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29481400000094

第94章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在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中,一位日本老师曾直言不讳地说:“你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听此狂言,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怎能不拍案而起!

然而,拍案归拍案,事实仍是事实。中国孩子所过的“小皇帝”、“小公主”那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和意志力的退化,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未来的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着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生存的法则,竞争会使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为了孩子和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家长们,“再富也要苦苦孩子”!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为了孩子未来成,必须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苦难教育”。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生活得幸福。但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能生活得幸福呢?我国的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真正明白。

现在的孩子们“运气好”,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较过去好得多,因此,许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苦,经受一点点磨难。在生活和学习上,孩子遇到一点点困难,家长就心疼得不得了,并赶快帮他解决。有的甚至上学送,放学接,中间还送牛奶。做完作业不愿意收拾书包,家长赶忙替他们整理。替孩子洗脸、穿衣服,更认为是家长“理所当然”的事。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就像温室里养花一样,从不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

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养得更娇。某市一所小学组织几十个学生到山区去“留土”,准备在那里生活一个星期。孩子们对此举是特别的高兴,可家长们却个个舍不得让孩子去,怕孩子受不了那份罪,担心孩子出什么危险。学校虽然对家长们做了种种保证,可家长们仍觉措施“欠缺”,又提出了一个条件:“下乡可以,但要派警车护送。不然,我们就不让去。”

畸形的“当代奇观”出现了。出发那天,学生乘坐的豪华大轿车前面,果真出现了一辆开道的警车。家长们更是全家人出动送行,那场面,就像是生离死别似的,非常的“悲壮”。

此情此景,在国人中并非个别,难怪许多人感慨万千:“现在的孩子养得太娇了,将来怎么办哟!”

人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孩子们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未来的普遍现象,竞争会使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家长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更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浯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做父母的都深深地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将来的生活幸福美满。果真这样的话,建议家长们认真思考一位外国哲人的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先吃得起苦。”

中国有句古话:“庭院里驯不出千里马。”为了孩子成为千里马,家长千万别把“小马驹”“圈”在“庭院”保守地“饲养”,而要让他们冲出“庭院”,到艰苦的环境去修好另外一门必修课——“吃苦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