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在竞争中前进的,就像赛跑一样,人人都想得第一名,可是老子的思想与众不同,他郑重其事地宣布“不敢为天下先”。人在社会上要表现柔弱,不要争强好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柔弱不争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胜刚强”、“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目的。老子较早地发现了世上有许多对立统一的东西,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及美与丑、善与恶、贵与贱、柔与刚,等等。通过朴实的直觉观察,老子看到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候就变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嫩的,死了就变干枯了——所以坚硬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理论化、系统化,引申为一种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水在老子看来是世上最柔的东西了,但它无坚不摧,所以老子对它十分推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确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一般人的思维是聚敛式的,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正面,而老子的思维是发散式的,能看到事物的里面、反面。“不敢为天下先”既是保身避害的处世方式,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尤其在身处逆境、困境、险境,势单力孤的时候,更需要隐忍谦卑、静待其变、迂回前进。历史上众多斗智斗勇、以弱胜强的事例,都能证明它的真理性。至今民众中流传的“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让人不为低”、“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等俗语,都与老子“柔弱不争”的思想一脉相承。
能忍自安,不争为上,一般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用强去争,可能对方比你还强,你用强人亦用强,结果就不那么妙了。这样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但却有庸俗化之嫌。不如说,忍不单是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隐忍一些,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过得去了,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彼此能够相安,离祸端就远了。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在生意场上也好,在外交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也不是一个劲“争”到底,忍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而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忍让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行,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即使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隐忍退让仍然能够提供成功有效的经营策略。比如商人常说的“有钱大家赚”,就是忍让的一种表现。经营行为本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可是你斩尽杀绝,不肯让利,就不会有合作伙伴。极端地说,根本也就不会有商品经济。因为全叫你垄断了,还有什么市场竞争呢?可见市场竞争是以忍让为前提的。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裕,可是人们对生活不但不能感到满意,精神失落感和空漠感反而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哲学思想,对芸芸众生或许是效果不错的清凉剂。
一味退缩、忍让,大概会很让人感到窝火、憋气,“忍耐是有限度的”,总有“忍无可忍”、“让无可让”的时候。也许你会责怪我:“为什么单单教我这样去做‘缩头乌龟’?”请不要着急上火,“乌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其实并非只知道“缩头”。仔细分析起来,乌龟是很有智慧的呢!你看,当对方气势汹汹逼将过来的当儿,它并不是急于“生死相搏”,而是利用自己坚硬的外壳,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消磨对方的斗志,消耗对方的实力,然后它会恰到好处地伸出头来,看准对方的要害之处,狠命地咬上一口!这蓄势而发的一口,这雪耻报仇的一口,即使不能将对手置于死地,至少也能扭转局势,取得胜利。
中国古代是很崇拜灵龟这种动物的,像什么“神龟长寿”、“灵龟兆吉”,这都是褒赏之词。近年来颇流行的一部外国动画片,其主人公不也是什么“忍者神龟”吗?
神龟,灵龟,之所以神,之所以灵,要旨就在于“以守为攻”四个字。而这,恰恰也是妥协攻坚的要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