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157

第157章 光谱分析法实验

分光仪的发明,如同有了一个明察秋毫的“照妖镜”,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物质抓来“现形”。

1666年,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次实验中通过一个三棱镜,将太阳光折射到墙上,墙上就出现了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色光带,牛顿把这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命名为光谱。

从此,光谱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诞生了。观察和研究光谱的科学家越来越多。

德国科学家本生发明实验室用的本生灯(即煤气灯)以后,在做化学实验时,难免将一些固体盐类洒落在灯的火焰上,灯焰扑闪扑闪地呈现出美丽的颜色。有黄色、红色、翠绿色……这一现象引起本生的极大兴趣。

利用火焰的颜色分辨不同的盐类,这是一种既简洁又直观的分析方法。本生想,是不是用这种方法可以分辨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呢?

一天,本生与好友基尔霍夫谈起这事。基尔霍夫提示说:“能不能用观察火焰光谱的方法来分析未知物质呢?”

“光谱?对,观察光谱!我怎么没有想到光谱呢?”本生豁然开朗。

1859年,两位科学家着手制作一架观察火焰光谱的分光仪。这是一种具有平行光管的仪器,光管的一端装置透镜,另一端仅留一细缝,其位置恰恰在透镜的焦点上,以迎接检验物上所射来的光线。光管连65在一个可旋转的台座上,台座中央装有棱镜,承受透镜射来的光而将它分解。座末连着一架望远镜,用来观察棱镜所分解的光谱。

他俩用自制的分光仪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本生小心翼翼地把氯化钠细小颗粒用铂丝撒在灯焰上,灯焰立即呈现出亮黄色,基尔霍夫伏在分光仪目镜处观察,他看到在黑色的背景上有两条并排的黄线;本生换了钾盐后,基尔霍夫观察到的是一条紫线和一条红线;再换成锂盐,则是一条明亮的红线和一条暗一些的橙色线;锶盐则显出一条明亮的蓝线和一定数目的暗红线……每一种元素都有它的特征谱线,无论是数目还是位置都是互不相同的。本生和基尔霍夫把它们一一绘制下来,作为标准光谱。

几天后,他们又开始了一项混合物的实验,本生把几种不同的盐类混合起来,用铂丝放到灯焰上,基尔霍夫用分光仪观察,发现一条条明亮的谱线都排列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并拿标准光谱与之对照,则很容易分辨出混合物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光谱分析法实验成功后,本生又在实验室内分析了上百种已知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中所包含元素的谱线逐一记录下来,形成标准光谱,为寻找新元素开辟了一条可靠快捷的方法。本生和基尔霍夫将共同研究成果写成着名的《光谱化学分析》论文公诸于世,立刻轰动科学界。

不久,本生利用光谱分析法,找到了新元素“铯”和“铷”。一些化学家利用这一方法也先后找到了氦、铊、铟、镓等新元素。

科学家们有了分光仪,就像有了一个明察秋毫的“照妖镜”,可以将自然界里所有的物质抓来“现形”,看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