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29482200000060

第60章 不要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为了让孩子更懂事一些,更听话一些,于是便整日对孩子唠唠叨叨。其实,没完没了地唠叨,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只能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让他嫌我们麻烦。长此以往,他的耳朵也会生出“茧”来,他会认为我们是一个只会唠叨、小题大做的人,这会降低我们的威信,也会让孩子把我们的话当耳旁风,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成为一个叛逆的孩子。而且,在唠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很容易成为一个唠唠叨叨的人。

案例再现

婷婷是一个9岁的女孩,由于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空照顾她,她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特别宠爱她,她有什么要求基本都满足她,可是这并没有让她觉得快乐,因为奶奶总是对她唠唠叨叨,同一个事情说起来没完没了。

一次,婷婷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本来就不好,没想到奶奶知道了她的成绩后,又唠叨上了,数落婷婷如何不爱学习,如何贪玩,等等。奶奶从东扯到西,婷婷越听越烦,越听越生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感悟反思

奶奶唠唠叨叨,是希望婷婷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她的方式方法不当,翻旧账,东扯西扯,婷婷本来就心烦,她却一味地数落婷婷,火上浇油,结果引起婷婷的极大不满,做出了偏激的行为。

奶奶本是出于好意,结果却导致了这样的结局。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总是唠唠叨叨,就一个问题翻来复去地说,孩子有缺点指出来就行了,切不可今天说,明天说,一有时间就说。孩子已经听得不耐烦了,却仍然继续说个不停。这样说的结果,孩子就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不想改正了。即使他有优点,也被我们说没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处处与我们作对,成为一个叛逆的人。

桐桐找衣服时,又把柜子翻得乱七八糟,奶奶说:“桐桐,你怎么又把柜子翻得乱七八糟?”“你们总是把我的衣服放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我找不到自然要翻箱倒柜了。”“那你也……”奶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爷爷制止了,因为他知道奶奶又要唠叨了。

爷爷说:“桐桐过来,爷爷教你怎么找衣服。”爷爷给桐桐示范了一遍,桐桐不一会儿就学会了。爷爷还教给桐桐怎么叠衣服,从此,桐桐再也没有把衣柜翻得乱七八糟。

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像这位爷爷一样,不是指责孩子,而是教他如何改正错误。这样,孩子才会配合我们,积极改正错误。如果我们一味地唠叨,孩子就算认识到错误,也不知道如何改正,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虽然说了很多,也相当于在做无用功。

方法引导

既然对孩子唠唠叨叨没有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呢?第一,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把孩子所犯的错误,逐个说一遍,几乎罗列出孩子的所有缺点。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就会情绪激动变得暴躁起来,顶撞我们。

我们不要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应该多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注意和发扬孩子的优点。比如,孩子是个慢性子,但是他却可能做事比较认真,如果我们唠叨他做事磨蹭,他听了不高兴,做事时可能就会既磨蹭又不认真。如果我们对他说:“孩子,你做事很认真,要是能再快点就更好了。”那么,也许他就不会嫌我们唠叨、嫌我们麻烦了,而且做事也很可能会变得又快又认真。

第二,给孩子指导,而非唠叨。

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言简意赅地指出孩子的错误,然后告诉他改正的方法,而非单纯地唠叨个不停。桐桐的爷爷知道唠叨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没有像奶奶那样唠叨,而是告诉桐桐做事的方法,这样,桐桐才改掉了自己找东西时总是乱翻一气的坏毛病。

所以,我们也应该像桐桐的爷爷那样,亲切地指导孩子,启发孩子思考,引导他解决问题,使他心情顺畅地接受我们的建议,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三,对孩子不要事事叮嘱,要有明确的目标。

为了让孩子少犯错误,我们总爱事事叮嘱孩子,让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话说了一大堆,却仍然有很多话没有说到点子上。我们反复强调,再三叮嘱,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听得心烦意乱,就会暴躁无常。

所以,我们对孩子有要求时,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这个要求没说完,又去说另一个。比如,我们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学习二字刚说完,又去说“你要好好做人”,那么,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孩子仍然不清楚,他仍然不知道怎样做。

所以,我们对孩子有要求时,要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想法,明白我们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果他的想法是合理的,就让他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此外,对于孩子早已明白的事情,我们如果老调重弹,只能是多此一举。比如,孩子每天去上学前,你就叮嘱他“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尊敬师长,你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孩子天天听,他能不烦吗?对于孩子已经明白的事情,我们与其唠叨,还不如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他做得好时,积极表扬他,有了问题时及时指出,这样反而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