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孩子缺乏独立性,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得依靠我们。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孩子必须要靠自己的判断作出各种各样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就像老鹰“狠心”把小鹰赶出巢穴一样,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应该放手让他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通常祖父母都会将家里唯一的孙辈视若珍宝,生怕他受到一点伤害。这些祖父母认为,保护孙辈“毫发无伤”才是对他的爱,才能让他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过度的保护让孙辈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草莓族”,外表虽然光鲜,但却经受不住任何压力和挫折,一碰就碎。
案例再现
张爷爷有个宝贝孙子叫张鑫,由于儿子儿媳工作忙,张鑫从小就交给他和老伴照看。正因为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儿子儿媳又经常不在身边,张爷爷把他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孙子身上,对他百依百顺,舍不得他受一丁点儿委屈。
张鑫摔倒了,张爷爷立即冲过去扶起他;张鑫要玩具,张爷爷二话不说赶紧去给他找玩具;父母让张鑫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张爷爷却抢下来替他做了;看到张鑫和别的孩子起了争执,张爷爷赶紧冲过去把他护在身后……
很快,张鑫上小学了,因为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等小挫折,他吵着让父母给他换学校,父母想好好教育他,却被张爷爷拦了下来:“他不想去那所学校,你们就给他换一所啊,打他干什么?”父母拗不过张爷爷,只好给张鑫换了所学校。
就这样,张鑫被张爷爷一路护着长大……
大学毕业后,张鑫换过好几次工作,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久。不是嫌工作累,就是嫌工资少,要不就是和同事处不好。他没钱了就向张爷爷要,父母实在看不惯他游手好闲的样子,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结果他一气之下竟然从楼上跳了下来,腿都摔断了。
看到孙子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样子,张爷爷痛不欲生,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对他加强教育,导致他现在连一句重话都承受不住。
感悟反思
草莓族,是形容现在很多孩子的一个新名词,是指有的人像草莓一样,外表光鲜亮丽,质地却很绵软,承受不住外界的压力,一碰就烂。案例中的张鑫就是典型的“草莓族”,他重视享乐却受不了挫折,抗压性很差,遇到一点困难就轻易放弃;合群性也不高,不善于与人交往。是什么使他变成了一碰就碎的“草莓族”呢?
张鑫是家中的独苗苗,被爷爷视为掌上明珠。不管他要什么,爷爷都百依百顺;不管什么事情,爷爷都一律包揽,生怕累着、伤着自己的宝贝孙子;他一有挫折、压力,爷爷立刻接管……就是这些让他成为了经受不住挫折的“草莓族”。
张爷爷认为这样做是在保护孩子,可事实上呢,张鑫不仅没有在他的“保护”下茁壮成长,反而像温室里的花朵,不堪一击,一句小小的批评就让他选择了轻生。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反省:如果张爷爷在孩子摔倒时,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在孩子要玩具时,让他自己去取;在父母让他做家务时,给他锻炼的机会;在孩子和他人产生矛盾时,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就不会出现张鑫因为老师批评或同学欺负就要求转学的情形,也不会出现因为一点小挫折而频繁换工作的情形,更不会出现由于父母的一顿责骂而寻死觅活的情形。
好好想想吧,我们作为孩子的长辈,应该做的是什么?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他不用面对挫折?还是做孩子的“减压器”,在他有压力的时候立刻接管?都不是!我们应该让他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孩子的“保护者”自居,让他不用面对压力与挫折。
方法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他身边为他扫清“障碍”。总有一天他会长大,会离开我们独自生活,到那一天,我们又如何帮他解决问题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帮他解决所有问题,不如让他学会独立解决困难和问题。
第一,别把孩子生活中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在我们心里,孩子永远都是那朵需要我们呵护的娇弱花朵。我们喂他吃饭、帮他穿衣、给他洗脸……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是有什么危险,干脆什么都为他包办,恨不能清除他生活中的所有“障碍”。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我实践的机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长此以往,孩子将丧失做事的自信心,也无法面对挫折和困难。
其实,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小难题,引导他从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孩子学会爬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让他自己尝试着跨越;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叠被子、自己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配合他,让他尝试去做这些事。
当然,孩子刚开始做的时候肯定是不熟练、不完美的。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他找各种借口,而是要引导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为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我们总是千方百计为他打点一切,让他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然而,孩子的成长表面上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困难,实际上却危险重重。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严重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经验,将来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引发种种问题,当然,他也就不能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而显得烦躁不安,或是想退缩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因为心疼孩子,立刻替他解决困难,而是应该放开手脚,让他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我们陪孩子搭积木的时候,看到他用三角形积木做底座,通常都会忍不住纠正:“放在最底下的积木不能用三角形,不然怎么往上搭啊?得用方形的!”其实我们说这话的同时,已经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品尝到挫败,他将永远不会知道成功的美妙。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三,不要夸大孩子的能力。
孩子在我们心里永远都是最棒的,所以我们从来都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总是对孩子说:“你一定能拿第一!”“你绝对可以考100分!”……当孩子没拿到第一名,没考到100分呢?他会不会因此觉得:“我只有拿第一名,爷爷奶奶才会喜欢我。”“没拿到100分,爷爷奶奶肯定觉得我很笨。”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从而更加不愿面对挫折,也承受不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