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示范,帮孩子改正生活中的缺点——纠正孩子生活中的缺点的9个妙招
孩子生活中的许多缺点,都是在不自觉和不经意中逐渐形成的。父母如不及早发现加以纠正,这些缺点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
要纠正孩子生活中的缺点,父母必须有明确的意识、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其中,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自然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同改正生活中的缺点相比,还是容易得多。
当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家长要有耐心,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从具体的小事培养孩子有条不紊、有始有终地做事情的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导师。改正孩子生活中的缺点,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到的,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积极地影响孩子。
缺点一旦变成习惯,它就要支配人的行为过程,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要想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孩子的任何缺点都是可以改造的,但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和改正孩子生活中的缺点和坏习惯。
好习惯造就孩子的好人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及早及时进行,对于孩子生活中的缺点更要及早及时纠正。
妙招1.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形体姿势
不良的形体姿势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也影响孩子未来人生的自我形象和风度。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形体姿势。
孩子不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给身体带来的最大不利是引发脊椎骨弯曲,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的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大家都知道,脊椎骨是人的顶梁柱,它要是歪斜了,就如房子的支柱歪斜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倒下来的危险,脊椎骨的骨头一共有30多块,像积木一样叠起来,软骨负担着使它们相互连接起来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整体容易前后左右弯曲和扭转,如果平时有不良的形体姿势,就有可能使具有压缩功能的软骨部分遭到破坏或磨损。脊椎正中间有制造红血球的脊髓和神经束,本来从头部到尾骨是畅通的,现在说不定哪里就有损伤,使整个身体发生障碍。
这样看来,培养正确的形体姿势,对一个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站、坐、走习惯:
(1)让孩子防止坏姿势,学习好姿势
在坐着看书、写作业或看电视等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不要弯着腰、伏着胸,也不要随意歪靠在凳子上。要告诉孩子如何做,对年龄小的孩子还要示范给他看,使他从小养成好习惯。
正确的站姿是:头正直,胸稍挺,腹微收,两臂下垂,两腿自然伸直,脚跟靠拢,脚尖分开。
正确的坐姿是:躯干保持挺直,两肩摆平,眼向前平视,两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平放地上,阅读、写字时,身子不要歪斜,不要趴在桌子上,胸要离桌沿一拳的距离。
正确的走姿是:走时主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着地,保持平衡,勿上下颤动或左右摇摆,注意改正内、外八字脚。
(2)教孩子多做双侧运动
许多人都习惯用右手提物、端东西,甚至有许多运动项目也都是单臂单身运动,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垒球等。身体的长期单侧运动可能会形成身体双侧肌肉发育不平衡,这时可以用左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可以多练习一些需要双侧都参与的行动,如做单双杠、走路、跑步等。全面的锻炼,能够强化全身的肌肉,为形成正确的形体姿势提供坚实的基础。
(3)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形体姿势
父母可以有选择地捕捉孩子的一些形体姿势,把它们用照相机拍下来,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的姿势,并与父母一起评议。一些背影像可以反映一些人很意外的身体形象,会让孩子感到很吃惊,这样可以更好地强化孩子克服不良形体姿势的决心。养成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妙招2.督促孩子改变用眼不卫生的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不卫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家长要从小关注孩子的用眼卫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今天,我们不论走进任何一所中小学,都会看到许多孩子戴上了近视眼镜。而且,近视的程度越来越高,近视人数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下面是国家教委最新的一份统计资料,调查范围涉及12个省市384198名中小学生。结果如下:
