘉诚在做一个成功商人的同时也在努力的做一个社会的有用之人,回报社会,向社会送去关怀。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平常不时作一些小的善事,人们固然会感激涕零,但是当他们有难,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时,如果你能伸出援手,这才是“善之大者”,也是心灵快乐的一种境界之一。
1991年上半年,特别是5、6月份,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
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微和江苏两省。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对这两省的救灾工作予以特别关注。但是,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大、范围广,当时仍有200万人无家可归,并已有灾民患肠道疾病等,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完成上述救灾任务需要2亿美元和各种物资器材。
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李嘉诚从报刊上读到关于“安徽、江苏地区遇上百年未见洪峰,灾情特别严重”等信息,心情很沉重,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好几个夜晚都睡不觉!他是在7月12日清晨六点钟,听到了香港电视台播放的“中国政府的紧急呼吁”的新闻报道的。
国家急难之秋,正是报国之时。
顾不上把早餐吃完,李嘉诚当即拔通电话,与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大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并取得一致共识。清晨六点多钟,李嘉诚把电话打到“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经理鲍绮云小姐的家里,告诉她,你赶快到新华社分社!找到任何一位社长都行。李嘉诚只要求见他五分钟。如果他很忙,就算站着五分钟说说话也行!鲍绮云经理当即驱车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完成了联络工作。我以属下四大公司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
是日下午3时前,李嘉诚派出秘书,将总值五千万港元的四张支票,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并附上一封信给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华的亲笔签名信。
这封信他是这样写的:
“作为一个身居香港的中国人,本人认为应较其他国家率先作出实际支援,希望可带来一个迅速引导作用。本人谨代表集团四间上市公司附上支票四张,共港币五千万元,请两位社长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最高效率及最佳方法,达至最好之成果。”
在那一天的中午开始,就有许多记者到“长实”公司采访我,要李嘉诚谈谈对“中国政府紧急呼吁”的反应。
他是这样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的:
“关于中国政府紧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做法,我以为这表明国家有进步。不再像当年连唐山大地震也不肯接受国际援助了。这次天灾,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和自己的同胞的帮助,这是很正常的做法。”
在这之前,没有谁曾叫李嘉诚捐款赈灾。这次捐款,完全是他自动自觉的。
过去,对公益事业,李嘉诚一般以私人名义去做,这次,以公司的名义,则别有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以中国股东为主的香港公司,应该用最快的时间对中国紧急呼吁作出反应。中国人要比外国人更快、更自觉地做这件事情!
李嘉诚认为自己捐出的钱,和国家所需要的数目相差很大,但希望小小的贡献能起到一点好作用。
香港市民也踊跃捐款赈灾。李嘉诚很高兴,作为一个香港的中国人,这是应该做的事。以香港当时的情况,每个中国人尽心尽力,应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帮助华东灾区。各界人士,各个社团,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的,都应踊跃参加,用最快的速度、最大力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在李嘉诚只有这一个目的。在有生之年,如果能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那么,他就心满意足了死而无憾!
与此同时,香港的各大财团、企业界的各位知名人士,名界市民,从孩子到中、小学生人,从街边小商小贩到家庭主妇,从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到白发苍苍的阿伯阿婆,无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血永是浓、永教我激动!水深之中火热,千万个面容,心牵我心,苦等于我苦,同出一个天空……”
“滔滔千里心”的歌声回荡在香港、九龙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回荡在港九的每一个角落,令人回肠荡气,热血奔腾,教山河也为之动容,教铁石也为之垂泪!
香港市民中呈出了一幅“骨肉情谊,山高水长”的动人场景,再一次强有力地显示,香港市民具有极其浓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和炎黄子孙同胞骨肉的深情厚谊,显示了香港无愧是一个强大的爱国基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香港市民一个共同的行动口号。
香港市民那“血浓于水”的真诚,赢得了举世的赞誉。
1991年7月12日那一天,港府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也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中国华东灾区。到是年7月23日,在短短的12天内,全香港的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
与此同时,台湾对华东灾区的捐赠也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也超过了2000万澳币。
联合国先后收到的捐赠,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德国、新西兰等的捐赠,总额也达到五千四百多万港元。
在那一年的7月19日,李嘉诚的家乡广东潮汕地区,又受到七号强台风的袭击损失严重。获悉这一情况后,他当即与汕头市委书遍林兴胜取得电话联系,询问具体灾情,并请林兴胜书记转达我对潮汕人民的关切和慰差别。同时,主动捐款5000万港元,以供汕头大学及潮汕灾区大中小学校维修校舍之急需。
俗语说的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李嘉诚首先想到的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当之不亏的仁义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