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二十岁,曹操举孝廉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北部尉虽然只是个小官,但曹操却很看重。他知道一开始进入仕途不一定要当多大的官,需要的就是施展才能,让上司注意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一鸣惊人。他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跳板,以期待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个有利的开端。 洛阳作为东汉的首都,可谓是一个大城市,需要分布管理,当然尉(相当于县尉,负责查禁盗贼维持治安)就不止一人了。洛阳北部尉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工作,也就是京城北区的警备队长。由于洛阳是在皇帝脚下,权贵又多,管好治安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曹操没有被这个“棘手”的工作吓到,而是认为这正是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 当时,京城地区的治安情况很是不好,经常有突发事变。对此,曹操认为这是机会,他相信乱世出英雄。在上任后,为了把治安工作搞好,曹操自己辖区内的四道城门修缮完好。此外,他还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挂在城门的两边,表明治理的决心。根据禁令,凡是违反治安条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豪绅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死。此后,没有人敢违抗这个命令,曹操的治安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初步的显示了自己的锋芒。 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之后,一件棘手的事情发生了。宦官蹇硕的叔父平时胡作非为,仗着侄儿的权势,根本没把曹操和他的禁令当成一回事。先说蹇硕其人,他壮健而有武略,这时虽只不过是一个小黄门,职位不算高,但因为他的特殊职位:随侍皇帝左右,负责沟通内外和上下之间的联系。其人又深得灵帝宠信,自然是各位官员巴结讨好的对象,是—个前途未可限量的人物。 曹操就决定从这个目标下手,为建立自己的威望,弘扬自己的名声。杀一儆百,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与形象。 像蹇硕叔父这样的人自然少不了犯事,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手下的人把他拿住了。曹操故意问说:“你是何人?为什么违犯禁令夜间出行?”那个人说:“我姓蹇,宫中的蹇硕是我的侄子。”
曹操听后,不但没有因为这个而宽恕他,而是火冒三丈,又说道:“夜间出行,违犯禁令,当受重罚,你知道不?”回答说:“我有急事才出来。禁令是为了防止变乱,像我这样的人,哪能有作乱之理?你不应当处罚我。”曹操说:“我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犯了禁令就要制裁,徇私枉法的事我是不能干的。”接着便把他押到城上,当着众百姓的面,宣布罪行。然后毫不留情地用五色棒把他活活打死。 经过这次的事件,曹操不仅吓住了老百姓,更大大的震慑了朝廷的权贵们,一时间洛阳城内一片安静,治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史书》上有记载:“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但是平静的背后必然是暗流涌动,这件事虽然轰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老百姓都称赞曹操不畏权势,坚决执法的行为。但是曹操知道,他捅了这么大的一个篓子,必然是得罪了汉灵帝身边那些被宠信的宦官,蹇硕对曹操自然更是恨之入骨。但曹操也知道此事他是按照治安条例办事,舆论更是多赞扬曹操的。蹇硕即使想加害曹操也抓不着他的把柄,只好通过自己的手段,让有关部门把曹操升为顿丘县令,名升实贬,使其离开京城。 此事明面上曹操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甚至是得罪了朝廷权贵,但是从长远来看,他受益匪浅。大家知道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古代也尽然。自此之后,曹操所到之处自是受到老百姓爱戴,这成为他很好的立世之本。 曹操把在洛阳北部尉上的作为看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里程碑,认为这段事迹从很多方面造就了后来的他。他一直也以此事作为自己后来的行事规范。 英雄也好,枭雄也罢,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善于表现自己的锋芒,不怕弄险,就怕事事瞻前顾后,最后必然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正所谓“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从曹操的这一作为来看,它所表现的风范足可观其一生。或者说他一生处事总是善于展露自己的锋芒,勇敢而不蛮干,做事不畏首畏尾,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基业。 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庞杂、竞争激烈的时代,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全面的了解自己,首先要懂得表现自己。适时展露锋芒,让别人见识你的厉害、判明你的立场,你才可以确立自己应有的位置或势力范围,这是成事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曹操做得足够好。
“成事之道”行动决定一切 自古到今,多少成功人士,不管是朝廷大员还是商业巨子,没有行动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绝对不行的,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的。 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展露锋芒确实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人生就像个大舞台,你站在舞台上,就需要表演,需要展现自己。包拯敢于直谏铸就了他的万世英明;岳飞冲锋战场,显示自己的骁勇;即使现在的草根歌星,想有所成,也需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做事做人,我们应谨记要适当的表现自己,作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必须会抓住每一个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展露锋芒。在前进的每一个阶梯上,都会通过不平凡的作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树立在世人心中的威信,从而为实现更高的目标积累资本。向前一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