此次对视力低下者的调查实际分为两个人群:小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男性比例为44%,女性为56%;中学生的男性比例为45.5%,女性比例为54.5%。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女性的比例均要高于男性,说明女学生患近视眼的比率要高于男学生。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的兴趣较男学生单一,更多地停留在书本上,而对其他活动兴趣较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她们视力低下者的比例高于男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视力低下者在小学生中比例最高的年龄段是11-12岁,初中生是14-15岁,高中生是18岁。而这些年龄恰恰分别是孩子考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年龄,这也是他们课业负担最沉重的时候。看来,视力低下与课业负担是紧密相关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视力下降,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必须从小关注孩子的用眼卫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写字时保证眼与纸相距一尺,握笔处与笔尖相距一寸,身体与桌子相距一拳,这样三个“一”的正确写姿。坚持不趴着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厕所看书,光线暗不看书,坐车、走路不看书,坚持这样“五不看”的良好习惯。
(2)为孩子改善学习环境
室内采光要好,桌椅高低合适,学习环境安静。
(3)要求孩子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日两至三次,做到穴位要准,速度适中,精神集中。有资料说我国的眼保健操已被日本学校引进,认真执行,收到了很好的防治假性近视的疗效。而对于这套科学的保护视力的操练,我们有的学校却不重视,没有发挥它保护青少年眼睛的作用,实在是可惜。
(4)让孩子及时配戴眼镜
如属真性近视就必须及时给孩子配戴合适的眼镜。有的孩子嫌戴眼镜麻烦,有的孩子觉得不好看,常常是时戴时摘,加重了眼睛调节肌肉的负担,使得视力每况愈下。配眼镜要到正规医院验光,不要图便宜为孩子在不合格的眼镜店配镜。
(5)控制孩子看书、玩电脑的时间
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也会使视力下降,要适当控制,晚上多望星空,白天多看绿色,均有利于保护视力。
妙招3.保证营养,改变孩子不吃早餐的习惯
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早餐对孩子的营养供给尤其重要。许多孩子不吃早餐就上学,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利于健康的习惯。
营养专家近年多次强调吃好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今天仍有不少孩子吃不好早餐,甚至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对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有这样一件事,某小学六年级一位男生,长得比别人高,但脸色很苍白。一天下课后在和同学一起玩时,突然晕倒,老师非常着急,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去。医生一检查,说是血糖过低造成的,可能他没有吃早饭,缺少营养造成低血糖而头晕昏倒。一问他,果然如此。
那么,父母应怎样让孩子吃好早饭呢?
(1)向孩子讲清不吃早饭的危害
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饮食,不但要保证每天体力、脑力劳动的消耗之需,还要供给迅速发育的身体需要,这三者加在一起,他们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就相当可观了。试想,上一天的傍晚六点吃的晚饭,如果不吃早餐,经过一夜时间一直要到第二天中午11点半以后才吃饭,这中间有近18个小时,这样长时间身体得不到能量补充,怎么能让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有些孩子经常感到头晕,严重的甚至昏倒,大多数是由于少吃或不吃早饭造成的。医学上称为“低血糖”。
所以不要说不吃,就是马虎少吃也不行,不能满足上午学习和活动的需要,孩子处于半饥饿状态,上午后两节课就会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长期下去会成绩下降,智力减退,影响身体发育,同时,长期不吃早饭,还会引起严重的胃病。有些家庭的早餐,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将就,吃点泡菜酱菜,量也很少。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吃早饭去上学也不重视,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父母对孩子的早餐不能将就,每顿都应要求他吃饱,吃好。
(2)为孩子创造必要的早餐条件
早上,要孩子起得早一些。起得晚了,洗脸、刷牙后时间很紧,孩子一着急,食欲就没有了,就不想吃早餐或吃得很少。起得早一些,让孩子做操活动一下身体,或者做些整理房间的劳动,让身体各部分器官都活动起来,食欲也就来了。
同时,早餐应该经常变些花样,使孩子爱吃、吃饱。早餐应选择体积小、热能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等,主食选择各类食物,如包子、油条等。
每一位父母都必须记住,早餐对孩子的健康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妙招4.讲究卫生,去掉孩子不爱清洁的毛病
孩子不爱清洁卫生的习惯,一方面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良影响,让人看了不舒服,另一方面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孩子“潇洒”得很,爱挂着两行鼻涕到处跑,玩游戏弄脏了手脚也不洗。这些孩子当中,也不乏女孩子。
孩子不爱清洁的原因,一是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照顾,二是父母本身的卫生习惯也没有做足,难怪孩子像一只“小黑猪”了。所以,父母本身爱清洁,自小给孩子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把孩子装扮得干干净净,使孩子一方面不被人称作“小黑猪”,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能忍受脏乎乎的感觉,自小养成爱清洁的习惯。
要帮助孩子改掉不爱清洁的习惯,首先父母亲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作模仿对象。其次,订定一些规条:不洗澡不能睡觉,不刷牙不能吃早点,不洗手不准吃饭。孩子犯了规,用不着责骂,请他依照规矩的约定而行就可以了。再次,让他了解不刷牙、不洗手便吃饭的后果,可借助书本图片,解释牙患、细菌等情况,告诉他如果不遵守规则,后果就是忍受牙痛及疾病的痛苦,父母也帮不上他的忙!最后容许孩子因游戏、活动如踢球、玩泥沙弄脏衣服,但是游戏或活动结束后回到家必须马上换衣服、洗澡。
