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
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江西省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21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34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5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1577年,汤显祖进京会试时。当时的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为了自己儿子及第,企图罗致一批青年才俊,以便巩固日后的统治,也为儿子的政治前途建立后援基础。结纳前来赶考的天下名士,一来显示自己礼贤下士,二来可把应考的精英收在自己旗下,三来又能陪衬出自己儿子这一榜都是高才士,让天下人无话可说。张居正罗致的就有汤显祖及其好友沈懋学,显祖拒绝了邀请,而沈懋学则成了相府贵客。放榜的结果是,显祖名落孙山,沈懋学状元及第,张居正的次子嗣修榜眼,一甲第二名。这段经历,对汤显祖当然是打击,但同时也给予他重要的人生启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难免要付出沉重代价,尝到苦果。
又过了3年,汤显祖四度进京会试。张居正的三儿懋修也参加这次会试,又来邀请显祖了,而且一再到旅邸来拜访。张府再三垂青,礼数不可谓薄,然而显祖却避开接触的机会。张府再次罗致,而汤显祖不但不答应,还说了“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这样的话,标榜了自己人格的清高。这一次放榜,显祖仍旧落第,张懋修以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独占鳌头,荣登状元高位。张居正的长子敬修也榜上有名,同登进士之列。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剧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邯郸记》据唐沈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它的成就,仅次于《牡丹亭》。主角卢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直到死亡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无耻和淫逸行径。《南柯记》据唐人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与《邯郸记》一样,借以评议现实,但存有较多的虚幻色彩。《紫钗记》据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改编,但情节多有改动,如把小说中原来名义是郡主而实为妓女的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新科状元李益拒不参见卢太尉被派到边境,也是小说中所没有的。汤显祖的这些增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牡丹亭
牡丹亭为明清时代南安府衙后花园的十景之最,当时名冠江南。始建于明代之前,在漫长的岁月中,历尽沧桑,屡兴屡废。1929年,在战乱中被焚毁。相传,唐以后牡丹成为国花,在北方城市较为常见,南方由于受气候及种植技术的影响,较为稀少,能繁植牡丹花则尤为珍贵。明代北方花农将牡丹花在南安府种栽成功,牡丹花成为奇花珍品,府县地方官员,为了附庸风雅,便在府衙后庭建牡丹亭。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还魂记》。文由景起,景因文传,南安牡丹亭从此声名鹊起,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