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29469000000034

第34章 散文大家朱自清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中,朱自清以其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代文言文的白话文,也可以写出与文言散文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这是朱自清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

朱自清(公元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脍炙人口。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朱自清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就是度蜜月时,他带着旅途回来的疲倦,就开始了紧张的写作生活。为了能安安静静地写作,朱自清夫妇特意住在普陀一个小寺院里。根据朱自清夫人的回忆,在他们共同生活的17年的时间里,朱自清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朱自清像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他的夫人竟然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刻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他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精粮”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此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给的美国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