另外,孩子生来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父母为孩子不讲卫生而面有怒色时,孩子会看出大人的心思,悄悄地去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
看到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好,可以把孩子找来,对孩子说:“乖宝宝,我真的很担心,你每天都不刷牙,有一天我梦见你的牙齿都不见了,怎么办?”小孩会看看母亲真的很发愁的脸,然后乖乖地去刷牙。要不然,他会觉得对不起母亲。大人“动之以情”是个不错的办法,一般小孩是富有同情心的,看他们爱护动物的样子,就可以了解。所以,有时候可以把大人的忧虑告诉他,然后要他帮你忙,事实上是要求他,他会感到大人的痛苦,而萌发同情心,想办法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不必逼迫,自然能收到良好的回应。
妙招5.早睡早起,督促孩子不再睡懒觉
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该督促孩子改掉晚睡,贪睡的不良习惯。
俗话说:早起早睡,精神百倍。孩子大都贪睡,父母要尽到教育之责,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邱明上六年级了,面临毕业,功课紧,作业多,经常学习到晚上十一点,但早上却不能按时起床去上学,妈妈每天早晨总得喊上好几次才起床。特别到了周末时,邱明更是抱着“补瞌睡”的心理贪睡,即使日上三竿还在床上呼呼大睡。有时邱明早就醒了,但就是赖在床上不起来,形成了贪睡、赖床的习惯,妈妈说邱明会因此影响按时就餐和上学,以致影响身体、影响学习,但邱明总是当成耳旁风,妈妈对他毫无办法。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温暖的被窝是埋葬青春的坟墓。”此话乍一听起来,多少有点危言耸听的意味,但仔细琢磨,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一个孩子老贪睡,早上老是赖在床上不起来,这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孩子在做别的事情时,也很难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生理学上讲,睡眠是生活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睡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休息,从而为第二天所要承担的活动储备新的能量。许多生理学家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合理睡眠时间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至于每个人需要睡多少时间,一般说来并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标准。这与生命个体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总的说来,睡眠充足,睡眠的质量高的具体表现为:睡醒之后感觉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当孩子变得贪睡、赖床,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弄清楚原因。
如果发现孩子每天睡眠的时间很长,但还是显得无精打采,就应该考虑带孩子去看看医生,说不定孩子患上了“周期性贪食嗜睡症”或“发作性睡眠症”。如果医生说孩子没有任何疾病,但孩子就是贪睡、赖床,就得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帮助他纠正贪睡、赖床的不良习惯。
让孩子明白,睡眠时间太长,对身体根本没有什么好处。这是因为睡过了头,大脑常常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大脑的兴奋性反而被降低。因此,人们经常发现,当自己睡了一个懒觉起来,反而感觉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不振。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贪睡、赖床的不良习惯呢?教育专家给家长的建议是:
(1)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引导着孩子,家长绝不能忽视这点,而应该给孩子带个好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晨应起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晚上尽量不要超过11点睡觉。
(2)按时叫醒孩子
孩子如果贪睡就不可能自觉早起,家长可以将其叫醒,但千万不可打断孩子的睡梦,如果孩子的睫毛在颤动了,就表明他快醒了,这时,你就可以将其叫醒,不至于打断他的梦。
(3)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也是不行的,为了让孩子早起,父母应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睡觉。只有早睡才能做到早起。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放任孩子晚上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即使看书也应到时候就叫停。
(4)鼓励孩子自己按时起床
父母可以为孩子买一个闹钟,教会他使用,可以利用游戏的时间练习几次。这样他就能通过闹钟早起了,当然孩子能够自己主动早起时,父母不可忘了给他表扬。
(5)敦促孩子起床后活动身体
有些孩子睡觉睡得很沉,家长想让这样的孩子清醒过来,应该让他适当地活动一下,做做运动。比如伸腿、弯腰等。
(6)对孩子实施适当惩罚
对于那些总不按照作息时间行事的孩子,可以给其一点小小的惩罚。掀开被子或将其抱下床,命令他站立一会儿都可以。
父母不要叫孩子早起时,自己反而躺在床上。
妙招6.让孩子动手,改掉不爱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适当地干些家务活,有利于促进孩子智力与动手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因此,父母要设法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关专家对2003年各省高考状元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来自家庭条件、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有时还比较困难。家长们谈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时,都认为应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去磨炼。
