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培养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学那,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压力过重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加以恰当的引导,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轻松愉快地度过青少年时光。
57把心中的感受都说出来就可缓解紧张
韩冰今年十四岁了,她弹得一手好钢琴,不过,她有个毛病,就是每当上台表演的时候就会莫名紧张,常常发挥失常。因为上台前,韩冰的心情总是很紧张,害怕得想哭。妈妈也注意到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她一贯的作法是安慰她:“你平常弹得那么好,上台也会弹好的。”“不要怕,勇敢点。”“不要在乎听众,他们大多数根本听不懂你弹的是什么。”可是妈妈这些安慰话起不了什么作用,韩冰每次演奏,不是忘了曲谱,就是指法僵硬,弹出的调子平凡、单调。于是,演奏之后,韩冰又是一场哭诉。妈妈再怎么说好,也无济于事。
这星期,学校举行艺术节,老师要求韩冰去演奏。韩冰为了这场表演好好地准备了一番,演出当天,妈妈陪着韩冰一块儿去了学校。
可是到了表演前,韩冰还是犯老毛病,哭着说她不能表演了。此时,身边的妈妈没有责备她,而是以同情的口吻说:“在台上演奏是跟平常练习不同,那么多人瞪着你看,你可能觉得他们在挑你的毛病,想起就紧张,妈妈能体会你的心情。只要你把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就不会再感到紧张了,是吗?”
韩冰感激地抬起头说:“噢!妈妈,真没想到你能体会我的心情。
谢谢你。”
韩冰平定了一下情绪后,就上台演奏了,这次她表现得非常出色,演奏得很好,充分发挥了她的能力。下台后,她激动地说:“真高兴,我成功了!我对得起听众的掌声。”
妈妈笑着回答:“当然,这次真是太棒了。”
父母对孩子的意见,一般是同意或不同意。但有时,对他们的意见不置可否,也能很有效地帮助他们。不置可否,就是既不赞美,也不批评,只表明父母心中的感受,对孩子的意见表示接受。让孩子深切体会到原来父母也明白,也能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在同情自己,希望能帮助到自己。那么他会感到很温暖,心中的焦虑自然而然会自我消除掉的。
此外,很多孩子每当上台表演时、或是上课发言和与人交谈时,会莫名地变得紧张、焦虑起来。那么什么是“焦虑”呢?西方心理学家在研究焦虑时,他们对焦虑的成因说法不一。弗洛依德认为焦虑是由压抑自我而产生的。杭奈则认为焦虑来自从小对一切事物的不安全感,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由于一般青少年因各种压力,例如功课升学的压力、同伴的压力,或与父母在相处时的情绪状态,都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舒服、苦恼、逃避的情境。
因此父母的管教态度是足以影响子女的心理因素,过于溺爱或放纵的父母,则会导致子女缺乏自信、反抗、自卑;过于权威的父母,则会导致子女消极、恐惧、畏缩的态度,甚至影响其生理发育,故此父母在看待子女焦虑情绪方面,应有几种做法:父母不应在课业上或是其他方面对孩子做过多的要求;适时与子女沟通,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想法,并设法建立子女对你的信赖感。
很多父母因疏忽孩子的心理反应,而一味纠正他外在的偏差行为,那只会导致与青少年子女的疏离,因此,当孩子们需要理解时,尤其在他们闹情绪时,或是为某事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父母更要理解他们、同情他们,真心诚意去帮助他们。这样才能平息他们的情绪,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施教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专家建议
当孩子出现焦虑难安的紧张情绪时,父母要告诉他,并鼓励他,不论你的成绩或是你的表现如何,都不影响自我的价值。
亲子间要形成民主作风,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做些平等的交流,此外还要多赞美孩子的优点。
58孩子,抬起你的头
一天,周志勇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志勇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了?”
志勇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自己的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志勇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志勇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款最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志勇不属于前者。
妈妈把志勇的头托起来说:“孩子,抬起你的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即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志勇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额时,志勇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他在任何人面前,总是牢记母亲的话,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让孩子“抬起头来”意味着让他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有了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让孩子抬起头来,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孩子的自尊心是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树苗最后可能因此而枯萎。
那么,自尊心是怎么来的呢?是遗传的吗?不,自尊心是靠后天培养的,作为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1使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作为家长要经常分析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使他们的自尊心不断地得到证实。要绝对禁止孩子说自己“笨”、没出息、没信心等。要鼓励孩子以最充足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最高昂的斗志,全力以赴,战胜困难。
2要引导、启发、鼓励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因为一技之长会使孩子领会学习的决窍和乐趣,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会“扬长避短”,不丧失自信心。
3要鼓励孩子去竞争,孩子面临的不是大锅饭,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作为家长应从小鼓励他们要与高手比上下,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满足现在的成绩,总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要想方设法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要有超越的思想,当然,学习也要量力而行,显然做不到的先不提,以免起反作用。
4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最反感的是家长对他什么都要嘱咐几句,什么都不放心,结果弄得孩子手足无措,作为家长,最好不要影子似的跟着孩子,而要隔开一点,只有当孩子发问时才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各种能力。
专家建议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获得成功,为此,就应该停止这些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同时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尊自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尊自信的孩子。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一些孩子缺乏某一方面的潜能,如果父母硬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会受到伤害。
59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
今天是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同学们都很紧张,大家围在一起议论道:“不知道这次我考了多少分?要是考砸了,非被我爸扁一顿”。
“是呀,我妈早上还要我估计自己考了几分呢!”。
“我最痛苦的日子就是把成绩单拿回家的日子,上帝呀,等着跪搓板吧。”
大家都在说着考试成绩的事情,不过,晓邦却呆在一旁没有吱声,他实在不想说话了,因为此刻他心里面非常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这次一定没有考好。果然不出所料,晓邦又没有及格,唉,回去怎么和老爸交待呢?
