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29500900000002

第2章 血脉相承的亲属联姻——血缘婚

血缘婚,亦称“血缘家庭”,是指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比起杂乱婚,这种新生的婚姻形式更加前进了一步,也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文明迈进的脚步。

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类婚姻形态经过漫长和曲折的发展后,终于由血缘婚取代了杂乱婚。血缘婚存在的时代,大约在170万年以前,相当于猿人时代中后期。

有关血缘婚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唐代李冗的《独异志》中记述了关于伏羲和女娲兄妹联姻的神话故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伏羲女娲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其意是:在一场洪水灾难过后,人类全部灭绝了,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伏羲向妹妹求婚,妹妹不答应,提出用互相追逐的方法决定是否成婚。如果伏羲追到她,女娲便答应他的成婚要求。于是,二人围绕着一棵大树追逐。但是,伏羲始终追不上妹妹。后来,伏羲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从反方向迎过去,终于挡住了妹妹。妹妹只好答应了哥哥的求婚。

现在,苗族、怒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仍然流传着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形式虽不相同,但实质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些美丽传说背后,渗透着人类对原始社会兄妹联姻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血缘婚现象。

血缘婚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逐渐膨胀,人类的劳动强度也随之增大,于是在生产上出现了自然分工,例如,没有劳动力的老年人照顾小孩在原地留守,健壮的青年外出采集食物或者狩猎。随着分工的逐渐细化,人类在劳动生产中按年龄大小把原来的群体分解成了不同的班辈,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男女在婚姻关系上就有了距离。同时,人类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进步,上下辈之间已经不愿再发生性关系了,而同一年龄段的男女在一起劳动,他们保持着自然的杂交,随着时间的推移催生出了同辈婚的婚姻形态,从而也就逐渐排除了不同辈之间的杂乱婚形态。

同辈血缘婚下的生存状态

同辈血缘婚的典型模式是,一群兄弟与一群姊妹之间共夫共妻。血缘婚只是排除了父女间、母子间这种辈分关系之间的男女杂乱婚关系,但是所有的兄弟姊妹无论亲疏远近都互为夫妻,且都可以过杂交的两性生活。这时人类的子女自然也就属于集群共有,他们以长辈男性为共同的父亲,仍然处于“知母不知父”的状态。事实上在这种婚俗中,丈夫过着多妻的生活,妻子也过着多夫的生活。

马克思在谈到兄妹血缘婚时曾经说过:“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血缘婚是由杂乱婚演化而来的,这种演化对于人类体质结构发展与种族的繁衍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延伸阅读

血缘婚给人类繁衍带来的危害

国内外各项有关血缘近亲婚的调查研究和事实都能体现出这种婚姻形态给人类繁衍带来的危害。据调查在日本,白化病患者的父母95%是近亲结婚,痴呆患者的父母85%是近亲结婚。在以色列,有人调查了904个精神发育迟缓患者的家庭,其中75%患者的父母是近亲结婚。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近亲结婚患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要比非近亲结婚子女高150倍,新生儿死亡率也高3倍多。我们知道,每个“健康”人身上都有可能带有几个隐性的致病基因,只有当父母都有共同的“致病基因”,并且“相会”时,后代才有所表现,即明显发病。在一般的婚配关系中,这种“相会”极为少见;而在近亲结婚的夫妇中,这种“相会”则明显增加,因为他们的血缘关系很近,来自相同的祖辈,共同的基因较多。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与其聪明美丽的表姐埃玛结婚,共生子女10人,结果3人折,4人患精神病,3人终生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