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动手可以说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手的动作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
一些细微的手指运动,如捡菜、剥玉米、剥蒜等,既让孩子学会了家务劳动,又有助于孩子智力的精细发展。孩子尽早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叠被、穿衣服、洗手、洗脸、倒水、刷碗等,可以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房间、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甚至自己做早点等,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孩子来说,偶尔做几次家务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把家务活持久地做下去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毅力。家长可通过让孩子做家务,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坚持劳动的毅力。具体可规定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如每天去取牛奶。孩子可能会因风雨或寒冷而不能坚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孩子坚持做下去,孩子劳动的毅力则渐渐形成。对不能坚持做下去的孩子,家长不能采取迁就态度,更不能越俎代庖,鼓励和帮助是使孩子坚持下去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一味训斥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的孩子,会因种种原因而不愿做家务。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晓之于理,严格要求他完成。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经过孩子自身的努力,使困难得以克服,既使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使孩子更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父母应试试以下方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1)给孩子提供做家务的机会
父母应多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
(2)列出每周孩子需要做的家务
父母应与孩子商量,在征得他的同意后列出每周需要做的家务。
(3)规定孩子做完家务的时间
父母给孩子布置了家务之后,要规定完成的时间,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能让孩子无故拖延,避免养成拖沓的不良习惯。
(4)教会孩子做家务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可使孩子少走弯路,避免孩子因多次尝试失败而失去对做家务的积极性。
(5)检查孩子做家务的完成情况
要及时检查孩子家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孩子养成应付了事的不良习惯。
(6)与孩子一起做家务
有些家务也许不是孩子爱做的事,如果有了父母的参与,家务劳动具有趣味性,孩子与家长在一起,会很乐意去做。
(7)孩子做完家务时及时给予表扬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父母应经常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赞扬声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8)对不愿做家务的孩子进行必要的约束
就像约束孩子做作业一样,对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应采取必要的约束,坚持让孩子做家务。
妙招7.明确时间观念,让孩子不再磨磨蹭蹭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和家长的教育与自身的示范有很大关系,家长应有意地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办事果断的好习惯。同时要以身示范,为孩子带个好头。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人们善于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而这些时间的观念与技巧必须从小培养,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从小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李泉上四年级了,可是做事磨磨蹭蹭,不紧不慢。每天做作业之前,摆弄铅笔、翻书,一晃就过去了几十分钟,她往往还没有开始做。最让妈妈上火的是李泉有起床磨蹭的习惯,每天早晨至少叫三遍才肯起床,而且动作非常慢,先坐上几分钟,揉揉眼睛,再慢腾腾地一件一件地穿衣服。常常是等她真正起床后,一看表,大喊一声:“迟到了!我的书包呢?”早饭不吃就走了。
孩子之所以磨蹭、做事拖拉,除了缺乏严格的训练之外,还在于责任意识和社会义务感还没有在他们身上扎根,意识不到磨蹭会有什么不好,意识不到办事拖拉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孩子们觉得时间真多呀,日子过得太慢了,一心想着快快长大。至于现代人常说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孩子们是理解不透其中的奥秘的。
改变孩子磨蹭的毛病,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纠正孩子起床磨蹭的不良习惯
在孩子的床头放一个定时闹钟,早晨闹钟响后,孩子必须马上自己起床,不允许犹豫磨蹭。这要求家长要硬起心肠,此时不能起“怜悯”之心,刚开始,孩子可能很不舒服,只要坚持一两个星期,习惯养成自然,到时孩子就会起床,不会再觉痛苦了。
解决孩子的问题,需要家长首先做一些改变,事实上,孩子的不良习惯常常是家长在不经意之间纵容而成的。所以,家长的要求和动作应清晰、利落,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
(2)让孩子明白磨蹭拖拉的害处
家长不妨和孩子谈谈,起床磨蹭晚了会带来的后果,如吃不上饭,饿着肚子,会营养不良,不利于身体发育;时间久了,还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由于睡懒觉担心上学迟到,会精神紧张,行为慌乱,易发生事故,而且上课迟到还会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学习、做作业拖拉会挤占玩的时间等等。要结合孩子生活中的实例来使他懂得和体会到磨蹭、做事拖拉的种种坏处,从而产生改变的意向。
