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媳妇正式成为夫家一员之后就要承担相应的家务责任了,这种责任的移交是以公婆飨新妇的“馈公婆”习俗来完成的,这种习俗在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和拜舅姑、庙见诸多仪式相连的还有新娘“馈公婆”,也称“祭灶”礼,即让新娘子换下华丽的婚服,系上围裙之类的工作衣,来到丈夫家厨房做一桌美味的饭菜,请公婆和男方家族成员品尝评价,这种仪式不仅能体现媳妇的孝敬勤劳,也包含着新妇从此入主夫家成为主妇的含义 。
关于馈公婆的礼仪,早在《仪礼
士昏礼》中就有记载:“授妇以室之事也。”唐王建《新妇》诗句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其所描述的就是新娘婚后第一次进丈夫家厨房劳动的场面,这时她还不知道夫家人的口味,所以要先邀请小姑子提意见。新人于婚后第三天下厨烧饭的风俗,唐代即已出现。
婆家给新娘的“试题”一般都是些细微但是重要的家务琐事。在福建泉州一带,自古以来新娘下厨烧饭是在结婚后的第三日,俗称为“落灶脚”。这天早上,新人梳洗完毕,在新郎的陪同下来到厨房。按照风俗,新人要先拜灶王,次拜井神,然后还要举行喂猪、摸箸笼、喂鸡、搅洗米水等众多仪式。
至今,这一风俗在我国各地仍有存在,只是新人烧饭的时间及方法有些不同而已。
婆家考核新娘劳动技艺的“试题”如此严格,娘家人也会跟着提心吊胆。如果女儿没有通过婆家的“考核”,不仅意味着她本人不贤淑,也会反映出娘家人的管教不力。所以,娘家人对婆家的考核十分在意,一些地方也就相应地形成了“望朝”习俗,即是在婚后两三天内,娘家派新娘的兄弟前去男家探望刚出嫁女子。
在浙江嘉善,人们把这种习俗称为“通灶囱”。这种有趣的称谓来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位新娘婚后下厨时,烟囱被妯娌堵死了,导致烟弥漫厨房,火烧不着,饭煮不好,自然也就遭到了公婆的责备。这时刚好赶上自家兄弟前来探望,发现了其中蹊跷,爬上屋顶将烟囱打通,结果新娘煮出一桌可口美味的饭菜,总算过了这一关。从此以后,民间便形成了望朝习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馈公婆”习俗实际上是夫权和族权对新娘的一种无条件的支配,新娘也就不得不遵从。通过处理这些琐碎繁杂的家务,也带有男方进一步考察和认定新娘资格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仪式也起到了让新媳妇提前进入家庭状态的作用。
从此习俗中不仅能进一步看到中国传统婚俗的特点,也能够看到传统婚姻观念中对于女子的妇德要求,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和反映传统婚姻的实质。
延伸阅读
妇德的另一种证明方式——“表针线”习俗
除了下厨做饭之外,很多地方还有“表针线”的风俗,这也是对新娘劳动技能的一种考察方式。在陕西商洛一带,新娘出嫁之前要给夫家的每一名家庭成员准备一双鞋,其必须是由新娘亲自动手制作的。婚礼结束之后,新娘要当着众人的面把鞋分给夫家人,大家要当场试穿,并且对新娘子的手艺进行评价。这种习俗不仅仅展示出了新娘的能干勤劳,更表达了新娘对尊长的尊敬和对家庭的热爱。土家族自古以来也有“表针线”风俗,只不过这种仪式在新郎新娘入洞房之后就开始了。新娘的嫁妆里就有很多自己亲自缝制的女红作品,这些针线礼品会被陈列出来,由众人点评。各位家庭成员会上前接受新娘馈赠给自己的赠礼,并向新人表示祝贺和感谢。这些新娘为婆家人准备的礼物有鞋子、绣花枕头、绣花鞋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