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29482200000018

第18章 自己成了孩子的“避难所”

隔代教育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变成了孩子的“避难所”。孩子无论犯了什么错误,都有我们这个“避难所”给护着;孩子无论受了什么委屈,我们都能为他“撑腰”。避难避难,孩子看似是避过了眼前的“难”,就是不知未来真的遇到难事,他又该如何面对。

案例再现

李爷爷退休后,日子过得甚是清闲。很快,孙子小武出生了。由于儿子儿媳工作忙,小武只能交给李爷爷和老伴照看。李爷爷像是找到了精神寄托,他见不得小武受一点委屈。

有人欺负小武,李爷爷就给他撑腰,哪怕是小武做了坏事,李爷爷也一样庇护着他。这使得小武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学校都显得蛮横无理。

5年级时,小武跟着社会青年学会了抽烟。老师曾经委婉地与李爷爷谈过这件事,要他好好管教一下孩子,但李爷爷却说:“抽烟又算什么?我还抽呢!这又不犯法。”结果,小武抽烟上了瘾。一开始他用零花钱买烟抽,但渐渐地,零花钱不够用了,再加上已经进入叛逆期的小武认为向家里要钱不够帅气,于是,他就和几个同学去偷。父母为这事狠狠地揍了小武几次,但每次揍他,李爷爷都会站出来,甚至对小武的父母说:“他拿个小东西,你们犯得上揍他?我有能力护着我孙子,他出不了大事不就行了!”

后来,小武在李爷爷的庇护下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入室盗窃、拦路抢劫。高中的时候,他终于因为抢劫罪而锒铛入狱。在法律面前,李爷爷的庇护再也起不了作用了。

感悟反思

对于小武来说,爷爷就是他犯错误之后的“避难所”,无论他做了怎样的坏事,爷爷都会庇护着他;无论他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只要有爷爷在他就能肆无忌惮。可最后呢?爷爷将他“护”进了监狱,爷爷“护”得他反而遇到了人生的大难。

看到这样严重的结果,我们难道还想继续护着孩子吗?有人可能对此依然不屑一顾,认为小武是犯了大错才进了监狱,可是他最后之所以会犯大错,还不全是由小错开始积累的吗?如果他第一次偷钱时,爷爷就教育他;如果他第一次抽烟时,爷爷就阻止他;如果从他出生开始,爷爷就不溺爱他,小武的人生也许本该是另外的样子。

毫无原则的爱,甚至不惜替孩子承担错误,我们这样的投入,怎能不让孩子“受伤”?

张爷爷有个7岁的小孙子,非常调皮。有一次,孙子和邻居的孩子打架,张爷爷并没批评他,但也没护着他,只是问他:“为什么打架?”孙子理直气壮地说:“他不让我玩玩具。”张爷爷说:“如果你不让别人玩玩具,别人也打你,你会服气吗?”

孙子听后不说话了。张爷爷继续说:“和小朋友要好好相处,下次你再想玩玩具,也带上自己的玩具去好了,和小朋友做个交换,要好好与人说话。”

张爷爷面对犯错误的孙子,一点没有庇护,相信孙子也会在爷爷正确的教导下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避难所”本是一个生物学用词,指的是“集群灭绝或重大灾变事件发生时,某些生物得以在其中栖身而得到幸存的栖息地”。孩子犯的错误,就相当于他遇到了重大的事件,作为祖辈,作为他的长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是给他提供“栖身并让他幸存”的栖息地吗?绝对不是!我们理应好好教育他,让他不再犯错误,我们该是他的教育者。

好好想想吧,我们是想让孩子能及时纠正错误,从歧途走回到正道上来,还是只为了表现我们所谓的爱,让他继续在泥潭越陷越深?也许,这应该是一道根本不用思考的选择题。

方法引导

让孩子避一时“小难”,就有可能给他的未来埋下“祸根”。这不是耸人听闻,这该是为我们自己敲响的警钟。

第一,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些老人会如李爷爷一样,退休后内心感觉有些失落。而孩子似乎能格外激发起这些老人内心的保护欲望,他也许会习惯性地保护孩子。甚至当孩子犯了大错时,有的老人不惜动用自己以前的“老关系”来帮孩子逃脱罪责。

其实,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将孩子看成是一个受保护的对象,也不要将手中的权力和关系网当成他的“保护伞”。孩子是一个受教育的对象,他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只能是帮他分析、教育他、督促他,绝对不能替他承担一切,否则就是在毁掉他的前程。

第二,理智对待孩子的错误。

不要一看见孩子犯错误,我们就先冒出了保护的想法,我们至少也要先看一看孩子犯了什么错误。

孩子犯错误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要以我们的阅历来分辨他这个错误的性质。如果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我们不必要太过较真,可以宽容一些对待,但也要让他了解正确的道理;如果是他由于幼稚做出的无心的举动,我们要告诉他对错;如果是他故意为之,我们要教育他……

对待不同的错误,我们要理智地分清错误的性质,不能一味地采取包庇甚至替他承担的做法。孩子总要长大,他总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父母教育的最好的辅助者,将这些道理多讲给他听,让它们在孩子的内心慢慢地扎根。

第三,要做孩子的“教导员”。

教导员的任务主要是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我们也要成为孩子的教导员,而不是做他的“避难所”,更不能替他承担错误。前面案例中的张爷爷,对孙子的教导就做得非常到位。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如果看见孙子与人打架,一定会是护着孙子数落别人的不是。可那样一来,孩子学到的是什么呢?不过就是学会了找祖辈当自己的避难所,让祖辈帮自己承担所有事情。由此以来,他会变得习惯于依赖,变得蛮横无理。

所以,我们该以张爷爷为榜样,要教导孩子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让他对自己的错误有个明确的认识,这也是为他今后改正错误打好基础。

第四,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纠正错误看似很简单,但要取得实效并不简单。我们中的很多人总是舍不得对孩子动真的,比如有时候他犯了错误,我们只说:“下次注意,以后乖乖的啊!”然后就再也没什么别的动作了。我们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提醒,并没有帮助孩子纠正。这样说得多了,也许他依然会我行我素,反而变成了“屡教不改”。

所以,帮孩子分析出错误的性质之后,我们可以教给他一些纠正错误的方法。比如像前面故事中的那位张爷爷,他让自己的孙子带上玩具去和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换,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孩子在这些好方法中尝到了甜头,他就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了。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让他根据我们所说的道理,想想怎样做才是合理的,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也能锻炼他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