(3)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拖拉常和父母有关,家长应先检查自己是否有磨蹭的习惯,办事是否拖拉。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有机会去模仿良好的行为。否则,孩子的懒散、磨蹭是无望改变的。
(4)训练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孩子办事磨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孩子缺乏连贯地处理事情的行为印象和习惯,做完一个动作往往不知道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因此,家长应训练孩子按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迅速地去做事。
(5)让时间约束孩子
交待给孩子的任务应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到了规定的时间就检查完成的情况,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具体明确的时间意识,督促孩子迅速有效地完成任务。
(6)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
这个时间表应规定好生活、学习、游戏的时间,使孩子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
孩子磨蹭常常还在于家长不守信用,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有节余的时间时,家长往往给孩子加码,随意更改任务,孩子为了躲避这种负担,就养成了拖拉的恶习,这一点为人父母者不可不察。当孩子顺利地及时地甚至是提前完成任务时,应予以奖励,最大的奖励是让孩子自由支配剩余时间。
纠正孩子磨蹭的习惯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及早予以训练,等孩子长大了再纠正可就难了。
妙招8.丰富假期生活,不让孩子生活无约束
假期如果安排不好,没有时间约束,孩子的生活会变得毫无规律,身心会因此受到伤害。所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家长应改变孩子假期无规律无约束的习惯。
大多数孩子放假之后,由于没有时间的约束,便随着自己的性子,或者整天看电视、玩游戏或者每天睡懒觉,甚至连吃饭都不按时,这样便使生活毫无规律。有关专家认为,凡是生活无规律的孩子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改变孩子这种假期生活规律的习惯呢?
假期是孩子在经过一学期紧张学习之后的调剂身心的时间,父母应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既感到假期过得有意义,又不会陷入无规律的生活之中。
(1)督促孩子完成暑期作业和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首先要防止孩子在假期初,就一口气把作业全部做完,或者一直到假期快结束时,才临时突击完成作业的做法。其次要提醒孩子别忘了学校规定的返校日期,并做好有关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
(2)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假期中,父母为孩子设计和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如规定孩子必须完成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服等自我料理生活的任务。也可要求他们在父母回家之前做好简单的饭菜、擦好地、烧好洗澡水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庭服务劳动。父母可利用傍晚和星期日,手把手地作些示范操作,如烹调、缝纫、编织、小修理等。然后,让孩子在平时自己去琢磨,去动手实践。这样一、两个月下来,孩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会慢慢地养成,生活能力必然大大提高。这样不光做父母的可以省心省力,而且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大大增强。
(3)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
家长让孩子假期多读一些中外文学著作、科技普及读物。注意不让孩子沉迷于武侠和言情小说之中。最好为孩子订阅一、二份报纸,让孩子养成每天看报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当附近电影院放映新影片时,要有选择地让孩子去观看。暑期时间长,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有利时机。社会上也有一些团体、学校或机构在此期间为青少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如书法、美术、篆刻、乐器、写作、摄影、英文打字、游泳、武术等。父母可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参加培训,并督促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以陶冶性情,增加乐趣,充实精神生活。
(4)适当安排孩子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在假期中可适当安排孩子外出活动。如让孩子到外婆或姑母等亲戚家住上三、五天,可让孩子带去对亲戚的问候,融洽亲戚关系,学会待人接物的本领。其次,要支持和关注孩子在假期中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对孩子交往的对象有所熟悉,避免交上染有不良习惯的朋友。
(5)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假期中,不少孩子因无所约束,为所欲为,有的懒觉睡到上午9~10点钟起床,有的通宵达旦地打牌、下棋,一反平时正常的作息安排,这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不妨指导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其认真执行。
(6)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假期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较多,如玩弄电器触电、游泳溺水、玩火失事等等,对此家长应予以重视、教育,避免孩子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