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中国“421”家庭(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生育一个子女)的大量出现,使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个别大中城市甚至已超过50%,这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中国的老年福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社会公益服务。许多人会有一种模糊认识,就是老年人拿了退休金,即算是享受老年人福利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相当狭窄的。中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初步搭建了一个基本的老年福利政策框架,包括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绝不仅仅是养老金这一项内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如果在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就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社会。截止2010年10月,中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69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2.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到2050年将达到31%,已经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各个国家都把老年福利作为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推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它们的老年人福利是在全民福利的模式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上完全由政府开支。美国、德国、瑞典、英国等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指导以及饮食配送。在瑞典,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上剧院、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都享受半价优惠。在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的医疗保健方面,美国提供住院和疗养性服务,德国、法国提供护理扶助,日本则有临终关怀医院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已成为衡量老年人福利水准的重要标志。
老年人福利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方面,许多国家对老年人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法国由国家创办了多所老年大学,其开支均列入政府预算。瑞典国内所有的大学都对老年人开放。在巴西,大约有150所公立和私立大学招收老年大学生,规定60岁以上老人不必高考就可以直接入校,当然,课程安排也相应与常规不同。与上述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老年人福利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有98%的老人还在依靠自我养老,只有不到2%的老人由社区福利机构照顾。中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还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无法满足养老需要,而且与发达国家3%—5%的比例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更为普遍。中国存在着诸多欠缺,做得还远远不够。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中国着手推广“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则势在必行。“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的多渠道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
2.服务对象要扩大,福利机构不能只是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3.采用多种服务形式,过去基本上是“供养”,现在要通过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福利提供支持。
只有将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国际的先进经验接轨,中国的老年人福利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才会建立起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助”的和谐社会,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