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健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脸色红润、精神旺盛等身体外在表现,其实,健康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心态健康,外达于表,才有健康的气色和神态。要保持健康,第一要务就是要养心。心就是心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才能谈健康长寿。正所谓古代的一句格言:“仁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淡泊名利,遇事不怨天尤人,然后尽情地享受生活,对待生活保持一个知足的心,这就是养心之道。
一个人如果心性不佳、心绪不宁,势必吃不香睡不甜,心慌气躁,心惊胆战,极易导致心力衰竭。还能谈得上健康吗?况且,“心”主其中,要占首位,不能不优先对待。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沮丧。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而且专家研究已然证实,勤劳者比懒惰者长寿,爱动脑者比昏庸者健康,乐观者比哀伤闷愁者更不易得病,心地清静者比满怀欲望者更长寿。
如今的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希望长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养生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但是,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许多人只是片面追求饮食搭配,药物调理,运动锻练,保健按摩,而忽视了心态的调整,其实,养生务必先养心,这既符合现代医学的“身心健康”观念,也遵循“养生先养心”的古训。如何养心?不妨可从以下几个“心”做起:
信心,面对生活中的失意与坎坷,不灰心、不气馁,对生活抱有十足的信心,坚信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能渡过“难关”。
粗心,这并非是粗心大意,而是对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斤斤计较,小鸡肚肠,而是要“粗心”,要“难得糊涂”。这样,就会拥有平衡的心态,时时感到生活的轻松与人生的美好,而不会被抑郁缠身,闷闷不乐。
静心,就是要心绪宁静,心静如水,不为名利所困扰,不为金钱、地位勾心斗角,更不能为之而寝食不安。
善心,要有一颗善良之心,时时处处事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好善乐施献爱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自己的心境也会得到慰藉。
★种植益寿法
老年人在庭院植树、植草、养花、种菜等,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增加乐趣,而且还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有利于健康长寿。定心,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事在人为,乐在创造。要善于自我调整心态,踏实度日,莫为琐事所烦忧。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岂非惬意?
宽心,要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行船,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宽松、随和、宁静的心境陪伴您,岂非是“快乐每一天”?
养心是不花钱的投资,做到“六心”,有利健康长寿,享乐天年。
身病、心病历来是相互关连的。所以说身体健康首先要心理健康,而身由心主,心健为上。怎样养心呢?清代兰陵堂《格言》说:“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做到这些,就能够心平气和,身健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