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品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上市时机,机遇转瞬即逝,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不断研究开发新制程,全能生产,同步作业,以缩短交货时间,从平均8个星期,降到6个星期,再到4个星期,等于将客户上市时间提前一倍。“他(张忠谋)从来不会满足,合格率80%的,就要达到90%;90%时,要达到95%。获利20%时,要达30%;达30%,就要40%;40%后,还要50%,”跟随张忠谋做事10余年的一位资深主管说。
创新既是公司的策略,也是文化,更是命脉。“没有创新,就等于死亡,”张忠谋说。张忠谋不仅仅要求在产品上不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创新自己的商业理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便以创新迎接挑战者,当竞争者从四面八方来时,张忠谋首先提出,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要做客户的虚拟晶园厂(VirtualFab),即公司就是客户的工厂。
客户在自己的办公室,用电脑上网,就可以看到委托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做的晶园到什么程度。如有问题,就可以马上打电话要求公司修改。将来,甚至可以把成本都公布给客户知道。“既然像自己的工厂,客户当然可以知道成本多少,我们赚多少加工费,”张忠谋说。
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善于挑选客户,目前全美前十大设计公司,几乎都是它的客户。公司锁定领先地位的客户,也是最先进,要求最严格的客户,例如初成立时的英特尔,现在的AnalogueDevice及Altera营业额都是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每年增长20%。“只有如此,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麦肯锡咨询公司说。
客户是伙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与客户资源共享、资讯共用。每年,台湾集成电路公司会把自己公司未来5年的技术蓝图(即未来会发展什么技术)提供客户,让客户知道自己设计的产品,台湾集成电路公司有什么技术可配合。“以此进行与客户对话,发掘他们的潜在需求,以攻进新市场,”麦肯锡咨询公司说。
每天傍晚,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将当天客户产品的进度,输入电脑,传到客户那里。第二天早上,客户上班打开电脑,就一目了然,有问题,立即和当地业务代表联络,及时解决,免得重做。“一次重做,耽误上市时间,客户就会失去1/4市场占有率,”路克说。
1991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著名文章,“没有电脑的电脑公司,没有芯片的芯片公司”,他们已趁此风势,扬帆4年。1996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发表“先开发客户,再开发产品”,台湾集成电路公司已采用此策略已经有了5年的时间。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同样的道理,考察一个公司的竞争力,也要以“创新精神”、“创新力”作为依据。
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公司的一种战略资源。谁的创新能力越强,谁就能在变革迅速的市场中适应新环境,并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取得成功。特别是对技术性、文化性公司来说,创新已经成为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
“创富经”全面创新是企业的永动力
提到创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的创新。诚然,在信息技术时代,技术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但是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企业所提倡的创新是一种全面的创新,既包括技术的革命也包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只有企业的各个方面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说,“做创新企业是联想对员工做出的最好承诺,联想一直在创新路上奔跑。”目前联想拥有接近两千人的研发队伍,每年研发投入达25亿元。而且联想已经搭建了新的全球技术支撑体系,为愿意做研发、擅长做研发的技术人员提供发展平台,保证他们有很好的待遇。比如,在联想设立有首席科学家,由CEO直接任命。显然,后者的创造性安排,是保证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保证。
事实上,理念的创新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比技术创新更重要。高科技企业都面对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竞争,时机的把握无疑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稍有不慎就会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死亡。而这个时候唯一不断创新自己的技术、理念,才能够在战略上领先对手,在战术上战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