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人缘好办事
29482500000093

第93章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有一个嗜好: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乡间路上,使当事人容易发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喜欢指责人的习惯。

1842年秋天,林肯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大好斗的政客。文章在报纸上登出后,那位政客怒不可遏,查出“真凶”后,他下战书,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护名誉,只好接受挑战。到了约定日期,二人在约定的地方见面,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就要进行。亏得在最后一刻有人阻止,悲剧才未发生。这是林肯一生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教训,让他懂得了任性抨击他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从此,他学会了在与人相处时,不再为任何事而轻易责备他人。

如果林肯没有改变过分指责别人的处世方法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林肯了,因为一个人缘不好的人是无法成为总统的。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就是: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宽以待人,你才会受人欢迎。

有位先生不说谎、不伪装,也从来不投机取巧,不做一点亏心事,更不占别人便宜。

然而这位先生却并不受人欢迎,因为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随时随地地去教训别人,指责别人。看见别人有一点点缺点,就加以批评、指责,像大人管小孩,老师对学生一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甚至常常有意地夸大别人的缺点,把别人的一时疏忽或无心的过失,说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为不端。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的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做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漫骂不已。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地令人可怕,到处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却说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须宽限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张飞的悲剧再深刻不过地说明了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卡耐基指出: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我们想指责或纠正的对象,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达到批评的效果,反而还得罪了人。

和张飞一样,林肯也遇到过一件让他恼火的事。1863年7月,盖茨堡战役展开。敌方陷入绝境,林肯下令给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敌军。但米地将军迟疑不决,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出击。结果敌军顺利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坐下来给米地将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极端不满。但出乎常人想象的是,这封信林肯并没有寄出去。在他死后,人们在一堆文件中才发现了这封信。也许林肯设身处地地想了米地将军当时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也许他想到了米地将军见到信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米地可能会与林肯辩论,也可能会在气愤之下离开军队。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时痛快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是说放弃必要的批评。这里的原则是要抱着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这样的批评才能够解决问题,而且也不至于让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有一家工厂的老板,这天巡视库房,看到有几个工人在库房吸烟,而库房是禁止吸烟的。他没有马上怒气冲冲地指责工人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没有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吗?”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烟盒,拿出烟给工人们,并说道:“请尝尝我的烟——不过,如果你们能到屋子外去抽的话。我会非常感谢的。”工人们不好意思地掐灭了手中的烟。

我们喜欢责备他人,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三国演义》中马谡轻敌失了街亭,害得蜀兵大败,诸葛亮无奈演了一场空城计,才算退了敌军。回到军中,诸葛亮为明正军律,挥泪斩了马谡。对此次失败,诸葛亮并没有处理了马谡就了事,而是深深自责没有听刘备生前所说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自作表文给后主,请自贬丞相之职。并要求属下“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诸葛亮的处世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你又想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时,请马上闭紧自己的嘴,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这样,你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坏毛病。

没有人喜欢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也没有人喜欢和一门到处喷火的大炮待在一起。所以,千万不要随便指责别人。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才是获得好人缘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