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协善于取舍
29464700000015

第15章 决策问题的思维艺术

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妥协”的理解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妥协是在力不从心条件下的俯首称臣,即放弃目标追求,甘拜下风;有的将之作为一种策略或权宜之计;更有甚者认为妥协是一种代价或投资,主张只有在某些场合、时间、方面自我委屈,甚至于受辱,才会在另种场合、时间、方面得以出头甚至造就辉煌。其实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妥协的含义。

由于各种政治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每当谈到“妥协”这个概念的时候,人们总是把它作为一个贬义词来对待,甚至把“妥协”和“投降”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汉语的语义解释中,所谓“妥”,一般是指“妥当”、“妥善”、“稳妥”,即比较合适的意思;而所谓“协”,常常是指“协调”、“协同”、“协作”、“协助”、“同心协力”等。所以,就“妥协”这个词本身来看,它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

历史上大量的政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对“妥协”的行为和主张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常常发现,在复杂的环境中,有的“妥协”常常显示出决策者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在有些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有的重大决定和政策的出台,往往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在重要历史关头中作重大决策的时候,对于那些有作为的政治家来说,坚持自己的某种主张,要有政治上的勇气和智慧;同时,放弃自己的某种主张,也要有政治上的勇气和智慧。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妥善地处理不同意见的争论,寻找出不同利益的平衡机制,制定出不同利益群体都能够认可的政策措施,这也是需要具有辩证思维艺术的。

妥协太多太多地体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出租车调价,不考虑公众的利益不行,不考虑出租车公司的利益也不行,不考虑司机的利益同样不行,所以做出调价的决策也是很难的。因为,要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这里面就必然有妥协。可以说,任何一种措施、决策的出台都是妥协的结果,都有妥协的因素在里面。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妥协实际上蕴涵一种处理、决策问题的思维艺术。

小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大到政府政策的出台,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都必然有妥协。国与国存在的实力差异,必然地会表现为多方面的冲突甚至对抗。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为了通过融入世界经济尽快提升综合国力,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实力的恰当估计为出发点,既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如果在贸易、军事、外交、文化的交往中,对斗争或者妥协的选择及变换使用不当,即使有战术成功的先例,战略上却没有不失败的。

妥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直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验证明,人们90%以上的时间和空间都需要妥协,而通过妥协实现利益的空间通常又是最宽广和最稳定的。所以,社会活动的参与主体,以妥协的思维方式争取持久的双赢或者多赢结局,对任何人的公职活动和生涯管理都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妥协能够实现最大的战略利益,因此具有普遍的思维方式意义。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目标,既有整合现实矛盾的作用,又具有规划未来远景之用。因此,我们的很多政策,既应是缓解现实矛盾的一招,又应是奔向未来目标的一步。而缓解现实矛盾也好,奔向未来目标也罢,其中都需要一种现代妥协文化的指导。

所谓妥协文化,是指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一方或多方,为推动事物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采取非对抗性的方式以解决矛盾而遵循的思维方式、处事准则和制度规范。

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中,常见的妥协是不对等的屈辱性妥协。而在现代社会,任何夹带着人权侵犯、人性侮辱、彼此不给予对方以尊严的让步,都不能视为妥协。

妥协实际上蕴涵一种处理决策、问题的思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