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29482200000036

第36章 教孩子分享,而不让他独享

如今,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来说,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似乎不需要和任何人分享什么。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习惯于独享。那么,他就会变得自私自利,势必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还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家庭和事业。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分享,让他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案例再现

蕊蕊的父母很注重培养她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无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水果,他们都会先让她把最大、最好的一个拿给外婆吃。外婆每次都会笑着夸奖一番:“我们家蕊蕊真乖,但外婆牙不好,还是你自己吃吧!”最后,蕊蕊总会独享到那个最大、最好的水果。

久而久之,蕊蕊知道了,所谓的分享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外婆不会真正想要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她每次都会把最大、最好的水果拿给外婆,得到外婆的一番表扬之后,再独享外婆的那份。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懂事”的蕊蕊从果篮里找来一个最大、最好的苹果,然后拿给客人吃。

客人高兴地说:“谢谢,蕊蕊真懂礼貌,是个好孩子!”

不料,当客人真的开始吃那个苹果的时候,蕊蕊却哇哇大哭起来。一家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弄得不知所措,尴尬不已。

感悟反思

蕊蕊愿意把最大、最好的水果拿给外婆吃,说明她愿意分享。但是,外婆总是没有真地接受她的分享,并传递给她一个错误的信号:外婆不会真地吃那个最大、最好的水果,它最终都是属于她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种分享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蕊蕊感受到分享的真谛。

其实,分享应该是双方的互动过程,一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方愿意接受分享的东西。如果从蕊蕊第一次主动把水果分享给外婆的时候,外婆就大方地接受,并表现出很快乐、很欣慰的样子,也不会出现案例中如此令人尴尬的场面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同样需要“慎于始”。当孩子第一次与我们分享的时候,我们不要辜负孩子的好心,要大方地接受,并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从而巩固、强化他的分享行为。这样一来,才能让孩子理解分享的真正含义,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那么,分享意识就会慢慢植入孩子的内心深处。

方法引导

孩子的分享行为并非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引导、启发。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而不让他独享。

第一,不给孩子“吃独食”的特权。

很多祖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总会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给他一个人享用。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独享的坏习惯,不利于教他分享。因此,我们不要让孩子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不同的“特权”,不对他搞特殊化待遇。

平日里,我们要养成全家人共同分享食物的习惯。比如,无论家里有什么食物,无论多少,我们都要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引导他先拿给祖父母,然后再拿给父母,最后才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还懂得了尊敬长辈的道理。

当孩子想要独自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并明确告诉他:“好吃的东西,要全家一起分享。”也许,孩子的心里会有点难受,但久而久之,他这种不愉快的体验会慢慢消失,而他的度量会随之扩大。

第二,告诉孩子,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获得。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觉得与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获得。如果你不愿意与人分享,就没有人分享你的快乐,也没有人分担你的忧愁。如果你愿意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就会有人与你一起分享、分担,自然会赢得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第三,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要注意引导。

孩子进入两岁之后,其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会越来越在乎“自己的”东西。虽然我们反复传递给孩子分享的意义,但是收效甚微。这时候,我们不要指责孩子太小气,更不要强迫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人,否则只会让他产生不满、怨恨的心理。

我们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一般来说,孩子虽然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却希望分享到他人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让他和其他人交换彼此的东西,从而渐渐让他学着与人分享。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与人分享,也没有关系。我们不妨耐心等一等,给孩子成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