晓邦回到家便主动“坦白”了:“爸爸,我这次考试又没考好,只考了56分,我很抱歉。”
爸爸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模样,温和地说道:“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爸爸不会因此而责备你,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没有用对。”
晓邦特别感激地对爸爸保证道:“我以后会加倍努力的,我真幸运有你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老爸。”
晓邦说完,就跑过去给了爸爸一个热烈的拥抱,父子俩笑做一团。
当孩子拿着分数很低的试卷回家,父母首先应该表示对孩子的理解,要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
这才是恰当的教育方法。有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绩下降,很是着急,一味地批评、埋怨孩子,结果是孩子越学越没有信心,最后干脆落到了全班倒数第一名。这时家长反而冷静了,对孩子说:“好了,你现在再也不怕哪个同学超过你了,你只要超过一个同学就是进步。”
孩子没有了压力,学习进步很快,信心越来越足,两个学期内成绩提高到了中上水平。作为家长不妨学习以上的方法,为孩子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父母要降低过高的期望值。人的智力、性格、气质等各不相同,即先天条件不同,因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就会有高下之分,考试分数的好坏也就出现相对的高低之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出类拔萃。再说大多数家长经过艰苦奋斗也没能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又怎么有理由要求孩子一定要非常出色呢?因此只有家长摆正心态,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应持的基本态度是:全面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重在考试后的总结分析。首先,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会有所收获。家长应当善于找到孩子进步的地方予以肯定。其次,无论考试的成绩是好是坏,都要从考试的内容和答卷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发现问题,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有的家长为孩子准备一本“失分簿”,让孩子把每次考试的错误之处一一记录并改正在上面,以防孩子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即使孩子全对了,也要教育孩子学会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不应当只是沾沾自喜。
专家建议
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分数观。分数只是检验学生某个阶段某门学科学习质量的一个尺度。并非分数高的孩子将来一定就有大的出息,也并非分数低的孩子将来就没作为,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孩子分数差时,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赶上去的办法,切不可整天埋怨和唠叨,更不可打骂孩子。
60既然是你做错了事,那你就得承担责任
这个周末,全家进行大扫除,小琴负责擦拭家里的家具和一些摆设,不过,小琴却有点心不在焉。她心里面惦记着和朋友待会儿一起去看电影的事,所以,她干活儿干得不怎么用心,有点“应付了事”
的味道。
小琴这样三心两意地,很快便闯了“大祸”。她本来正在擦茶几的,可却把茶几上面的花瓶给打碎了,这个花瓶可是妈妈最喜欢的古董花瓶。小琴心想:这下糟了,一定会被妈妈臭骂的!
妈妈应声赶来,小琴赶忙说道:“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破的。”
妈妈看到躺在地上的花瓶碎片,虽说有点心疼,可她还是笑着对小琴说:“那下次要小心哟。既然是你做错了事,那你就得为此承担责任。现在你需要的是一把扫把。”
小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惭愧地低下了头说道:“我不应该干活儿心不在焉的,妈妈,下次我一定不会了。”
妈妈点点头,说道:“我相信你。我们先把碎片扫干净吧,否则待会扎到脚可就不好了。”
听到妈妈的话,小琴飞奔着去拿扫把和畚箕了……
当孩子不小心把家里的东西打破时,父母切不可烦躁,要谅解孩子打碎东西并不是他故意造成的。父母也不要立刻对孩子破口大骂,因为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已经感到害怕和自责,父母再责怪他也是于事无补的。不如对孩子说:“下次要小心哦。”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和寻求补救的办法,从而灌输正确的知识:犯了错误就要负责,以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
那么,怎么让孩子负责呢?父母可以让孩子去拿扫把,使他有补偿过错的机会。父母在完成清理工作后,可再提醒孩子以后要小心不要再犯了,此时语气最好带点温柔勉励的态度,不要用责备的口吻,让孩子易于接受。当孩子完成补救工作时,父母也要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意识到知错就改是良好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加强他的责任感。
专家建议
父母要体谅孩子可能只是一时不小心犯错的,不是故意之举。
所以,最好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切不可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语:“下次你别帮我了”、“你简直是越帮越忙”等等,这样的话语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一定要学会及时补救,要对自己做错的事负责,勇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