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29500900000045

第45章 拉开婚礼大幕的序曲——迎亲

迎亲是婚礼的重头戏,新娘被新郎接到家里,这也是婚礼正式开始的序曲。迎亲的过程也应遵循一套繁琐和严格的程序。

迎亲又叫“亲迎”、“接新娘”,是古代婚姻“六礼”中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新郎亲自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汉代刘向《列女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伯姬嫁给宋恭公为妻,恭公没有亲自来新娘家迎娶,伯姬迫于父母之命,跟随迎亲队伍来到了宋国,但因丈夫没能亲自迎亲的缘故,伯姬坚决拒绝与恭公同房。这件事情获得了外界的支持。可见,即便是身为国君,也要依礼迎亲。古人如此重视迎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婚姻大事的重视。《礼记哀公问》记载,鲁哀问孔子:“冠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回答:“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二是表示新郎对新娘的爱慕和喜欢。《礼记郊特性》记载:“男子亲迎……亲之也。”

迎亲时间

就迎亲而言,各地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大多数地方都是在白天娶亲,把迎亲定在晚上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河南南阳明初以前一直是白天娶亲,到了明朝初期却改为了夜间娶亲,这种习俗到了解放后才被废除。

迎亲工具

迎亲的工具过去多为花轿,路途遥远的用车船,但车船也要装饰得和花轿一样。后来又出现了以驴、马、汽车为代表的新式迎亲工具。

迎亲过程

轿子启程时,还要进行“发轿”仪式,一般的发轿仪式都要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进行,有的地方还要请两位夫妇和睦、儿孙绕膝的老人充当福、禄二星,他们要手拿镜子和蜡烛,把轿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映照一番,称为“搜轿”。还要用熨斗或者熏香在轿子内熏一下,称为“熏轿”。迎娶新娘时的花轿也不能空着,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除魔避凶,保证婚礼的顺利进行。

当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门前时。女家会把门关紧,不允许迎亲人把轿子抬进门,这种习俗成为“拦门”。这种行为的原意是表达对新娘子离家的不舍之情。后来亲朋好友、相亲邻居也会以“拦门”为借口向新郎索取烟酒、喜糖。但是,从女方家人的角度来讲,新娘可以在“拦门”时间等待算命先生事先算好的上轿吉时。同时,也给新娘上头开脸准备时间。在“拦门”期间,人们一边要求鼓乐队演奏各种乐曲一边看着男女两家在门前逗乐,非常热闹。

“拦轿”仪式过后,花轿进门,迎亲队伍进入女家,花轿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写好的大红迎亲简贴。

有些地方还会为迎亲人准备筵席,席间,媒人和新郎都要小心来自于娘家人的捉弄和戏耍,遭到恶作剧骚扰的媒人和新郎都不能生气、发火。宴席之后,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行礼,随后伴娘就可以搀扶着新娘上花轿了。新娘上轿以后,鼓乐队奏乐,启轿发亲。一般是乐队在前开道,乐队后面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接着便是花轿和其他送亲的人。新娘启轿时,还要给轿夫塞红包,以免轿子过于摇摆。

新娘上轿以后,是婚礼的一个小高潮。等到新娘下轿来到新郎家时正式的婚礼即将开始。

延伸阅读

“四明轿子”的故事

民间传说,北宋末年,金兵攻陷

京,俘虏了徽、钦二宗。宋钦宗的九弟康王赵构在商丘宣布即位,史称宋高宗,他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高宗登基不久,为了逃避金人就向宁波方向逃去。途中遇到金兵拦截,冲出重围之后就剩下自己一人。正在惊慌的时候,一队金兵又发现了他,拍马追来。高宗逃到一片湖水前,走投无路之时看见湖边有个纱女。

纱女对他说:“这里水浅,相公快快下去,只管仰起鼻孔透气,我自有办法相救。”高宗按照她的指示去做了,纱女将手中的纱撒到湖面,把高宗遮住了。金兵追来时,少女胡乱给他们指点了方向,支开了金兵。金兵走远后,少女收起纱,将浑身湿透的高宗拉上岸。后来,少女让兄长找了一条船,把高宗送到了对岸。两年以后,高宗依仗韩世忠和岳飞稳固了政权,把金兵赶回了江北,定都临安。之后,高宗传旨宁波府想寻找当年搭救他的女子,但是一无所获。于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宋高宗下了一道圣旨,今后凡是宁波女子出嫁,特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四抬轿子正是皇后八抬架的一半规格,所以宁波人称他们的轿子是“半副架”。以后民间纷纷效仿,人们也没有忘记给新娘争得坐轿子权利的纱姑娘,又因为宁波有四明山,“四明”是宁波的代称,所以很多人会把新娘的花轿称为“四明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